为什么中国架构不出像漫威一样成功的电影体系,差距到底在哪里?

诩笑星辰


对于这个问题,《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过的一番话,恰好道出了其中实质:我们的文化还不够强大,不足以影响全球。

当然,这只是大方向上的笼统解释。

具体一些,有两方面。

我们的历史包袱太重。

打个比方,孙悟空作为“全民偶像”,是不是该紧跟时代?你不能永远让他在水帘洞混吧!

但事实是,孙悟空直到今天,也走不出水帘洞。他还在和过去的妖魔鬼怪打,可否和外星人或者变种人较量一下。显然,他不能,因为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连当年的易中天老师讲个《三国》都会被批评,可见面对“历史”这样的权威,容不得半点调侃。

难道把《三国》讲简单、讲有趣、又着眼当下生活有错?

这根本没错,只会让观众更喜欢更想了解《三国》。毕竟“三国的故事”,需要散发创新的魅力,不然,谁愿意抱着“古板”一动不动。

再看漫威的超级英雄,他们就没有什么束缚了。

灭霸生在土星的卫星泰坦之上,游过宇宙,来过地球,打过美国队长,打过钢铁侠,还和雷神互撕头发?说起来,咱们也有雷神,可惜只能打雷,要么在古时候溜达。

绿巨人生于六十年代,在新墨西哥州做过试验,在拉斯维加斯发过脾气,在纽约打过钢铁侠,去过欧洲,去过月球,去过萨卡星,一看就是见过大场面的。

黑寡妇1928年在前苏联斯大林格勒降生,1956年来到德国柏林,之后跑到纽约,又去了旧金山,真是名副其实的旅行家。

火箭浣熊压根不算人类,满宇宙乱飞,结果屁颠屁颠飞来地球。

我们字典里有一个成语叫——包罗万象。

它曾出现在元代戏剧小说《李太白匹配金钱记》里,可惜经历沧桑巨变,原来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字而已。反观漫威电影,上天入地,古往今来,无论是地球人、外星人、树人、动物、机器人……全都杂糅在一起,共同演绎传奇故事。

难道这不刚好诠释了包罗万象吗?

很遗憾,我们的孙悟空,仿佛只能是高高在上的齐天大圣,永远一副猴样,那些奢望他对抗灭霸们的,可以和人类一起拯救地球的,赶紧断掉念头;我们也只能眼见孙悟空,被别人玩出花样,玩成经典,却无能为力。

说回漫威的超级英雄。

他们代表的是未来,给观众看的也是未来。

比如《复仇者联盟1》打的是邪神洛基,以及外来的齐塔瑞星人。

《复仇者联盟2》打的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奥创,以及他的人工智能大军。

最后就是打灭霸了。

现实是支撑这些未来场面必须依靠特效。

我们的特效发展太慢。

好莱坞电影的特效,从一八九几年就已经开始摸索,那时候的特效镜头相当简单,跟变魔术似的:一口锅,变成一个美女姐姐。

之后,魔术般的特效,慢慢变得复杂。

慢慢发展,特效开始往绘景技术上演变。

像《星球大战》的特效,很多都是艺术家的杰作。

相辅相成的是模型制作、道具制作。

《金刚》中的高楼大厦和恐龙,一看就是模型,毕竟老电影了,年代久远。

后来基本以假乱真,比如《异形》中的大BOSS们。

《权力的游戏》中那一场著名的私生子之战。

导演诺兰在拍摄《盗梦空间》时,更是亲自监督道具的制作过程,力求达到完美的镜头表现。

当然,道具制作和严格意义上的特效没有半点关系。但你能说这不是技术吗?这不是电影的发展吗?更何况,对于观众来说,傻傻分不清特效和现实,才叫真正观影的视觉享受吧。

好莱坞特效快速发展的时期,慢慢开始于电脑的诞生,1954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8年,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里程碑的《太空漫游2001》上映。

用今天的眼光看这一部电影,它的特效,依然甩那些所谓的科幻电影N条街。

1985年,第一个CG角色登场。

1989年,第一个液体CG角色登场。

1991年,第一个完整的液体CG角色登场——《终结者2》中的T-1000。

等到我们一睹他真容的时候,已经是九年后的2000年了。也就是说,我们刚刚见识一下,人家又马上进入下一个特效发展阶段。

所以,我们追赶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脚步,不是说稍微加快就可以,更不是说写出来一个经典角色就可以。最难的还是特效,差距明显,不服不行。想要弯道超车,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谦虚的态度,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迎来成功。

又想起一个成语——骄兵必败。

公元80年的一本《汉书·魏相传》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这个真理,再次可惜,后来人只记住这个成语,却反其道而行,自吹自擂,甚至狂妄自大。

十分欣赏问者的态度,这也说明还有一部分观众,知道差距,知道何为包罗万象,知道何为骄兵必败。

相信在更多谦虚的电影工作者,和更多一心支持他们的观影人,共同努力下,等到剧本百家争鸣,特效日臻成熟,电影市场趋于正常时,我们的超级英雄自会降临。希望他们代表的是未来,因为我们需要美好未来。


禾蔚风车


漫威电影为啥这么火?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超级英雄角色。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托尔、绿巨人、金刚狼、神奇四侠、恶灵骑士、蚁人等,还有复仇者联盟、X战警、银河护卫队等超级英雄团队,当然还少不了衬托英雄的各大反派。

为什么中国没有像漫威一样的电影体系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不符合我国国情

试想一下有英雄就得有坏人,美国电影可以动不动就炸胡佛大坝,偷袭五角大楼,摧毁自由女神像,天马行空。换成中国试试。。。想都不敢想。我们国家是不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的,如果有坏蛋,你最好报警,你要擅自杀了坏蛋。抱歉,你不是英雄,等待你的是法律的制裁。中国的电影作品要符合主流价值观,所以对于创作的深度、广度要受到压制。

2.国内IP叠加和国外的区别

国内IP叠加几乎屈指可数。我们的电影和文学很少能叠加到一起,若真要做类似“孙悟空大战李逵”“牛魔王大战赵云”的IP叠加不免有些“毁三观”,目前国内市场,IP叠加电影数量肯定不如美国的,中国没有成系列的超级英雄漫画。

3.文化差异问题

就好像我们觉得中国美食天下第一,还经常喷外国东西不好吃,同样外国人也觉得我们的烹饪不健康,油烟味太重。我们喜欢中国的武侠小说,神话故事,四大名著,觉得美国的英雄漫威不行,反过来,其实美国人也是这么想的。

4.国人的不自信

中国人自己看不上自己的东西。而且国内有一种风气,就是看国产电影,动漫,以及使用国产产品是比较低级的,认为就该看欧美日韩,用欧美日韩。进口的地位高。经常看到喜羊羊总是各种躺枪,然后被奚落、羞辱的一无是处,好像中国动漫无法崛起都是喜羊羊害的一样,这就是国人的不自信。

5.中国电影文化产业起步晚

中国改革开放才多少年?文化产业真正开始发展才多少年?落后很正常。美国无论是电影还是漫威都是通过几十年的积累,成百上千的优秀从业者漫画家的努力才能达到今天的地步。

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半罐可乐加点冰


首先漫威电影不是突然出现,而是有几十年漫画基础的,其次构架体系毕竟需要大量时间金钱,布一个局可能几年,收益也不是短期可见。

其实简简单单的背景交代也可以搭建出电影自己的世界,比如基努里维斯的《疾速追杀(John Wick)》,只要两部电影,几组镜头,几句描述就可以勾勒出一个纪律严明的杀手世界,这个世界可以将全世界形形色色的杀手都囊括在内,形成自己独到的规则体系。在自己构建出的世界里发挥的空间就无限大了。所以构建一个电影体系,更多的是一种意识。


咱们其实已经有很多题材可以开发的:

《唐人街探案》很有发展成唐人街宇宙的潜质,毕竟全世界这么多唐人街,挨个走一遍就可以笼络全世界不知多少名侦探呢,crimaster这个app也是很带感的设定,构架够大了,不过听说导演不想再继续导演,还开了个网剧,不知这个系列未来何去何从,希望不要砸了招牌。

徐克的《狄仁杰》系列已经坚持了三部,如果可以进行合理的拓展,拍摄出大唐神探联盟也不是不可能。



《捉妖记》本就有构架妖精世界的野心,也进行了非常棒的探索,希望可以保持初心,不要被资本和市场绑架。

《聊斋》里面可不只聂小倩一个女鬼,书中那么多魑魅魍魉,怎么组不成一个女鬼宇宙了?何必苦苦揪着一个形象不放呢?



如果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壁垒,金庸群侠传,古龙群侠传也不是不可能吧。希望这么丰富的创作土壤,可以早日培养出本土的超级联盟。


热柿子


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

其一,电影的审查机制和体系日益完善,符合我国的国情;

其二,电影发展的资本运作成效斐然,有担当有责任的公司出品了大量的好电影;

其三,题材多样化,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国民的精神食粮更加精细,质量更高;

当然,中国电影的发展还有一些不足,在中央和广电总局的扶持下一定会更好!


经典千古韵


这个世界,西方文明还是强势文明,所以美国影视剧传遍世界,美国价值基本等于普世价值。亚洲文化输出最强的是日本,西方人对日本文化的认同程度是超过中国的。日本的动画,艺伎,饮食,忍者,武士道在全世界的接受度也是非常高的,中国唯一输出成功的文化可能就是吃的文化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精神文明,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仅要靠经济,军事,科技。更有侵略性,更有穿透性的软实力,其实是文化实力,我们差太远了


赖宝的朋友


差距在人家的大学教授搞研究新科技并且科普宣传,我们的大学教授在研究科幻电影的不科学之处!


寂灭50532483


因为中国的教育一代人传一代人在早期教育开始就禁止天马行空的想象,更难有后期的鼓励。 即便如今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但是文化的累积太厚重了,一个《流浪地球》的出现就轻易招致了那么多的所谓学术质疑和演艺圈所谓明导及演员大腕儿们的集体失声力挺。


用户4092570582598


国内真正没有拍摄出好的科幻神话类型的电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钱没有用到刀刃上,2017年战狼的成功就是代表,合计投资2亿,基本用在特效硬件上了,而演员的费用少的可怜,但是却拍摄出真正的大片。中国不缺少设备,也不缺少资金,更不缺少题材,缺少的是精神,就是为艺术奉献的精神,好多演员不看剧本,就谈钱,怎么可能拍摄出好的电影,之前我发布的好多国外科幻大片场景宏大,特效燃爆,经常有人问到什么时候国内有这样的技术,我也正常回复应该很快会有的,但是如果不能够把资金用在刀刃上,100年也拍摄不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