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李家坡之战中,“炊事员”是如何成为白刃战主力的?

静夜史


在我军的传统中,炊事员可以说最苦最累,也最锻炼人。有这么一种说法,一支部队战斗力最强的地方就是炊事班,历史上炊事班多次出现成为战斗主力,然后将敌军打趴的记录。因此炊事员成为百人斩主力就很正常了。不说抗战时期,就算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炊事员的任务可谓是有苦又累又危险。

中越老山之战时期,我军涌现出太多太多英雄。不只是战斗在一线的战士,连为一线战士提供保障的炊事员都有可歌可泣的事迹。来自济南军区的刘志强,是当时前线有名的炊事员。在老山前线的每一天,炊事班长刘志强都要带着炊事班的战友,背着热饭热菜或者给前沿哪位伤病员做的病号饭,踏上通往前沿阵地一线哨位的路。

这条通往前沿的路十分狭窄,两旁弹坑遍布,偶尔还会看到被炮弹犁翻在外的地雷、弹片乃至破鞋、破靴子。道旁偶尔有坑道,坑道内淤泥没过膝盖,腐烂的树叶散发着臭味,令人作呕。刘志强和战友们都穿着裤衩,光着膀子,腰上系着止血带,再插上两颗光荣弹。

刘志强和战友们每天都要在这条路上来回爬行四趟,一趟来回下来身上衣服都能拧下水。越军的高射机枪、直瞄火炮和狙击步枪居高临下不停朝这条运送给养的路上射击。虽然是炊事员,刘志强也早就习惯了越军高射机枪的长点射,越军狙击手的冷枪,以及六零炮偶尔两发的冷炮。

当时前沿阵地打响了激烈的战斗,老山的空气中满是TNT的味道。战斗已经进行了五个多小时,阵地上的我军战士们差不多一整天没吃过热汤热饭。白天实在无法上去送饭,刘志强带着战友们晚上再度踏上通往前沿的道路。天上下着雨,很快他们来到了著名的“百米生死线”,这里离越军阵地只有十几米。

刘志强重新整理了背上的帆布背囊,又将战友提的一桶饭加在自己肩上,带着战友们开始猛冲“百米生死线”。突然,他一不小心滑倒,背囊里的饭撒了一地。刘志强清楚记得,里面有给去前沿阵地上重病号做的荷包蛋,有给今天过20岁生日的战士做的肉丝鸡蛋面。他费力地将这些都找回来,重新装进背囊,挎起背囊准备继续跑。

突然,一连数发越军的六零炮炮弹在刘志强身边接二连三爆炸。刘志强形容,身上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刺了几针,顿时头晕目眩。他知道自己不能停下,必须继续往前冲。冲出“百米生死线”之后,刘志强才发现,自己的右手已经断了。而且他已经看不清眼前的东西,右眼眼球被弹片炸出,挂在眼眶外面,另一只眼睛也被鲜血溅满,什么也看不清。

战友们马上要把刘志强背下去抢救。刘志强却断然拒绝,坚持要将饭菜先送上去。终于,刘志强以惊人的毅力将战友们的饭菜送上了前沿阵地。而战友们围着满身满脸是血的刘志强,一个个热泪横流,谁也无法将手里的饭菜咽下去。

刘志强终于昏迷了过去。他被战友们背下阵地,抬进了后方野战医院。他的右眼被摘除了,右手也做了截肢手术。但刘志强却表示,当兵打仗总会有牺牲,自己早有心理准备。让我们牢记英雄的名字,永远不要忘记。参考资料:血与火的记录 寄自老山前线的报告 威震南疆 老山前线通讯报告文学集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战争史


这个问题恐怕存在一个小小的错误,独立团至始至终也没有出现过炊事员成为团主力的情况,甚至炊事员只在公众场合出现了那一次(赵家峪大婚当晚做饭就不算了),那就是李家坡之战炊事员也参加了最后的总攻任务,但参加归参加,跟炊事员是否是独立团的主力根本不是一回事。



至少在李家坡之战最后的总攻过程中,从战场的实况来说炊事员根本不是主力,先不说人员稀少,以一个连配备一个炊事班的编制来看,全团所有的炊事员加起来撑死不过一个连,武器装备近乎为零,毕竟独立团连主力部队都缺乏武器装备更何况这些非战斗单位,以至于总攻开始之后,这些炊事兵只能拿起菜刀和扁担充当武器,这样的武装根本不可能在战斗中发挥绝对的作用,这样的装备还能在战场上发挥战斗力,只能出现在抗日神剧中。

可明知道这只非战斗部队不会展现太强的战斗作用,李云龙为何还要让这支部队全力参加呢,原因无外乎两点:一鼓作气和人员编制上的残缺。



李家坡之战前期,由于参战的八路军多个主力团频繁采取消耗和添油战术,造成多个主力团与日军山崎大队连续对攻几个小时也难以攻占日军阵地,反而不断透支八路军数量并不多的弹储备,因此在参战的一开始,李云龙就分析的很清楚,在火力对比无法压制日军的情况下,盲目的保留实力分兵作战只会耽误时间,只有将全团所有的战斗力集中在一点,在短时期内全部砸在日军的防线上才有可能突破山崎大队的环形阵地,因此才做出了一击必杀,全团投入战斗的方案,在第一回合进攻中将全团3600颗手榴弹全部投向日军阵地,并将所有轻重机枪子弹打光,通过第一回合消耗独立团全部火力,掩护全团官兵冲进日军阵地展开肉搏,李云龙的布局中这场决战的核心在于接下来展开的一场面对面的肉搏战,人数占优的一方将会占据绝对优势,所以独立团不管战斗力强弱,必须要全部投入战场,与日寇一招定胜负,在这样的战略布局下,属于非战斗部队的炊事兵也冲进战场这就不难理解。



但除此之外李云龙定下这个决策,也取决于独立团的一个现实情况,那就是编制上的残缺,在李家坡之战前,独立团经历了杨村遇袭战,遭到日军山本特工队偷袭死伤200余人,一个步兵营的建制几乎打残,独立团表面号称三个步兵营,实际上经历了这次袭击作战之后只剩下两个营,随后又抽调部分骨干组建骑兵连,剩下的两个步兵营也是虚有其表,因此,面对这场关键的总攻任务,独立团的主力战斗部队人员也是捉襟见肘,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只能启用非战斗部队,李家坡之战独立团炊事兵冲上前线,既透露出了李云龙所展现的血性,也体现出了独立团创业初期的无奈。


辽宁资深球迷


李家坡之战,是李云龙接手独立团以后对日军第一战!独立团刚被山本特攻队打残了,士气低落。总部首长都骂独立团是“发面团”,团长该去喂牲口!


原独立团团长(现任副团长)孔捷也说了,全团都指望着打场胜仗,找会脸面。所以,李家坡一战是独立团“雪耻”的关键战斗。打胜了,独立团就是一支嗷嗷叫的虎狼之师。要是打败了,李云龙还得回去绣花,独立团也要解散了。。。

所以,李云龙和孔捷都想拿到此战的主攻任务。孔捷是想带领老部队雪耻。而李云龙作为空降来的团长,一直想打出自己的威风。李云龙要是不露两手,怎么收服孔捷的老部下呢?

也是因此,李云龙先是弄几百套新军装,后来又搞了20箱手榴弹。李云龙听见小兵私下夸他资格老,有面子以后,也是很高兴。可见,老李一直很在意士兵对他的态度。

所以,李云龙在布置好战术以后,下令全团士兵都上战场。这才有了炊事班拿菜刀杀敌的事。就连骑兵也来请战,都下马参加白刃战。

虽然,炊事班肯定不是白刃战主力。但是,这就是李云龙要的效果,调动全团所有人的战斗热情。让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是打败山崎大队的英雄!此战获胜以后,独立团就只有姓李的团长了!


勇战王聊历史


我的父亲就是一名军人,在抗日战场上和日本鬼子拚过刺刀,现在已去世了。我是家中老小,父亲快五十岁时,才生下我,在世时我也常问他在战场上实际战斗情况,他不愿意讲,一再要求下,他才简单的讲一些。他说实际战场拚刺刀很血腥,你想双方就是在互相残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且双方参战人员不是和现在的正规军一样,都是二十多岁的壮小伙。日本军人年岭也不一样,有已五十多岁的老头。也有十几岁的孩子。有些孩子在战场是相当恐惧,特别是挨刀后恐惧眼神及表情今生也难望。但战场中又确对是你死我活,面对着生死。打扫战场时看着自己的很多战友永远倒下了。重伤的战友更是惨不忍睹。因此用砍瓜切菜这样的词,来形容拼刺刀只是在评书中或电视剧中的一种形容词,实际真实的战争带给参战人的伤害是巨大的,父亲由于经历了那场战争,后来很少看战争片,也从不去谈战场上的事。真实的人不是老八路给孩子讲故事。别人问时,也只简单做个回答。明显看得出战场带给他的阴影是很难摆脱的。因此和平是最大的幸福。日本发动的那场侵华战争不仅仅是造成我国的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更是给千千万万的中国带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心灵创伤。


三仙论易


饮事班也象切菜似地刀砍鬼子头,这只不过是剧情的需要,若是真事也应该是战斗员死的差不多了,该全员拚命了。真实的战场不是儿戏,是双方战斗员的对阵撕杀,是白刀变红刀,是死伤成片尸横遍野的。小说或电剧中出现的扬面比小儿戏逼真是肯定的,但若比实际战场它又可以叫做儿戏。抗战最初八路军打的几次仗,八路军表现出中国军队真实的战斗力,这在鬼子内也是承认的。这主要是因为最初的八路军是由红军经过多年实战又经过长征所剩下的精英组成。经过一年多,老兵死伤过多,新兵没形成战斗力,这是在相持阶段,边战斗边实际练兵,双方的实力都在长耗,因为日本国小人少,不得不扩军,老小都征召参战,所以鬼子的实力有所下降,不得不用伪军,但伪军中多数人又都是被强抓来和投机者,也不愿替鬼子卖命。八路军经过多年的游击战的发展,把敌后变成前线,实力缓慢上升,也眼看就要大反攻了,也迎来了原子弹在广岛长崎的炸响和苏联喀秋莎向关东军开炮,因而日本鬼子就是这样败了。致于小说或剧中所喧耀的鬼子怎么怎么笨蛋,八路或某英雄怎么怎么能,那都是胡编乱造。真正的抗日战争是艰苦残酷而又流血死人和拚命的。只要想想中国军民伤亡超过三千五百万,而日军死在我国土上的不足两百万,就不难看出抗日战争是在啥样条件下什么环境中进行的了。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