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密集调整:七大变化看懂2019互联网趋势

巨头密集调整:七大变化看懂2019互联网趋势

2019年,互联网行业的潮水将如何涌动?

今年开年以来不过半个月,互联网巨头们就开始了密集调整,滴滴主动大裁员,京东宣布高管进行末位淘汰制,而美团点评也进行了新一轮的用户平台升级,聚焦流量、被认为弱化点评交易功能……

2019年,互联网行业将进入近十年来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期,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类似滴滴、京东、美团点评般的战略调整动作,而这轮趋势变化将既穿透内外,又波及众多相关产业链,也将深刻传导、影响到用户层。2019年,互联网行业的潮水将如何涌动?

1、疯狂拓边界成过去:收缩战线,聚焦核心业务

13、14年移动互联网潮起的这几年,也是互联网企业疯狂扩张边界的几年。彼时,大家心照不宣地觉得,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之争,是主导权之争,也是边界之争。事实上,大家也都是这么干的。

巨头们疯狂扩张版图,要么诉求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未来趋势,要么诉求于用更大的边界故事来支撑不断高企的估值,大家也乐于用生态这样的词来描绘宏大的蓝图。新秀企业同样不甘落后,无论是曾经的O2O,还是如今的新零售,上下交融、力求持续扩大边界成为大家的共同选择。

2018年,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大家的感知普遍消极悲观,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互联网企业的边界问题。是越大越好吗?是越多越好吗?是越激进、越野蛮越好吗?

从2019年伊始美团点评的这一轮调整来看,其正变得更关注核心而不是边界。当然,这可能更多是由于财务性原因,而非发展性原因。

总体来说,过去大家都忙于拓展边界,2019年将是一个转折点,回撤收缩、聚焦核心业务,将是更多互联网公司当下不得不为之的选择。

2、大范围补贴时代一去不返,付费模式或将到来

共享单车退潮、打车补贴锐减,在烧钱最激烈的出行领域,补贴时代一去不返的感受最为强烈。

在资本尚且火热的时候,众多曾靠烧钱击退对手的玩家,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烧钱补贴商业模式的有效性。不过,资本遇冷、融资通道受阻之后,这一模式的弊端同样来得凶猛狂暴——押金难退、服务难为、跑路频发,企业开始裸泳,用户也如潮水一般带着剧烈的恶评退去。

事实上,对于企业来讲,想要靠烧钱就赢得市场是不现实的。市场是盲目的,但长远来看还是冷静的,大肆烧钱的企业并没有换来用户的高粘性。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强推付费服务,月卡、季卡,年费,手续费、会员制……名目越来越多,视频、电商们的付费会员制我们都比较熟悉或者坦然接受了,就连微信、支付宝们也即将告别免费服务时代。这其实是个两难之境,企业没钱了,融资通道又不畅通,推付费服务是不得不为之。不过,用户也不是傻子,愿意为服务付费既需要缓冲过程,也需要找到能为之付费的动力或理由。

从国外来看,无论是家庭类服务,还是鲜花这样的快消型服务,付费订阅模式一直很流行、很畅通,用户的付费意识也相对比较强。抛开大环境的影响,2019年付费模式或将越来越流行。

如果哪天哪家公司要你交钱才能使用服务,别皱眉,习惯就好。

3、现金流考验生死:自我造血能力重回核心

与此同时,现金流能力将是2019年考验互联网公司生死的关键之一。

坦白说,被互联网公司长期无视的现金流能力或者说自我造血能力,一直是传统行业的基本商业原则之一,讲究坪效、人效,讲究回报率和回报周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如今,也算是个轮回了,互联网公司终究逃不离这种宿命。外部供血环境变得越来越差,IPO环境也在2018年下半年急转直下,你看土巴兔等公司据说已经IPO失败,新东方在线等公司虽然通过聆讯已经近三个月,但依然没有挂牌交易。

这样的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只能通过构建内部输血通道,即强化自我造血能力来应对挑战,这也是前面说付费模式将成主流的原因之一。

要么增强自我造血能力,要么开源,要么节流,这是很简单的分类逻辑。

4、激活存量用户:削减开支,新用户争夺战趋于理性

基于第三点判断,2019年,激活存量用户,在存量用户尤其是粘性高的用户身上做文章,或将是互联网公司应对危局的重中之重。

各行业的获客成本都在不断推高,在线教育行业据说获客转化成本已高达上万元,当然,连咖啡们依靠裂变式营销将获客成本控制在极低的水平,甚至免费的水平,这另当别论,毕竟,大部分企业也玩不转。

而随着2019年互联网公司的投放预算削减,一增一减之下,笔者认为2019年对新用户的争夺必然要趋于理性。事实上,坐拥海量存量用户却苦于无法顺畅变现,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瓶颈之一,或许只有在如当下如此严峻的经营环境下,大家才更有动力去挖掘存量用户这块富矿。

当然,随着拼多多、趣头条们的成功和爆发式增长,下沉市场的价值正变得空前巨大。也因此,还有个可能的趋势是,2019年互联网公司们或许会将有限的预算花在刀刃上,面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甚至是县域小城市的投放预算,可能会极大增加。

5、下沉市场争夺战将进一步白热化,下沉更加多元化

对下沉市场尤其是县域层级的争夺,将会是2019年互联网公司最大、最激烈的战役。

一个因素是互联网流量红利的式微,当然,这里的互联网红利更多还是指代的主流市场、主流群体、主流城市,毕竟,对于新兴领域而言,抢占“主流”是一种讨巧的战略,也更益于在短时间内引发可观的规模效应,吸引市场和资本的注意。

第二个因素则源于县域级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用户崛起,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消费力的提升,必然带来消费结构和层级的变化,县域群体对“主流”消费的渴求和接受力也随之增强,这为下沉市场的价值增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因素则源于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级差的呼唤或事实性消减。消费存在分级,这个是大家普遍认可了的事情。事实上,在很多生活消费的范畴,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过去确实存在明显的消费级差,比如家居家装领域,一线城市流行的产品,可能两年后才会普及到二三线城市,同样,二三线城市流行的产品,可能也要两年后才会普及到更广阔的四五六线城市。不过,随着这些小城市消费力的提升,这样的级差正在被弱化。有级差同样意味着有更多商业机会,互联网公司有意思去消解这种级差,也为补足这种裂隙提供了更多可能。

6、提高组织力:裁员只是开始

前面谈了几点互联网公司的外部变化,事实上,一个组织要应对激烈的变化、安全渡过系统化风险,提升自身的组织力显然同样重要。

王兴在2019年除夕发布的内部信中这样说,“在互联网上半场,基本功不太好,还可以靠红利、靠战略、靠资源带动快速发展,但到了下半场,基本功不过关,活下去都很难。我们要通过苦练基本功,把它内化成为我们组织的能力。把基本功练扎实,我们就能赢99%的事情。”

苦练“内功”,这样说倒也没错,虽然美团都是那么大体量的上市公司了,才有这觉悟。

2019年,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强化甚至重塑组织力,将是互联网公司们最重要的一门功课,只有构建出强大的组织力,才有可能为互联网公司的高速发展、逆势增长提供高效的护航体系。

沿着这个逻辑,2019年还将有更多互联网公司进行裁员调整,老的组织体系需要打破或重构,原有组织体系里的人以及交织在人周边的利益壁障,就成了显而易见的阻碍因素,快刀斩乱麻、肃清不符合要求的人员,从外部吸纳新鲜血液来激活僵化的组织,再用流程化、明确化的制度将重塑后的组织体系进行快速固化,都是互联网公司们不得不做的事情。

所以,各位也不要过于忧虑,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进行组织调整,既不意味着经营环境多不好,也不意味着饭碗有可能“朝不夕保”。相反,那些有能力而又被固化在过去陈旧、牢固的组织体系里难以突破的优秀“打工者”,你们的春天,来了啊。

7、粗放治理难以为继,精细化运营是必备技能

粗放治理的时代即将过去,提升企业的精细化运营能力,既是短期活命之法,也是长治久安之道。

尤其是,2018年这波IPO大潮之后,众多新经济公司一跃成为一家公众公司,但事实上,这些草莽英雄们,大多不具备科学化、规范化的治理结构。以上市为新起点,逐渐过渡掉粗放的治理结构,既是作为一家公众公司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组织力的必然要求。

我们一直说,中国企业一向缺乏科学管理能力,2019年,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向死而生的互联网公司们,会努力开启一个崭新的治理时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