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河口農民讀書社,黃河岸邊,甘肅人的抗日救亡行動

河口農民讀書社 曾經的抗日救亡記憶

戰爭,是刻在民族記憶深處最慘痛的傷痕。

隨著俄羅斯紅場上閱兵式的盛大落幕。七十多年前瀰漫著硝煙的往事,再次在人們記憶深處甦醒。河口村民張德賢幾十年來,他蒐集挖掘了一些“河口讀書社”宣傳抗日救亡的資料。

說起救亡宣傳,眼前不由自主地出現了這樣一幕:拿著小紅旗的學生遊行隊伍,慷慨激昂的演講,悲痛欲絕的街頭劇……

70多年前,民族危亡之時,地處大後方的蘭州人究竟是怎樣宣傳抗日救亡的?就讓我們聽著張德賢先生的講述,感受民族危亡時,發生在河口的老故事。

兰州河口农民读书社,黄河岸边,甘肃人的抗日救亡行动

河口因地處黃河和莊浪河的交匯處而得名,當地人都喜歡叫河口街。這裡既是蘭州通往新疆、青海的岔路口,也是黃河上羊皮筏子運輸的重要站點。可以說是蘭州城郊有名的水陸碼頭。

1938年初春的一天,繁華熱鬧的河口街上,響起了一陣清脆的鞭炮聲,“河口農民讀書社”熱鬧開張了。河口城內的三條大街上有中藥鋪、肉食鋪、糧行車馬店……唯獨沒有“讀書社”。對河口人來說,讀書社著實是件新鮮事,一時間,河口人議論紛紛,都圍觀在“河口農民讀書社”門口,想弄清楚這究竟是個什麼店鋪?

鞭炮聲中,三十出頭的張老闆神秘出場

河口農民讀書社開張後,那個老闆就引起了人們的好奇。直到今天,籠罩在這個老闆身上的謎團依然未解。這些年來,我走訪了許多老人,請他們回憶了當年參加河口農民讀書社的情況,別的東西都弄清楚了,唯獨這個老闆的姓名和行蹤始終沒有搞清楚。

兰州河口农民读书社,黄河岸边,甘肃人的抗日救亡行动

老人們回憶說,讀書社開張時,老闆只有三十出頭,穿著長衫,留著分頭,他自稱也是皋蘭縣的“百分”張家,說和我們河口張家算是“當家子”,隨後就重點介紹他的讀書社。這個年輕老闆的名字,從來沒聽人說起過,河口人都習慣把他叫張老闆。

張老闆說,開讀書社的目的就是讓鄉親們開眼界,學文化。讀書社的位置在河口“皋蘭縣河口國民小學”(當時河口屬皋蘭縣管轄)隔壁,佔據了三間鋪面。店鋪內擺放著的書籍,除《三國演義》等經典名著外,還有魯迅、茅盾、鄒韜奮等人的著作,以及很多雜誌,有《大眾生活》、《世界知識》、《文學》、《新生》、《永生》等進步刊物。除了書籍之外,還有些日雜百貨如毛巾、肥皂、火柴、毛筆之類的生活學習用品。

兰州河口农民读书社,黄河岸边,甘肃人的抗日救亡行动

那時,河口識字的不多。讀書社開張後,人們到書社內轉了一圈後,購點生活用品,然後就一鬨而散了。只有隔壁學校的學生經常到書社裡看書,張耀山(河口人,2009年去世。)就是其中之一。

我曾經聽張耀山講過讀書社的事。讀書社開業時,他11歲,正在讀小學三年級。老闆很熱情,書社的書籍都是免費供人們閱讀的,張老闆還說:“我不求掙錢,只圖個紅火熱鬧。”為吸引讀書人,讀書社還專門置辦了幾個長條凳。

兰州河口农民读书社,黄河岸边,甘肃人的抗日救亡行动

夜晚,黃河邊唱響了救亡歌曲

“河口農民讀書社應該算是蘭州同仁消費合作社(王彥升、萬良才1933年創辦,以銷售進步書籍為蘭州知識青年所歡迎,鼎盛時社員達200多人。抗戰後,為黨的秘密聯絡點,1939年8月被迫停業。)的一個分店。”這是張老闆在張耀山家說的。

讀書社開張後,吸引了河口的年輕人。張老闆和學校的王校長辦起來類似夜校的組織。到了晚上,河口街上年齡大的學生和其他年輕人就悄悄到小學聽課。王校長、張老闆給大家補習文化課,主要是認字、唱歌、講解歌詞。唱的歌主要有《打倒列強》、《流亡三部曲》、《松花江上》等等。

兰州河口农民读书社,黄河岸边,甘肃人的抗日救亡行动

一時間,農民讀書社和小學成了河口街年輕人的活動中心。據我的瞭解,當時河口街上常去唱歌的年輕人主要有:土主保(大名不詳)、張永祿、張昆厚等十幾人。張耀山的哥哥張耀魁也經常去唱歌。

張耀山放學後總要到讀書社去看書。他還把書上看到的內容說給家裡人聽。有一次,張老闆還給他專門講解了一幅漫畫。張耀山到家後,就把看到的故事講給家人聽。張耀山的哥哥張耀魁聽到這些後,一方面叮囑張耀山口要嚴,不要四處張揚;一方面叮囑他邀請張老闆到家裡來“暄關(聊天)”。

兰州河口农民读书社,黄河岸边,甘肃人的抗日救亡行动

一個多月後,張老闆問張耀山他家遠不遠,說要到他家去一下,張耀山自然非常高興。張耀山家非常熱情地接待了張老闆。那時,人們生活條件差,熱情接待無非就是炒上幾個雞蛋,做上一頓餳面油餅子,熬上罐罐茶。張老闆給張耀魁他們說起了外面的世界。張耀魁則說起了河口的情況。兩人談得非常投機,最後張耀魁請張老闆幫忙在城裡介紹個工作。張耀山後來給我回憶說,那次暄關時,張老闆說,河口讀書社是城裡黃家園關帝廟邊上同仁消費合作社的一個分店。

過了一個多月,一天,張老闆忽然過來說,給張耀魁找工作的事有了眉目,讓張耀魁帶上他寫的信,趕緊到城裡轅門東側(今中央廣場東側)電信局電務站找餘春(地下黨員)站長聯繫。張老闆強調說,要向餘站長行拜師禮,邊幹邊學,絕對聽從餘站長的安排,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獨立工作,這期間不能回家。張老闆說,獨立工作後月薪30-50個大洋。這下把張耀魁高興得不知說什麼好!當時,月薪30個大洋就是很高的收入了。

兰州河口农民读书社,黄河岸边,甘肃人的抗日救亡行动

五月端午,年輕人唱著歌,抱著募捐箱上街了

讀書社的出現給河口街帶來了一縷新風。在張老闆的有意識引導下,人們逐漸瞭解了抗戰局勢。在我們這個小鎮上,關注局勢的人越來越多,讀書社也搞了一些活動。有一次,讀書社在河口城的四門以及牌坊、鼓樓、握橋(在河口城內鼓樓前約15米處,讀書社邊上,1958年拆除)、寺廟等地方張貼了宣傳抗日的標語,內容有“趕走日寇,收復中華山河”、“支援抗戰,人人有責”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到讀書社參加活動的人逐漸增加。

兰州河口农民读书社,黄河岸边,甘肃人的抗日救亡行动

1939年端午節,張老闆、王校長他們搞了一個有些規模的救亡宣傳活動。他們組織人在握橋前,懸掛了宣傳抗日救亡內容的橫幅,組織街上的學生和青年演唱了抗日救亡的歌曲。王校長和張老闆在街上做了抗日救亡的演講,號召民眾商鋪出錢出力,支援抗日前線。土主保、張永祿等人還抱著募捐箱上街,向人們募捐。這次活動,在河口人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今,當時募捐的情形還在被口口相傳。可惜的是此時河口農民讀書社已處於關門的境地。聽人說,讀書社關門和同仁消費合作社的停業密切相關。我後來查了些資料才明白其中的關節,“八辦”成立後,同仁消費合作社就成為黨的一個秘密聯絡點,社員們的活動引起了國民黨甘肅當局的關注,合作社受到各種無端打壓。

端午節那次活動結束後不久,王校長就悄然而去。和張老闆一樣我們也不知道王校長的名字,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到六七月份,張老闆還在河口鼓樓洞子內舉辦過圖片展覽,主要內容是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華罪行、中國軍民英勇抗戰的圖片漫畫。這個活動的轟動效應更大,算是河口地區第一次關於抗戰的圖片漫畫展覽,過往客商、河口居民紛紛駐足觀看。人很多,土主保還帶著三四個年輕人維持秩序。

兰州河口农民读书社,黄河岸边,甘肃人的抗日救亡行动

張老闆的書社一直開到秋天。一天,張老闆攜帶書籍、日雜商品和土主保乘坐羊皮筏子神秘離開,去了蘭州。

土主保和張老闆一走就杳無音信

土主保是河口街上的單身漢,好管個閒事,好給人幫個忙,是個熱心人。他和張老闆是偶然認識的,讀書社剛開張不久,張耀山一天在書社看書,土主保過來和張老闆聊天,話題從“當家子”開始,土主保告訴張老闆,河口街上盛傳你的書社中有違禁書籍,要小心些!這話提醒了張老闆。一來二去,土主保就和張老闆熟悉了,逐漸成了讀書社的“骨幹”。土主保和張老闆一走就杳無音信,一些老人至今對他們念念不忘。

張耀魁進城後,拜餘站長為師,苦學電訊技術,後來成為電臺維修、報務方面的行家。他們還收發傳遞各種進步書籍。蘭州解放前,傳送了國民黨的軍政經濟情報,做了許多工作。解放後,餘春擔任電信局電信處長,後來任電信局局長兼黨委書記。

兰州河口农民读书社,黄河岸边,甘肃人的抗日救亡行动

張耀魁後來說,他在蘭州電信局還見過張老闆一面,當時要問姓名,張老闆笑著說,不必多問了,記住皋蘭有這樣一個“當家子”就行了。餘站長告訴他,不知者別問,知道者別傳。

如今70多年過去了,老一輩人只口口傳下了這些故事。人們只知道河口曾有這樣一個讀書社,其他就不清楚了。後來,我查閱資料,發現在1938年到1940年,甘肅工委副書記李鐵輪曾在河口隱蔽。他和這個讀書社的出現,究竟有沒有關係?有人推斷,張老闆是李鐵輪的交通員。但這些問題至今也沒有弄清楚。我也期待著更多的知情人能提供線索,讓這些往事更加清晰明瞭。

兰州河口农民读书社,黄河岸边,甘肃人的抗日救亡行动兰州河口农民读书社,黄河岸边,甘肃人的抗日救亡行动

您的讚賞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