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用實際行動肯定中國項目!歐洲或將加速靠攏?

前些天,德國方面宣佈歐盟將作為整體,積極參與到中國的海外項目計劃中。而近日,德國汽車行業似乎已經開始從中受益。

據德媒5月4日報道稱,中歐班列正在為德國汽車巨頭拓寬中國市場提供新的路徑。包括保時捷、戴姆勒在內的德國車企目前已經開始嘗試利用中歐班列,向中國出口整車。

據中國日報5日報道,自4月開始,德國豪車品牌保時捷的產品已經從海上運輸改為鐵路運輸,並通過長達1.1萬公里的中歐班列加速進入中國市場。

德國用實際行動肯定中國項目!歐洲或將加速靠攏?

據保時捷發言人透露,每週都有兩列貨運列車負責將裝有保時捷跑車的44個集裝箱從德國經由波蘭、白俄羅斯等地,一路運送至中國重慶,最後再交付到當地的經銷商手上。

在過去,該製造商主要採用海運的方式出口汽車,而依靠歐洲通往亞洲的鐵路進行運輸的話,將會節省近3周的時間。

事實上,德國汽車業從去年開始,就陷入了不小的困境中。有德國汽車製造商在此前表示,美國可能會對歐洲汽車和零部件收取高額“過路費”,這將成為該國汽車業目前面臨的最大未知數。

德國中文網瞭解到,此外,今年1-2月,德國的汽車銷量也同比下滑了15%,這直接影響到了德國的經濟。於是在投入中國海外項目的懷抱後,德國最先做的事情就是解決汽車的出口難題。

德國用實際行動肯定中國項目!歐洲或將加速靠攏?

不得不說,德國已經完全轉變了態度。在意大利率先加入中國項目之後,德國以及該國媒體都持懷疑態度,並且還公開指責意大利“私自行動”。

但從近日的表現來看,德國正在不斷地接近中國向其“示好”。2018年中德貿易總額達1993億歐元,這意味著中國已連續第三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哪怕德國在此前還有所顧慮,但親近中國也是遲早的事。

德國用實際行動肯定中國項目!歐洲或將加速靠攏?

事實上,保時捷並非唯一的受益者。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數據顯示,這一列中歐貨運列車在2018年內共計運行了6363次,比2017年激增了73%。

除了豪車之外,歐洲的食品、機械、設備和木材等一系列商品都經由這條鐵路運送到了中國消費者的手上。

對此,德國經濟能源部長阿爾特邁爾在出席中國經濟峰會時表示,中國填補了經濟發展的空缺,而德國已經在港口、鐵路、公路網等建設中“嗅到了機會”。

此前召開的中國海外項目計劃論壇,吸引了來自150多個國家和90多個國際組織的近5000位外賓前來參會。

有分析人士認為,歐洲發達國家雖然具備核心技術裝備優勢和管理經驗,但受產業空心化、海外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無法有效開發市場,自身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

中歐聯合開發,恰好是中歐優勢互補,可以實現真正的互利共贏。歐洲沒有理由拒絕如此良好的合作機會,特別是陷入經濟困境中的德國。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