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遊記(二)尋幽訪勝九龍山 睡佛寺裡聽故事 真過癮


在山西大同左雲縣的眾多旅遊景點當中,睡佛寺屬於為數不多能用導航找到的景點之一。寺廟背靠九龍山,於半山崖壁上開鑿洞窟,洞外建有大殿,周邊怪石嶙峋、谷靜林深,確是處避世修身的好所在。 五一第一天,我們一路從天津趕到睡佛寺,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

山腳下簡易停車場中只有一輛車,還是附近村民開來的,他們到廟裡上香。相互攀談幾句後得知我們遠道而來,便充當起了講解員,給我們講述了一段又一段有趣的傳說。 故老相傳,這裡原本是水面連天、不見陸地,一日天崩地裂後,浩淼煙波消失不見,龍王和八位龍子盤旋升空,隨即便化作山脈伏在大地之上。此時佛祖忽然降臨於半山處,周圍有九龍環繞,頃刻間光芒大盛、明見萬里。從此當地便有了習俗,二月二龍抬頭那天進廟上香。

上山的路是新修的石板路,這得益於當地對文化旅遊方面的重視。我們沿著石板路前行不到50米,只見兩峰怪石立於一側,其中一部像極了石龜,不過“臨時講解員”吳先生卻說,這是護法神蛙和護法神鵰。神蛙看著倒有些像,神鵰卻怎麼也看不出來,估計千年以前和現在不一樣吧。


再走大約50米,上一段石階之後就進了廟門。寺廟不大,只有一進院落,正殿居中,鍾、鼓二亭各居左右。院子裡栽有幾株榆樹,滿滿的榆錢兒掛在枝頭,昭示著仲春已至,此情此景正可謂:江南嫣紫五月天,塞上春意始方濃。

睡佛寺的始建年代沒有文字可以考證,只有民間傳說。相傳北魏初時,太武帝為了強盛國力,強制50歲以下的僧人還俗,有兩位華嚴寺僧人為逃避稅役躲到了九龍山。他們開鑿洞窟,在此繼續修行,並雕刻了一尊臥佛供奉,這也是睡佛寺名稱的由來。 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佛像和洞窟不幸被毀,現在的正殿是新修的,建在原來的石窟正殿之外,裡面的洞窟也封存了。

正殿側面也開鑿有洞窟,名為“靈光洞”,是寺廟住持的禪房,但是不讓參觀。據說裡面炕、灶、燈臺等傢什一應俱全,並且都由石頭鑿成,禪房還與正殿洞窟相連,環環相套、層層相通,構建得極為巧妙。


靈光洞另一側崖壁上有處懸空洞府,凸出于山體之外,內部與靈光洞相連,從下往上看只能看見三孔石窗。據說這裡是廟內三位高僧的修行之所,名為“天堂三老”,但不知是哪個年代的高僧。

沿著崖壁一側的峽谷轉向北行,只見兩邊奇石林立、形態各異,不知多少年的風雨剝蝕,將它們雕琢成一具具栩栩如生的石像。有的像飛禽,有的像走獸,我拍下的這一張則像極了人類面部。

峽谷中靜謐幽深、林木繁茂,兩側有石板路環繞,中間有鐵索橋相連。谷中還建了涼亭,亭中有鐵梯,可以攀到二層眺望對面的廣袤原野。

這片原野看似尋常,卻是處龍脈所在,佔盡了周邊優勢。當地有句話:頭枕九龍山,腳踏雁門關,手託兩狼山,躺在睡佛灣。說的就是此處。 相傳明朝時,附近楊家窯村出了一位宰相,見此地風水好,便將墓葬選在這裡。但這片土地本是寺廟田地,被楊閣老強行買走之後,僧眾失去生活來源,寺廟逐漸荒廢。若干年後陸續有盜賊聞風至此盜寶,楊閣老的墓葬也被毀壞殆盡,從此楊家再沒出過大人物。正所謂:天道循環,大道無言。就是這個道理。

來睡佛寺之前,我看過左雲縣相關介紹,說睡佛寺附近山谷中有處“桃源秘境”,沿著羊腸小道進入,便可看到龍泉、黃金灘、煉丹洞府等令人歎為觀止的勝境遺蹟。但問過吳先生,他也不知如何進入,我們只能自己尋找了。 這一找就是兩個小時,所幸在傍晚6點多,終於找到了入口。此時天色已晚,不適合進山,所以我們計劃第二天去過尖口山之後,再來此尋幽探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