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淦當了一輩子的清官,告老還鄉時,為何拉了幾騾車磚頭回家?

大侃歷史


自古以來,中國人總有光宗耀祖、衣錦還鄉的思想,可一個清官心繫天下兩袖清風,一輩子下來積蓄不多,空有清廉之名在實際名利至上的社會里並沒有什麼用。而孫嘉淦就曾處在這樣一個尷尬的處境。孫嘉淦當了一輩子的清官,告老還鄉時,為何拉了幾騾車磚頭回家?

孫嘉淦,字錫公,號靜軒,山西興縣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他成為進士,步入仕途。

孫嘉淦以其敢於直言進諫而為人所知。雍正帝曾感慨道:“朕自繼位以來,敢於直言進諫者,只有孫嘉淦一人。”雍正在位時,在同僚忌憚雍正皇帝陰晴無常、還在想著迎合皇上保全自我的時候,孔嘉淦便上書“親近兄弟、停止納捐、西北收兵”含沙射影,雍正帝自然大怒,正好有輔臣朱軾在旁勸說,雍正帝平靜下來仔細思索後亦對他稱讚有加:“朕佩服他的膽量(朕服其膽)。”後來,孫嘉淦得到重用。乾隆即位,孫嘉淦時任吏部侍郎一職,上疏《三習一弊書》,直言勸諫皇帝,該《三習一弊書》被譽為“清代奏議第一”。<strong>

而孫嘉淦的直言進諫是建立在他對國家、對百姓的關心上的。清朝曾經頒佈禁令——不允許民間釀酒,而孫嘉淦在一番考察後指出民間釀酒百利而無害,清朝因此解禁,這大大刺激了民間生產積極性和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了百姓生活水平。

雍正帝對大臣們說:“孫嘉淦太憨,但他不愛錢。”這是對孫嘉淦的評價,雖說固執,但為人正直,不貪慕錢財。孫嘉淦曾在戶部銀庫工作過,本在這種有油水的差事上工作,很多官員都私飽中囊,可孫嘉淦卻不貪圖錢財、勤勤勉勉,賬目管理得井井有條。

可這樣的清官很難攢下錢來。孫嘉淦得到退休批准。可這時犯了難。窮極大半輩子為官,本是光耀門楣、該福澤家鄉的人物,卻實際上並沒有攢下錢來,如今將回故里仍是窮酸不已,孫嘉淦擔心會遭到家鄉人的嘲笑、讓自己的家人受屈失望,更擔心給朝廷蒙羞,畢竟他在家鄉人眼中成了朝廷的一個代言人,不能讓家鄉人對朝廷產生誤解。

因此,孫嘉淦讓下人連夜買來幾口大箱子,在箱子裡裝滿了磚頭,帶著外人眼中所謂“豐厚”的資產浩浩蕩蕩回鄉去了。但這時,孫嘉淦這種高調的做法令其他官員參了一本。皇帝自是怒不可遏,感覺自己受了欺騙,孫嘉淦竟有這麼多箱的財產,原來孫嘉淦只是在明面上裝著清高,實際上也是個欺世盜名的貪汙腐敗之流。皇帝便派人徹查。結果,打開箱子一查,竟全是磚頭,想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之後,乾隆皇帝大為感動,深深佩服他的清廉,派人將這些磚頭換成真金白銀。但孫嘉淦卻說:“一草一木都是國家的,不能隨便花費,臣使用不了那麼多銀子,還是歸還國家吧。”

在這裡,我們看見一個官員應有的風采,直言勸諫、不慕名利、踏實肯幹、心繫百姓。我也相信,好人終會有好報,付出也會得到反饋,孫嘉淦的行為雖獲利不多,但收穫了帝王的信任、百姓的敬重,孫嘉淦也成了榜樣,受到後人的崇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