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海虞妈妈》赴京演出侧记

乡土文化进“殿堂” 草根艺术耀星光

——江苏常熟海虞镇原创现代沪剧《海虞妈妈》赴京演出侧记

沪剧《海虞妈妈》赴京演出侧记


慈善公益报( 陈竞之 本报记者 艾 捷)五月,携带着一缕初夏的芬芳,温暖的阳光洒进心扉,激荡着心灵深处的温馨,用心聆听来自泥土与灵魂的悠悠歌唱,感受着乡间原汁原味的动人故事。5月5日晚,江苏常熟海虞镇民间文艺志愿团队的原创现代沪剧《海虞妈妈》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倾情演出。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是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的艺术殿堂。祖籍江苏的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戏曲艺术大师,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如今,江苏常熟草根戏曲人走上专业舞台,乡土文化走进高雅“殿堂”,展现了常熟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形式、新面貌。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常熟市文化事业不断提升,各类慈善志愿服务品牌纷纷涌现。2017年,常熟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成为江苏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之一,而海虞则是常熟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试点镇。“海虞妈妈”是海虞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长期积累与精心打造的一个志愿服务品牌,在江苏省县(市)中唯一入选全国“四个一百”最佳志愿服务的项目。

《海虞妈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美丽的江南水乡——常熟市海虞镇。在新时代文明的感召下,一群年轻妈妈开展了一项独特的志愿行动。她们和一个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结成对子,用浓浓的母爱温暖着一颗颗孤独的心。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海虞妈妈”,用伟大的母爱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颂歌。

该剧讲述了9岁男孩肖冬明母亲因车祸身亡,成了单亲孩子,他的爸爸也因此一蹶不振,年幼的肖冬明只好为年迈多病的奶奶照料。“海虞妈妈”何英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与肖冬明结成“爱心母子”,关心冬明的学习和生活。然而何英的行为却遭到了冬明爸爸肖大龙的极力反对,并发生了一场误会。最终,何英用真情和母爱解开了肖大龙的心结。何英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大家,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海虞妈妈”的团队。

“不是亲娘,胜似亲娘。不是亲情,胜似亲情。这大善大爱、大恩大德,铭记在心,终生难忘!”舞台上,演员充满激情的表演诠释着“海虞妈妈”跨越血缘的大爱,在孩子一声声“妈妈”的呼唤声中,“海虞妈妈”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何英成为许许多多“海虞妈妈”的缩影,在海虞镇,这样的爱心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用真情与奉献谱写跨越血缘的大爱,唱响至美的赞歌。原创现代沪剧《海虞妈妈》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海虞妈妈”的志愿者,以真实故事为蓝本改编创作而成,由海虞镇民间文艺志愿团队——常熟市江岸艺术团演出,“志愿者演志愿者自己的故事”成为该剧一大亮点。一批退休的文艺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勤奋排练,在一遍遍打磨润色下,以精彩的唱腔演绎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将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与“海虞妈妈”的大爱精神结合起来,为观众奉献了一部有灵魂、有温度、有思考、有价值的文艺作品。

“正因为我们是草根,我们的表演才是原生态的。”从村间演到省城,如今又演到北京,《海虞妈妈》草根艺术团始终怀着乡土情怀与艺术梦想。

演出结束时,常熟市慈善总会相关人士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说,《海虞妈妈》搬上舞台,是常熟培育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建设公益之城的生动实践,期望海虞妈妈的公益行为、助人之心能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慈行善举中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