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仪
清朝朝廷之所以没有接受这个几乎能改变历史的计划,主要跟他们当时的无能守成、缺钱少粮有关,至于这里面的种种细节,大家可以往下看一下。
首先,提出这个计划的人名字叫做刘长佑,他是湖南人氏、是太平天国爆发之后跟随曾国藩在乱世之中成长起来的人物。
在他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时间正好是1881年,那一年,他正担任着云贵总督的职位,是当时清朝最重要的八大地方总督之一,权柄之重,少有人能及。
至于当时正身任云贵总督的刘长佑之所以会提出这样具有前瞻性的计划,主要跟清朝周边发生的两件事情有关系。
第一个促使刘长佑产生这个计划的原因
其中第一件跟清朝的藩属国琉球有关,在日本强大起来后,他们就逐步侵吞起了与他们临近的琉球王国。
日本是在19世纪70年代末期彻底吞并了琉球王国的,在此过程中,琉球王国的王室非常不愿意自己的江山被日本吞并,所以他们就选择了向自己的老大清朝求救。
原本在琉球人的想法中,清朝是一定会出手相助自己这个小弟的,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清朝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洗礼之后,胆子竟然小了无数倍,在清朝的假装无事下,一直归属于清朝统下的琉球王国彻底成为了日本的一部分,最终变成了日本的冲绳。
正是由于这件事情的发生,让刘长佑深深发觉到了日本的威胁、产生了出兵攻打日本的计划。
第二个促使刘长佑产生这个计划的原因
至于第二个原因跟法国人对清朝西南边境的侵犯有关。
我们的西南邻国越南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不停地受到了法国人的侵吞,在法国人张牙舞爪地侵吞下,越南大部分的土地沦落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而法国在侵吞了越南之后,他们的扩张野心并没有得到满足,接下来,法国人率领着他们的殖民地军队和清朝边境发生了摩擦,意图从清朝这只大肥羊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这些事情,刘长佑是清楚看在眼中的。
由于法国和清朝的摩擦非常临近于日本吞并琉球王国的时间,所以刘长佑就产生了联想,觉得法国当时之所以会如此嚣张挑衅,主要跟清政府本身在琉球事件上的软弱有关。
正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欺,刘长佑觉得正是清政府选择了向日本人妥协,在看到清朝如此软弱后,法国人才会如此嚣张地挑衅起了自己。
正是由于这种种的原因,刘长佑才产生了进攻日本的计划。
刘长佑教训日本计划的细节
不过与提问中所说的不一样,刘长佑当时的计划并不是灭亡日本人,而是想出兵教训一下日本,通过向世界透露出强硬的态度,以打消列强们所产生的种种不好念头。
说做就做,在念头产生之后,刘长佑就上书朝廷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至于计划的原文我们就不列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就用简单的话语介绍一下刘长佑这个计划的具体内容。
在他的计划中,他觉得日本入侵清朝藩属国琉球的行为是不正义的,清朝正好可以以这个事件为借口向日本出兵,在名义上占据了道义之后,列强们就不会对此事说什么了。而如果清朝向日本出兵的话,则应当分由三步来实行。
第一步就是派遣一位有威望的大将率领大军从东北出发,直接跨海夺取当时正被日本控制下的库页岛,首先从北面制衡日本。
第二步则是在东北另外派出一支军队进入朝鲜,以阻止日本有可能从朝鲜登陆反击清朝。
第三步则是派水师部队从浙江的宁波、定海出发,一路直取日本的长崎,通过进攻长崎,而夺回被日本夺走的琉球王国,顺便在此过程中,教训一下日本对清政府的不尊。
刘长佑计划的可行性
从当时的状况来说,刘长佑的计划还是具有很大可行性的。
因为虽然当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获得了不小的成功进步,但是清朝本身的洋务运动也给清朝带来了不小的进步、清朝通过重金从国外购买而来的武器也极大增强了清朝本身的战斗力。
在他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日本的军事实力还没有超出清政府太多。
在19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甚至还出现了清朝北洋水师部队威逼日本长崎而日本大气不敢喘一口的事情。
从这方面来看,清朝当时其实是有实力教训日本的,只不过由于清朝朝廷觉得要和日本作战所需的后勤供应实在太过于繁复、所要花费的钱财以他们当时的财政窘迫实在难以供应的原因,因此他们并没有同意刘长佑提出的计划。
所以说刘长佑这个计划之所以没有被采纳主要跟成本太大、清朝政府本身的软弱有关,还有,刘长佑提出这个计划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灭亡日本,而是想通过教训日本达到警示列强们的目的以及报日本的夺琉球之仇。
孤客生
一
1881年,在云贵总督任上的湘军名将刘长佑长期在中国的西南边境镇守,他对法国侵略越南的野心洞若观火。在法军占领河内后,刘长佑向清政府上书,要求派兵消灭日本。
原因很简单,刘长佑的情报网非常发达。他得知法国正准备占领越南,接下来就会图谋台湾和日本。一旦清政府出兵消灭日本,就会沉重打击法国的侵略气焰。
早在1879年,日本吞并了琉球。琉球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被日本占领后就变成了现在的冲绳。刘长佑认为,日本占领琉球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如果清政府没有任何反应,接下来就会占领朝鲜,将来就会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
鉴于此,刘长佑制定了消灭日本的计划。在洋务运动中,北洋水师名震天下,清政府的军队空前的强大。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第一步先派东北的军队逼近库页岛,从侧翼威胁日本。然后再派出军队,进入朝鲜,从西侧牵制日本。最后派出强大的北洋水师直接从日本的长崎登陆,杀入日本本土,消灭日本,收复琉球。
二
这本来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计划,如果这个计划得到了实施。正在进行明治维新的日本就会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变成中国的一个省。更重要的一点,让法国看到清政府保卫疆土的决心,从而可以避免朝鲜、越南、缅甸、暹罗等大清的属国被法国吞并,也彰显了大清的国威。
尽管清政府没有同意他这个计划,但是他对法国人准备把越南作为跳板侵略中国的野心了如指掌。刘长佑还是做了积极准备,一方面修复了边境上的城堡,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援越抗法。
清政府为什么没有同意这个计划呢?因为当时的清政府就是一个软蛋,早就变成了一只鸵鸟,整天把头埋在沙子里,装作什么也没看见。明明危险已经在眼前了,他们却不愿意做任何准备。
虽然当时的清政府有实际上的困难,比如财政问题。在国内刚刚把太平天国和捻军镇压下去,各地百废待兴。但这时的北洋水师领先了日本10年,国力更是日本所不能比拟的,这是消灭日本是最好的时机。清政府养虎为患,坐等十几年后的甲午战争,日本北洋水师一举歼灭,变成了亚洲第一强国。
三
当然,清政府不愿意出兵日本,还有自己的一个大大的私心。因为清政府从来就没有把西方列强当回事,清政府是由满族贵族组成的一个政权。他们更担心汉人会崛起,从而把他们推翻。清政府认为西方列强不过是强盗,想从清政府这个地方占点小便宜,并没有推翻他们的打算。
早在康熙年间,施琅在收复台湾后,也曾向康熙建议,要求消灭日本。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台湾正式和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消灭了日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清朝的海上边境问题。
但这个计划同样被康熙拒绝了,表面上看康熙是准备对西北作战,没有时间准备对日作战问题。实际上康熙是担心施琅会成为第二个郑成功,据海外自立。
清政府的八旗军都是陆军和骑兵,对海战一窍不通。早在东北老家的时候,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于占据海岛的毛文龙就没有一点办法。就是因为他们的骑兵越不过大海,只能在陆地上望洋兴叹。
施琅已经成功的攻下了台湾,他靠的是自己的军队。如果他又攻下了日本,就有可能把台湾和日本变成自己的领土,建立一个新国家。这就等于清政府多了一个比台湾还要强大的对手,康熙老头防患于未然,是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的。
四
早在清朝建国之初,他们就明白凭借区区20万满族人是没有办法统治上亿的汉人的。满清贵族更是认为,他们最大的对手是汉人,只要把汉人死死的把握住,他们的帝国就是安全的。
因此在清政府的高层内部,正职都是满族人,那些干活的副职才是汉人,就是要用满族人来监督汉族人。对于八旗军和绿营兵,满清皇帝更是不会让汉人随意沾手,比如大名鼎鼎的年羹尧就是雍正皇帝的包衣奴才,纯正的满族人。
用慈禧太后的话说就是“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宁肯把自己的领土和财产交给外国人,也绝对不能便宜汉族人。整个满清贵族的奢侈生活都建立在几亿汉族人的努力工作上,如果汉族人造反了,他们的好日子就过到头了,就连命也有可能保不住。
因此虽然刘长佑和施琅的计划非常完美,对清政府也非常重要,但满清皇帝绝对不允许他们这么做。理由很简单,就因为他们是汉人。如果这个计划有合适的满族军官去执行,这些狗皇帝一定会支持的。
新知传习阁
中日两国可以说是世仇,唐朝白江河口之战,明朝万历抗倭援朝战役,清朝甲午大战,二战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在这四场战争中中国人打赢了三场,但是最后一场抗日战争虽然我们打赢了,但是付出的代价惨重,日本人在我国领土上,犯下的罪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在这四场战争中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都是在日本境外作战,如果我们有机会进攻日本本土会是怎么样呢?
这一点,清朝的刘长佑曾经提出过一个完整的计划。
刘长佑何许人也?他是湘军著名将领,打过太平军,干过法国人,可以说是军事经验非常丰富,当过几任地方督抚,对于民政也有一定的经验,他提出的灭亡日本的战略颇有几分让人心动。
他提出利用日本侵略琉球这一个时间窗口,发动对日本的攻略。
他的战略分四步,首先,向世界列强宣告,日本吞并琉球不合法,大清王朝决定武装干涉!保护自己的属国!
这叫做先声夺人,在道义上取得优势,获得西方列强的支持,师出有名。
在前期的宣传攻势奏效之后,清军将以雷霆万钧之势分兵多路进攻日本!
首先从东三省抽调有力的一部进入库页岛准备攻击北海道,同时另选一员大将进入朝鲜,在日本的西侧伺机而动,选择合适机会进入日本。
最后则是杀招,用中国海军直驱长崎打一场登陆战!
当我军开辟了登陆场之后,我军大批陆军以及物资都能够顺利上岸,这样就能够在战役初期形成局部上的兵力优势,能够大踏步的向日本纵深推进。同时另外两路大军登陆日本,分散日军的兵力,为主力部队提供支援,直到打到江户,灭亡日本!
刘长佑的计划,其实可以分成大中小三个目标。
最低目标就是恢复琉球,这是本次作战的底线,如果连这点都没有达到的话,那就不要说扬我国威了,这简直就是把清政府的脸送给人家去打。
中等目标就是占据长崎,等于在日本的南部开一道口子让清军能够自由地出入日本,保留对日本的军事压力。
终极大目标自然就是灭亡日本!
这个计划看上去很美,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嗯,打不过。
打仗尤其是灭国战争所牵扯的东西很多,并不是单纯依靠士兵的精锐程度,武器的先进与否就能决定的,否则二战的赢家应该是德国,这一点朱总理也曾在答记者问的时候提到过,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打仗很大程度就是拼后勤!
那大清朝的后勤补给能力怎么样呢?
说好听点,叫做不怎么样,说的直截了当些,就是失败中的失败!
在刘长佑提出这个疯狂的计划的时候,大清刚经历了著名的丁戊奇荒,整个北方中原诸省粮食欠收,而作为财赋重地的江南诸省则由于太平天国的破坏,连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国内老百姓尚且无法吃饱的情况下,跨海远征,粮草如何保证?
或者我们换一种思维,我们从泰国,越南引进廉价的大米,充作军粮,是否可行呢?
答案依然是不可行,首先第一点,这些国家未必愿意将粮食大量的出口中国,越南也好,泰国也好,他们处于汉文化圈中,深受中国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对于粮食有着一种天生的喜好,出口粮食不合祖制!
其次,大清朝的面子问题,大清朝天朝上国物产丰富,这么舔的下脸去向曾经的属国购买粮食呢?我们不恩赐一点东西给你已经很不错了!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钱从哪里来?
经历的丁戊奇荒,经历了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大清朝的国库空虚的可以饿死老鼠,户部的官员可以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有72般变化也变不出钱来。
所以大清朝从海外进口大米的计划几乎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还有一个问题,兵力如何投入?
这次跨海作战,其实对于清政府而言是一个新命题,大清朝没有海战的经验,而且,大清朝对于海军的建设,在此之前并不非常的重视,如果要进攻日本本土,我们需要多少运兵船,需要多少战舰护航,如何与日军海军主力对决这都是问题,大清朝没有那么大的运载能力。
那就需要运兵船来回往复多次!这就大大降低了第一批登陆部队的数量,也使得整个后续兵力的运输充满了风险,被日军阻击的风险。
登陆作战历来是难度最大的,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诺曼底登陆,以及仁川登陆,都是在一方占有海上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才实施的,请问我大清有海上的绝对优势吗?
有优势,但不绝对!
我们的海军还要兼顾运兵船的话,这么丁点的优势很有可能在无形中就被对方拉平了,那么,这场登陆战很有可能成为一场大悲剧,可能第一批兵力投送上去了,但是后续部队由于遭到对方的阻击,再也无法登陆,那么整个战役就有可能向金门战役那个方向发展。
我们退一步讲,不考虑粮草问题,单纯从军事角度上讲,有没有希望打赢?
答案还是没有希望!首先没有将领!在刚刚平定了太平天国战役中确实涌现出了一批能征善战的湘军将领,比如刘长佑本人,可是他们都是汉人,大清朝皇帝敢用他们吗?大清朝的皇帝历来保守,不信任汉人,只有在生死存亡之刻比如太平天国作乱,洪秀全要抢他的江山,才会如同赌博一般的启用汉人将领,操练团勇。
很明显,跨海远征日本并不属于这个范畴,别忘了,甲午战争时日本人打着旗号还是为崇祯皇帝报仇呢,如果手握重兵的汉人将领投靠了日本人玩反清复明那一套怎么办?
再来一个儿皇帝石敬瑭把中国领土割让一部分给日本,利用日本作为后方,反攻中国,反清复明这如何是好?
所以大清朝不会使用诸如刘长佑汉族官员去打一场进攻战。
那大清朝“自己人”中还有哪些将领呢?人称败保的胜保?还是骑兵统帅僧格林沁?显然这几个人都不是优秀的选择,一个是常败将军,一个兵种专业不对口,所以在满蒙军事将领中也挑不出合适的人才。
我们再退一步,我们有了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能否实现刘长佑的军事战略?答案仍然是不能!
日本人在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军队迅速近代化,战斗力蹭蹭的往上涨,再加上日本人原有的野蛮嗜血,早已今非昔比!而清军战斗力哪怕就是湘军淮军都是老式军队,战斗力都很难与日本人一对一pk!
还有一点我们对日本知之甚少,我们就算攻入了日本本土,日本的山川地形怎么样,有哪几处兵家必争之地,我们都是两眼一抹黑,我们如何因地制宜指定策略呢?
别忘了我们国家的军队是没有参谋部的,都是靠几个文人的参赞以及主帅的军事天赋指挥作战的,这样的组合在陌生的地方如何开展作战计划与实施?
所以,刘长佑的计划根本没有可操作性,仅供娱乐!
历来现实
刘长佑是陆军将领出身,有一定战略眼光和敏锐性,能预感到日本对大清的潜在威胁,提出先发制人,待其羽翼未丰之时,先攻灭之。总体来看,灭日计划不可行,刘长佑的计划是清廷经略东北三省,以朝鲜为前出战略基地,集中兵力登陆日本,尔后陆上作战灭亡日本,以当时的清朝国力根本难以实现。
清朝要想灭亡日本至少要投入30万军队,这个数量也并不占优势,而且要跨海攻坚,运兵运粮十分困难,很难速战速决,很可能打成况日持久的战争,要比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艰难得多。会拖跨清朝政府,甚至造成日本没攻下,朝廷被推翻的可能。
今天来看(当一次事后诸葛),如果修改一下刘长佑的计划,改灭日为弱日,改陆攻为海攻,以歼灭日本海军为作战目标,先发制人,达成目的后,以海困岛,锁住日本对外发展的空间,渐渐削弱日本实力,是值得冒险,而且较为可行的。
1882年北洋水师刚刚完成五年整军计划,有9000吨级巡洋舰两艘,7000吨巡洋舰一艘,3000吨级巡洋舰两艘,2000吨级巡防舰两艘,1000吨鱼雷舰和巡防舰八艘,实力足以战胜日本海军(当只有2000吨级以下战舰,数质量都不高)。
如果清朝确有胆略,可将作战时间定在1886年或1887年左右,再用四、五年进行作战准备,努力再增添六艘大型巡洋舰,配套部分保障舰船,先发制人,直扑日本,围堵消灭日本海军,并实施有限局部登陆作战,以夺占日军海港炮台为目标,配合海军攻击行动,只要达成消灭日本海军的目的,即可实现制海困日的局面,挫败日本海外扩张的能力和本钱。至少五十年内日本难以对中国构成实质威胁。这要比灭亡日本的计划更加有效。
静水深行
刘长佑确实提出了灭亡日本的计划,而且这个计划也比较详细,在战略上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清政府综合考虑下对其置之不理,原因多重多样,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内部的问题。
晚清时期,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清政府军力不足,所以被迫鼓励地方团练镇压起义军。在这些地方团练中,以湘军的发展速度最快,当然大量的湘军将领也在这次镇压农民起义中发迹,这其中就有提出灭亡日本的刘长佑。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刘长佑因功被任命为了直隶总督,在任期间他也曾经致力于为百姓开垦稻田,但或许是因为战争经验丰富,或许是因为不适合文职工作,所以清政府将刘长佑调任了南方边陲,任命为了云贵总督。
公元1879年,清政府藩属国琉球向清政府告急,声称琉球已经被日本吞并,希望清政府可以派兵支持自己复国。消息传来之后,清政府内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刘长佑也根据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及解决方法。
他认为日本侵略成性,如果纵容日本侵占琉球,则会助长日本嚣张气焰,将来日本必定会吞并朝鲜。其次,日本侵占琉球违背了国际法,中日双方一旦开战,日本必然得不到国际援助。所以不如乘其羽翼未丰之时,将日本扼杀于萌芽之中。
另外,刘长佑认为自洋务运动以来,清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舰船、大炮,此时正是用武之时。一旦攻下日本,则威慑了企图蚕食中国藩属的西方列强,可以一举解决中国的边境危机。
最后,刘长佑向清政府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
刘长佑的计划中为三路军队;
- 第一路、命东三省的兵力出黑龙江,到库页岛,准备由北向南攻打日本。
- 第二路、派遣军队由朝鲜出发,扼制日本西部。
- 第三路、由定海、宁波出精锐水师登陆长崎,从南端攻取日本。
从对国际形式的预判上来讲,刘长佑确实眼光长远且独到。从战略层面上来说,很多人也认为刘长佑的计划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最终清政府并没有采纳刘长佑的战略计划,原因在于清政府处于前所未有的内忧,以及重大的外患之中。
刘长佑是在1881年提出的灭日计划,但是在这一年之前,大清帝国刚刚结束了为期近五年的丁戊奇荒,根本没有从这次大灾难中缓过劲来。再者清政府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也耗费了巨大的财力。
丁戊奇荒爆发于1875年,结束的时候已经是1879年。这场旷日持久的大灾荒爆发于山西,之后横扫了整个华北地区,包括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数省,使得清政府财政彻底枯竭。
有资料记载,这场灾难爆发后的第二年便开始人吃人的惨剧。据《丁丑大荒》碑记载,到了灾荒的第三年,大部分村落都只剩下了十之二三的人口,一个十几口的家庭剩下两三个人都是幸运的。
当时的山西巡抚是曾国荃,他在奏折中提到了灾情的情况是;“赤地千里,饥民五六百万之众,大奇灾,古所未见”。为了应付灾难,清政府在曾国荃的催促下,断断续续的给了山西近1300万两白银,130多万石粮食。
另外为了应付灾情,曾国荃在灾情第一年便向李鸿章讨要了10万两的北洋海军军费用来赈灾。之后曾国荃还逼迫清政府卖出了2000多个官职,将换来的银子直接买了粮食赈灾,当然这也是清政府唯一一次卖官做好事。可是即便如此,在这次灾难中还是有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
山西一省赈灾用去了1300万两白银,整个华北地区的赈灾费用更是巨大无比。而且可以想象,能逼得清政府卖官赈济灾民,足以见得清政府财政已经入不敷出。另外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费用,大部分都是自己筹集的。
到了两年后的1881年,虽然刘长佑提出的灭日计划有一定可行性,但清政府压根就没有任何资金,根本没有能力挑起任何战争。再加上当时清政府因为收复新疆的问题和沙俄关系异常紧张,所以当时出兵灭亡日本也就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根本无法付出实际行动。
我是越关
刘长佑原是湘军鼻祖江忠源的部下,1854年1月,江忠源兵败庐州,投水自尽身亡,所募集的楚军归弟弟江忠义和刘长佑统领。随即刘长佑奉命进兵江西,救援坐困孤城的曾国藩,收复了袁州(今宜春),萍乡、临江(今樟树)等州县,累功擢升道员,赏按察使衔。刘长佑统军严申军纪,秋毫无犯,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是湘军中纪律较好的部队之一。
刘长佑攻临江不利,退屯新喻(余)。袁州三县民以长佑师不扰,争率丁壮助军,军复振。——王闿运《湘军志》1859年,率部出走的翼王石达开进兵湖南,刘长佑奉命援湘,解永州、宝庆(今邵阳)之围,又一路追剿石达开部进入广西,平定天地会成员陈开、李文茂在太平天国发迹的浔州(今桂平)建立的大成国,擢升广西巡抚。后历任两广、直隶、云贵总督,是从湘军中走出来的封疆大吏之一。他的部下刘坤一也历任两广、两江总督等要职。
刘长佑以秀才从军,凭战功受朝廷重用,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在任期间,刘长佑在整肃吏治、减免赋税、振兴文教方面实行了多项举措,在改善民生、恢复经济、推广教育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多年沙场征战的生涯,使刘长佑对国防事业尤为关注。他历任两广、云贵总督,熟悉西南边境情势,意识到法国企图以越南为跳板,入侵内地。于是下令在边境关隘重修工事、整顿军备、派驻重兵等一系列应对措施。刘长佑多次上疏朝廷,提出多项抵御法军入侵的主张,却未获得朝廷重视。1879年3月,日本向清朝属国琉球秘密派出大量军警,迫使琉球王今归仁王子交出政权。4月4日,日本宣布“废琉改县”,成为日本冲绳县。日本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琉球王向清政府请求派兵救援,可清政府自顾不暇,哪有精力管这档子事,仅向日本驻华公使提出抗议和交涉,最后不了了之。
有鉴于此,1881年九月十七日,刘长佑向朝廷提出了一项灭亡日本的计划。他提出采用先发制人的方式,兵分三路。一路由陆军从东北出松花江占领库页岛,遏制日本西进;一路由水师从宁波、定海出港,杀向日本长崎;一路在东南沿海设置练军,以防日本袭扰沿海。
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简大臣宿将有威望者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而后选明习韬略、熟习水师之将,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或虑来扰海滨,则东南沿海久设练军,亦自有防御之具。硫球臣民喜复疆土,必将有助顺之师。凭庙算之长,海外有截,天戈远震,四夷戟兵,朝鲜、暹罗、缅甸诸国可免蚕食,不独越南也。——刘长佑《熟审边情敬陈管见疏》刘长佑提出的“亡日计划”如同此前抵御法国入侵的方案一样石沉大海。两年后中法战争爆发,持续一年多时间,结果是越南的宗主国变成了法国,西南门户大开。那么朝廷为何不采纳刘长佑的“亡日计划”呢?
首先,清政府国力不继,自顾不暇,根本没有精力来讨论先发制人的计划。其次,刘长佑的亡日计划缺乏实际操作的途径,远不如李鸿章后来提出的建设北洋水师,巩固海疆的计划。最后,刘长佑虽为封疆大吏,却并未参与机枢,提议得不到重视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不过,“亡日计划”虽不可行,却可以使朝廷加强警觉,提前防备。刘长佑提出此计划是在1881年,距离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还有13年之久。假如晚清统治者能够加以重视,早做谋划,或许甲午战争时不致于输的一败涂地。
历史茶坊
大家可能对刘长佑这个人不太熟悉,那就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下他。刘长佑1818年出生于湖南新宁,字子默号荫渠,晚清重臣,湘军将领,在他领军期间先后参与了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和天地会起义,在任期间多次上奏请清政府率先对法国先发制人,遭到清廷的拒绝,后来法军入侵越南清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中法战争之后他曾建议清政府应该一鼓作气把还在萌芽状态的日本消灭,并作大清国的省份对日本进行划分,依旧遭到拒绝,再次可以看出刘长佑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1887年去世,著有《刘武慎公遗书》。
刘长佑主政广西期间,整顿吏治处置了广西的贪官污吏,同时严谨家人因为他的显赫地位而腐化生活,为广西的官场树立了榜样。同时整顿赋税对于因战争而平息后的各个州县奏请朝廷念及民众生活艰苦恳请对广西所欠朝廷的粮税进行减免,获得朝廷的恩准,广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历年荒废的土地重新得到开垦,农业生产逐渐恢复。他还大力提倡文化教育,广西经过多年战争文化教育比较落后,他就筹集资金兴办学院,并聘请当时广西的名流讲学,在他的治理下广西逐渐恢复生机,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大的起色。
作为晚清著名将领他在广西与名将冯子材通力合作,积极巩固广西边防,对活跃在越南的土匪进行剿杀,并对满目疮痍的边防关隘进行维修加固。当时越南是清朝的属国,越南境内驻有大量清军在主要军事要塞,严重阻碍了法国军队对越南北方的侵略,法国军队要求清军撤退遭到刘长佑的坚决拒绝,同时上书清廷趁法军在越南立足未稳之际调遣滇军和粤军深入越南对法国军队先发制人,把法国军队赶到海里,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无奈之下他只有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力支持抗法斗争。
1881年已经67岁高龄的刘长佑再次上书清廷,刘长佑认为日本对琉球的侵占违背了国际公法,建议对日本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灭亡日本,在他的设想里清军从北方,西方和南方夹击海陆同时攻击日本,在北方清军从东三省出兵进军库页岛,形成对日本北方的威慑,西方清军进军朝鲜对日本西海岸进行威慑,南方则派海军直接攻占长崎,,,,等这一些列觉有远见卓识的前瞻性建议,可是这些建议并没有被清政府所采纳。因为清政府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已经没有了对外扩张的勇气和决心,而朝中长期被主和派的声音所笼罩,他的建议注定不会被采纳。
爱的人lxl
我是小林,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对外侵略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内开始逐渐强大,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暴露无遗。
1874,日本入侵我国台湾,虽然最后撤兵,确让清政府支付50万两白银赔款。
1875年,日本军队入侵朝鲜江华岛,第二年迫使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日本开始了对朝鲜的侵略。
更严重的是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把琉球改成日本的冲绳县。
(日本明治天皇,他在位期间,日本发动一系列对外战争)
二、刘长佑和他的“消灭日本”计策
琉球和朝鲜都是清王朝的藩属国。清廷内部开始有人对日本这个新兴国家重视起来,刘长佑将军就是其中一位。刘长佑(1818年—1887年),字子默,号荫渠(一作印渠),湖南新宁人,湘军重要统帅、清朝大臣。刘长友曾今参加镇压太平天国的行动,也抵御过法国殖民者对越南的入侵。
更重要的是,1881年,刘将军曾经提出过“消灭日本”的计策:
1、“先暴日本之罪(吞并琉球的罪状)”;
2、派良将“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
3、再派一支军队“出朝鲜,以扼其西”;
4、清军海军“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假如日本海军“来扰海滨,则东南沿海久设练军,亦自有防御之具”。
5、“琉球臣民喜复疆土,必将有助顺之师。凭庙算之长,海外有截,天戈远震,四夷戟兵,朝鲜、暹罗、缅甸诸国可免蚕食,不独越南也。”一句话,灭掉日本,扬我国威。
但是这个计策被清廷拒绝了。为什么?
(爱国将领刘长佑,提出了“消灭日本”的计策,但是没有被采纳)
三、刘将军计策是否可行?
我们来分析一下:
这个计划可行吗?
1、当时的世界格局是帝国主义时代,谁的实力强,谁说了算,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莫不如此。这些西方国家都在侵吞别国领土,规则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清政府想收复琉球,可以,只要拳头硬。大清国此时的国力?堪忧啊!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国内的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更重要的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大清国虎视眈眈。
2、“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看来刘将军是准备从中国东北地区,攻打日本的北海道;再派一支军队“出朝鲜,以扼其西”,从朝鲜也可登陆日本九州或本州等地;清军海军“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这一路算是远征了。看起来还可以,但是清政府此时还没成立北洋舰队(1888年才正式成立),这么远的距离作战,没一支强大的海军肯定是不行的。
如何运送兵源和物资?(假如)登陆日本之后,怎么作战?日本国内的地形情况了解多少?日本军队情况了解多少?刘将军没有明说,清政府也没有什么军事机构做评估,这怎么打?清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镇压国内叛乱,收复新疆等路上作战还行。打日本牵涉到陆海军配合,清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堪忧,陆海军协同能力更是堪忧(参考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3、日本人那时已经在操练新军了,1877年,日本国内还发生了一场内战——“西南战争”,日本陆军的战斗力可不是菜鸟水平哦。清军真的远征,日军以逸待劳,谁的优势大,不言而喻了吧?
(日本是岛国,没有强大的海军,是很难攻入日本本土的)
因此,刘将军的计策看似很美好,其实就是纸上谈兵,可行性很低。清廷不可能接受,即便有想法,国力也不足以能够攻入日本本土并消灭日本。这个计划给人的感觉是异想天开,可行性很低。
小林品历史
刘长佑,湘军名将,早年曾率部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各地农民起义,后历任广西巡抚,两广总督,直隶总督,云贵总督等职。
虽然刘长佑曾镇压过农民起义,但他为官期间也曾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也算是晚清一代名臣了。
不过相比于他的战绩和政绩,我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1881年他向清政府提出的一项灭亡日本的作战计划吧!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当年刘长佑是给朝廷的奏疏是如何写的,原文如下:
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简大臣宿将有威望者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而后选明习韬略、熟习水师之将,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或虑来扰海滨,则东南沿海久设练军,亦自有防御之具。硫球臣民喜复疆土,必将有助顺之师。凭庙算之长,海外有截,天戈远震,四夷戟兵,朝鲜、暹罗、缅甸诸国可免蚕食,不独越南也。
刘长佑认为,此时的日本刚经过明治维新,实力大增,渐有虎狼之心,他们此前不久刚吞并琉球王国,如果任由日本吞并琉球而不管不问,那么日本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清朝,所以趁此时日本还远没有那么强盛,而我国经过洋务运动,军事实力也不弱,且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将领还在世的情况下,可以先发制人,攻灭日本,消除这一隐患。
对此,他提出了上面这段出兵日本的方略,如果大家仔细阅读过也不难理解,这里我大体解释一下。
刘长佑出兵日本的计划是这样的,兵分三路,一路派名将集结东三省之兵力,沿松花江到达库页岛,由北攻击日本。一路出朝鲜,从西面威胁日本。一路派水师从宁波,定海出发,从南面攻击日本长崎。
如此一来,清朝完成对日本的三面夹击之势,纵然日本派军袭扰东南沿海,凭借我东南沿海长久以来训练的士兵足以防备,而且琉球国民众复国之心热切,到时候一定会全力支持我军出征,这样日本灭亡之日不远,大事可定了。
不得不说,在当时的环境下,这项进攻日本的计划是完全可行,而且刘长佑的战略眼光看的非常远,他在那时候已经预测到了日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清朝的主要威胁,要知道1881年清政府的主要对手是法国啊,当时双方在越南即将爆发“中法战争”,中越之间冲突不断,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在越南,而刘长佑却清醒的意识到日本的潜在威胁!且那时候日本的实力远没有清朝强大,如果奋力一搏,胜算是非常大的。但可惜的是,清政府并没有采纳刘长佑的计划,而刘长佑也在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后不久便于幽愤中去世。
不得不说,清朝因为错过了一次灭掉日本的大好机会,注定就要为这次的失误而买单。
咸鱼闲聊
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眼看着以前的小兄弟日本逐渐的崛起,部分清朝官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不同的场合或多或少的发表过进攻日本,遏制日本发展的建议和计划。
1879年4月,日本方面借中俄两国边界问题发生冲突,没有更多精力照顾其他事情的时期,吞并琉球国,设置冲绳县,这就是当时震惊国内外的琉球事件。1880年8月日方派专人到中国协商“解决”琉球问题,实际上是意图将吞并琉球合法化。经过几个月的谈判直到1881年1月份,中方拒绝日本方面提出了条约。
正是由于此事,清朝部分官员对于日本的敌视态度被无限度的扩大和激化,刘长佑就是在此时提出攻打日本的建议和计划。
刘长佑意识到了日本必然会走上扩张道路的狼子野心,而且也意识到了日本扩张首先受害的必是中国,所以就建议成日本羽翼未满之时先下手为强。而且此时正是日本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出兵强占琉球,不会得到向来以遵守国际公约自居的西方列强的支持,甚至会对日本进行舆论上的谴责。
同时他认为自同治朝以来,大清王朝一直在推行发展洋务,努力发展水师,为了打造海洋强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个时候正好是有用武之地的时候,如果一战成功还可以警告日本,振兴中国,扬我国威,顺便让琉球复国。
刘长佑的计划是这样的,兵分三路,一路从东三省起兵,出松花江到库页岛震慑日本;一路从朝鲜出兵遏制其西侧;另一路水师从宁波定海一带率领水师舰队直奔长崎,从南向北进攻日本本土。这样的话即便日本人派出海军舰队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也可以提前做好防备。
刘长佑和当时的一些清朝官员想法相似,认为大清国“天威所至,有不倒戈相向乎”,“以中国全力诛一日本,何患不济?”这种认为日本弱小,而中国天朝上国占据伦理道德制高点以及天威所至的刻板印象显然不能反映当时中日两国正常的实力对比。况且中国当时怎可能“集全国之力诛一日本”,大清王朝内忧外患的,可不是只有一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