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身體語言見《天路》

微身体语言见《天路》| 赏析

牛小北/攝

文 | 劉巖

從舞蹈的微身體語言上來說,《天路》的編排可圈可點。

舞劇《天路》題材取自青藏鐵路的修建。歷時48年的修建過程中,承載了漢藏兩個民族、軍民兩個群體血肉相連的情感。舞劇的開頭與結尾,在編舞上用了一個極其簡單的動作重複,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兩豎排身著軍裝的戰士們,肩扛鐵軌,雙手臂緊緊抱住肩膀上的鐵軌,雙腿半彎曲,接近馬步的高度,在一個單一節奏的頻率中一直重複行走。編舞在這個段落上並沒有展開,以一段舞的形式來表現修建鐵路的艱難,而是選擇了用一個單一動作在單一的節奏中不斷重複。這讓我想起了德國著名的已故編舞家皮娜·鮑什,她的諸多作品中也有不少對單一動作不斷重複的設計,這種動作的重複給予我們一種強烈力量的質感。在舞劇《天路》中,這個單一動作的重複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種動作質感的力量,更是將歷時48年修建青藏鐵路的艱難,用肢體語言詮釋了出來。而單一動作的一直重複又給所有觀者一種持續性的視覺體驗,也表現出在修建青藏鐵路過程中遇到困難仍舊堅持不懈的態度。一個動作重複所傳遞出來的內涵,強於一大段舞蹈所傳遞的內容。尤其是在舞劇開頭與結尾處的運用,更是道出了我們面對困難時勇於開拓的精神。在演員們的真情演繹下,一幕幕沉重的畫面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除了單一動作的細節,編導在舞蹈語言的創作上也儘可能地貼近生活,為每個人物、每種情緒都找到與之相對應的、符合內心狀態的舞蹈動作,讓觀者能夠切身感受到角色在舞臺上經歷的內心掙扎、喜悅與痛苦。

《天路》還涉及到大量藏族舞蹈。藏族舞蹈的特點是顫膝,如同新疆舞中的繞腕兒、蒙古舞中的碎肩一樣,該動作是藏舞中的符號性動律。在舞劇《天路》大量的藏舞段落中,這一膝蓋的動作動律清晰可見,比如全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帽子舞片段,揮灑自如,極具感染力。從微身體語言視角來分析,顫膝的動律體現了藏族人民面對高原惡劣的生存環境,依舊勤勞勇敢且通過勞動改善生活的精神狀態。所以在大量的藏族舞中,尤其是在關於勞動時的舞蹈動作中,有很多雙腿膝蓋的動作,也是顫膝,這是生動而真實的舞臺呈現。藏族舞中的顫膝,在動律上與《天路》的開頭和結尾,戰士們腿部動作的微身體語言,其實是一致的。舞蹈演員用膝蓋呈現出來的艱難行走狀態,在肢體動作表達上有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同樣膝蓋局部動作動律的使用,也打破了漢族與藏族、軍人與民眾的維度,讓觀者在欣賞舞蹈美感、理解舞劇劇情的同時,領略到更深層次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是天路精神,同時也是我們的中華民族精神。

- THE END -

快手、抖音賬號

近期熱門文章

韓雪假唱背後,飲鴆止渴的音樂劇“粉絲經濟”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聖母院和音樂的故事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足不出戶,跟世界排名前30音樂院校導師直接上課

北京合唱節5月開幕,音樂週報與北京音樂家協會邀全國合唱團晉京展演

訂閱2019年《音樂週報》,戳這裡!

快收藏!改革開放“40載·40歌”完整版來了

潮·湧 | 改革開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樂事件”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唱合唱,你的聲音“炸”嗎?

微身体语言见《天路》| 赏析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A:發這裡 [email protected]

Q:想合作?

微身体语言见《天路》| 赏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