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唐玄宗潇洒的前半生

开元盛世是历史界公认的唐朝最为鼎盛的时期,用杜甫的诗来描述就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而唐玄宗的早年时期可以完全称之上是一个胆识过人,才能非凡的人了。

少年有为

李隆基的出生在武则天统御时期,年级轻轻的他从小生活在宫中,耳濡目染了许多的残酷的政治斗争,比如自己的父亲李旦像一个傀儡一样被祖母控制,面对祖母对李唐宗室的一些残杀,面对自己几个姑姑们在祖母面前争宠,自己的生母被阴谋杀死,还有各种各样的勾心斗角。

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居然有股子狠劲就要逆着这个环境成长,而青年时期的完全可以说是极有胆识和眼力。与其怯懦的父亲李旦做事畏首畏尾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这么一个小故事特别能说明这点。

有一次武则天的一个侄子,在去上朝的路上碰上了李隆基,看到这小子车马仪驾比我还溜,嘿,你个臭小子,敢比我还有牌面,就开口想刁难他一番。结果没成想被李隆基反过来怼了回去:“这天下是我家的,干你屁事,还敢管我闲事”

《旧唐书》.玄宗纪“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

自古英雄出少年,唐玄宗潇洒的前半生

而当时武周当朝,其实皇族应该算是武家的,所以李隆基有胆量光明正大的说出这句话,说明他对自己祖母的真正心意还是了解的,这点比起他的父亲姑姑那辈人可强多了。果不其然,事后武则天得知后,反而更加欣赏喜爱这个孙子了。

政变能手

众所周知的神龙政变发生之后,武则天被迫禅位给自己的儿子李显(李隆基的伯父),史称唐中宗。一切看起了,李唐恢复了,但李隆基很清醒他很明白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新的政治斗争重新在朝堂上开始了。

原本在推翻武则天统治时,亲密的三兄妹李显、李旦(李隆基父亲)、太平公主,在李显登基之后,其实一直都在防着自己的弟弟与妹妹,视他们为最大的政敌。李显此时选择将权力交给自己的妻子一系以及从武周时期开始就和自己私交不错且政治资本不错的表兄弟武三思两派。

来让他们两派系来压制自己的弟弟李旦与妹妹太平公主一系。等到唐中宗死后,他的皇后韦后打算效仿武则天,但此时她能力不足,而此时的太平公主正在朝堂之上死命的牵制韦后。

自古英雄出少年,唐玄宗潇洒的前半生

而我们的李隆基厉害就厉害在他知道自己父亲懦弱绝对不敢起事,他反倒干脆绕开自己父亲,自己一力担下。用他的话说,我为了江山社稷祖宗宗庙,成了是福。败了也不会连累自己的父亲。

而这样他一面自己暗中拉拢亲近自己的势力,与姑姑太平公主暗中联络谋划,一面在朝堂上继续伪装,像一只潜伏在阴影中的狼,就等着韦后势力露出破绽给她致命的一击。

事实证明了,玄宗确实是一个狠人,唐隆元年六月,政变发动李隆基率部直入玄武门,凡韦后一党尽被诛灭。自此,其父亲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而后李旦才知道此事经过,可见玄宗谋划之深。

但玄宗更厉害的还没结束,在政变之后,他深深明白现在朝堂之上的野心家还有一位,那就是之前他的盟友太平公主。在睿宗继位之后的时期里面,李隆基敏锐的认识到自己姑姑的党羽遍布朝野,而且自己父亲一直不愿意伤害她。

所以李隆基一直在忍耐与等待机会到来,暗中继续培养自己的党羽。而睿宗主动让位于他之后,他很快意识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先天元年7月,他当机立断发动政变,先诛杀太平公主党羽,太平见状极为惊恐,却被赐死家中,其中他父亲李旦一再劝说,李隆基也心理明白的很,他与姑姑之间早就没有了缓冲余地,最后毫不留情的赐死了太平公主。

可见其政治眼光极高,而为人关键时候做事凌厉之极。

治世能才

而唐玄宗继位迅速扫除朝野之中,最大的反对势力后。其政令畅通,接下来的自然是励精图治了。开元时期的前三十年可以说是唐朝最鼎盛的时候,完全不是乱说的。

与晚年宠信杨贵妃时候,千里送荔枝,博美人一笑的铺张浪费不一样。他执政初年厉行节约,多次下令禁止皇家过多的铺张,违者严惩。并且要求简葬反对厚葬。

自古英雄出少年,唐玄宗潇洒的前半生

重用有为的大臣,尤其是当时的宰相姚崇,敢于大胆放权给手下。不多干涉,瞎指挥。军事上,重用有为将领,尤其是当时唐军中大量的有为将领都在开元前三十年中得到了大量的锻炼,比如大名鼎鼎的郭子仪、高仙芝、李光弼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