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股市救市的前生后果

中国股市28年发展历程坎坷而艰辛,经历过几轮牛熊转换,在过往的那些大熊市中,总会伴随着政策救市行为,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下那些曾经的记忆。

一、1994-03-14,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宣布“四不”救市政策:55亿新股上半年不上市;当年不征收股票转让所得税;公股、个人股年内不并轨;上市公司不得乱配股。


以史为镜:股市救市的前生后果

1994年3.14救市前后走势


二、2002年6月23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第一时间首次播出了这样一条重大新闻消息: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6月24日(周一),沪深股市闻讯暴涨。


以史为镜:股市救市的前生后果

2002年6.24行情前后


三,2008年4月第一次救市

4月23日电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4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3‰调整为1‰。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1‰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

2008年9月第二次救市

9月18日电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将现行的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按千分之一的税率对双方当事人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税,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的出让方按千分之一的税率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对受让方不再征税。


以史为镜:股市救市的前生后果

2008年两次救市行情前后


四,2015年7月4日5日(周末)政府,券商密集出台救市政策: 、

1、21家证券公司出资不低于1200亿元 投资蓝筹股ETF,4500下只进不出;

2、.国务院决定IPO暂缓;

3、央行将协助通过多种形式给予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支持,维护市场稳定;

4、险资每天要净买入,蓝筹股将持续看好;

5、25家公募基金联合倡议书,广发基金率先4000万买自家基金;

6、中金所对交易股指期货合约特别是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的部分账户采取了限制开仓等监管措施,对恶意做空、利用股指期货进行跨期现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予以严惩。部分券商暂停融券;

7、上交所和深交所共28家即将上市的企业同时发布暂缓IPO,其中已经进行了投资者申购的10家企业,网上申购资金7月6日解冻,网下申购资金7月6日退回;

8、中央汇金公司公告称,已于近期在二级市场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并将继续相关市场操作。这是汇金公司成立以来第六次在二级市场进行增持;

9、各上市企业协会申明维稳不减持,部分公司增持。


以史为镜:股市救市的前生后果

2015年7月救市前后


通过时间对照,我们很明显发现,五次救市行为仅仅是对市场下跌趋势​起了短期的扭转格局,最终走势仍保持大的原有既定的下跌趋势,无一例外。说明在熊市里,行情的演变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改变,甚至是政府干预也无法实现。为什么会如此,简单地说,中小散认为是利多大量进入,大资金机构无法形成吸筹行为,必须再次下探,杀出中小散手中筹码,方能有吸筹的机会!

救市行为对投资者的启示是:尊重趋势,真正的底是无外力干扰的市场底!

时隔三年后,2018年10月19日,一行两会和刘鹤副总理分别接受记者采访,推出多项救市政策:

1,证监会:

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各类基金、合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券商资管产品分别或联合组织新的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纾解股票质押困境,促进其健康发展。

鼓励私募股权基金通过参与非公开发行、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方式,购买已上市公司股票,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支持外资资管机构在境内设立法人机构,从事包括股票等权益型资产在内的资管业务;增强创业板的包容性,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推进新三板发行与交易制度改革,提升对挂牌企业的融资服务功能。

鼓励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各类资管机构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募集资金,发起设立主要投资于民营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债券投资基金,积极参与民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2,央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

央行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支持商业银行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3,保监会: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通过这次救市政策的出台,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救市故事的继续上演,后期走势会不会历史重演,需要投资者审慎对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