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漢武帝都對這個家族很好,消失幾百年,唐代突然歸來

秦始皇、漢武帝都對這個家族很好,消失幾百年,唐代突然歸來

這個家族最開始的將領是李信,《史記》:"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李信在秦代就是秦始皇的大將軍,秦始皇:"李將軍果勢壯勇"李信在破趙國之戰時,出兵太原、雲中,與王翦軍隊共同包圍趙軍。並以幾千士卒窮追燕國太子丹,在滅燕之戰中立有大功。被秦始皇高度信任,雖然在後來的破楚之戰中被項燕打得一敗塗地,軍中七名都尉被殺,大軍潰敗,秦始皇沒有處罰李信,在後來的攻打齊國的戰役中,重新讓李信為將。

這個家族就是這樣開始的,並且逐漸成為名聲赫赫的軍人家族。

李信後來有了個男孩取名為李廣,李廣就是中國史上太有名的"李廣難封"那個人。從漢文帝曾對李廣說過:“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可見漢文帝對李廣的認可。李廣從軍,歷經漢文帝、漢景帝,和匈奴一直打到漢武帝元狩四年,大小七十餘戰,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

秦始皇、漢武帝都對這個家族很好,消失幾百年,唐代突然歸來

名氣很大,打的最猛,但李廣戰績卻不大,打的大規模勝仗不多。李廣身材高大,手臂修長,擅長騎射,打起仗來行蹤飄乎不定,行動敏捷,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典屬國公孫昆邪哭著對漢景帝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漢景帝愛其才,恐亡之,把李廣調到上郡做太守。李廣的亮點是個人勇武下的戰績超常。《史記》記載:李廣自負其能,只是以勇猛勝人。就是我們所說的善於單打獨鬥獲勝,而不善於率領部隊打勝仗,缺乏謀略,不懂戰略部署,非常勇敢。但也非常不善於治軍,西漢治軍非常完善,以軍卒來說,每個士卒的姓名相貌特徵,軍中每天有哪些人生病,什麼病,用了什麼藥,哪個時間段誰替換了誰的崗位等等一系列內容。李廣散漫,就適合小規模交戰,領大軍,則整個大軍都要喪失在他手裡。所以五次出擊戰中卻以三次未遇敵和二次覆沒告終。但李廣就是達不到漢朝封侯的標準,甚至漢武帝說他"數奇",武帝都惋惜感嘆他的命運不好。客觀的說,漢武帝並沒有難為李廣。

李廣弟弟名叫李蔡,漢景帝初年,李蔡的軍功賜二千石祿。漢武帝元朔五年,輕騎將軍李蔡與衛青出兵朔方擊匈奴右賢王。漢軍獲了民眾一萬五千餘人。李蔡戰功顯赫,被封樂安侯,開始從政。顯示出不同家族特色的另一種風采,從御史大夫到位列三公。又成為漢武帝的第二個丞相,"人所憚為,公勇為之;人所競馳,公絕不窺。"運武徒民,治吏改幣,統籌鹽鐵,頗有政聲。但到了漢武帝元狩五年,李蔡私佔漢景帝陵前一塊空地而被彈劾問罪,按律應交法吏查辦,李蔡也應該是性情剛烈的人,李蔡遂自殺而死。

李廣有三子,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都先於李廣而死,唯留幼子李敢。李廣幼子李敢,以校尉擊匈奴左賢王,奪其旗鼓,斬首千級,被封為關內侯,食邑二百戶。

秦始皇、漢武帝都對這個家族很好,消失幾百年,唐代突然歸來

在元狩五年,李敢得知父親李廣的死因,認為是其父受到衛青陷害,其實真不關衛青的事情,這是漢武帝的交代;

《史記》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

李敢於是憤而擊傷衛青。衛青這個人比較仁善沒有聲張。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卻不能接受李敢打傷自己舅舅,在李敢與霍去病隨侍漢武帝狩獵甘泉宮時。霍去病趁射獵之機,箭射李敢。漢武帝雖然痛惜李敢之死,但沒有處罰霍去病,只是聲稱“李敢狩獵時為鹿撞死”。至此,李廣的三個兒子也都死了。

秦始皇、漢武帝都對這個家族很好,消失幾百年,唐代突然歸來

李廣長子李當戶有一個遺腹子李陵。也從軍為將,善騎射,漢武帝年間,李陵率步兵五千出居延塞深入千里,結果陷入重圍。李陵連鬥八日,矢盡糧絕,死傷過半,李陵被俘。後降於匈奴。當時有一個傳聞,李陵把漢朝最重要的軍事秘密,打仗的兵法教給了匈奴人,漢武帝大怒,便將李陵家人夷族。至此,李家一族在漢代絕後。

這個家族,並沒有消失,故事慢慢的掀開了另一頁

秦始皇、漢武帝都對這個家族很好,消失幾百年,唐代突然歸來

在唐朝太宗時,有一支來自今天俄羅斯一代的黠戛斯朝貢團酋長失缽屈阿棧親自率領下到了長安。

黠戛斯酋長自稱是李陵之後,與唐朝皇帝是同宗。這支黠戛斯部落與當地其他部落長相不同,黑髮黑瞳,明顯有漢人的特徵。黠戛斯酋長一行受到了唐太宗的盛情款待。酋長請求歸附唐朝。唐太宗當即同意。

此後百餘年間,李陵之後黠戛斯一直同唐朝非常友好。唐中宗曾在接待黠戛斯使者說出過,讓使者感動的連連頓首的話:“爾國與我我同宗,非它蕃比。”唐武宗在給黠戛斯信中說:“又聞可汗受氏之源,與我同族,國家承北平太守之後,可汗乃都尉苗裔。以此合族,尊卑可知…”唐宣宗冊封黠戛斯可汗為“英武誠明可汗”。

這就是秦朝李信的家族史,今天,李信的後代依然存在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