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口腔服務,讓您的牙齒“整容”更舒適

宣醫科普|數字化口腔服務,讓您的牙齒“整容”更舒適

在追求效率的今天,我們對時間的掌控和精確度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這也正是數字化口腔的目標。

常常我們會聽到大家抱怨說:“看牙好麻煩,做一顆牙要跑好幾趟醫院。”沒錯,對於以前看牙的患者朋友來說,看牙確實是一件麻煩事。首先,我們到了醫院裡面會檢查患牙,制定治牙的計劃;然後,由大夫來執行計劃,簡單的可能有三次左右,分別是治療患牙、製備患牙、取模灌製石膏模型和戴牙完成。運用數字化可將最後兩次的過程簡化縮短成一次。

宣醫科普|數字化口腔服務,讓您的牙齒“整容”更舒適

在傳統的取模過程中,一直用的都是藻酸鹽材料或者硅橡膠材料等。這類材料在放入異物感比較明顯的患者口腔中會引起強烈的不適感(例如干嘔)。在數字化的取模中是以一個光學的拍照掃描頭來對牙齒進行拍照掃描,節省了印膜材料的費用,還消除了這種強烈的不適感。而在石膏翻制模型中,取模時的乾嘔對印膜材的干擾、石膏灌製的時機、石膏的配比、溫度的變化以及石膏本身的膨脹率都會影響翻制模型的精確度。利用數字化光學掃描可以完美的彌補這些誤差。在時間上也大大縮短了工作的週期和等待的時間。


宣醫科普|數字化口腔服務,讓您的牙齒“整容”更舒適

在傳統的修復中,取完石膏模型之後就要將模型送往加工廠來製作假牙,這一步往往需要至少七天的時間。在數字化的口腔修復之中,這七天的時間可以縮短為一兩天甚至幾個小時。我們是將拍照掃描完的患者口內的數據以3D的成像方式呈現在工作設計的電腦中,在電腦中三維立體的從每一個角度設計一顆患牙的修復體。在設計的過程中運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對牙齒進行編輯、放大、縮小、平移、複製和旋轉等操作來加工製作。在設計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牙齒的美學形態、恢復的咀嚼功能以及發音等必要條件。設計好之後就可以將這個數據轉移到切削的設備中進行可視化的數字化加工。有些材料的牙齒在切削加工完成後要進行染色燒結等特殊的處理方法(需要的時間略長一些),有些材料的牙齒就可以直接進行臨床的試戴,在試戴結束後醫生進行粘冠就可以完成全部的修復了。上述步驟均是在醫生製備完牙齒後的2-3小時內完成的。患者完全可以在就診區多等待2-3個小時就能夠高高興興的帶著舒適的假牙回去,不用再多浪費時間和精力往返於醫院了。

宣醫科普|數字化口腔服務,讓您的牙齒“整容”更舒適

這樣的數字化進程大大的提高了口腔修復科醫生的效率,也為患者省去了不少的麻煩。在科技技術進步飛速的今天,口腔科也是越來越注重新技術的引進和應用。在以後要以更加快速的方式來為患者提供更舒適的做牙體驗,以更加高精尖的科技去除患者之病痛,以更加科學的力量來服務於患者以創造更多的價值。您要還不知道這些,可能就真的out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