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湖南隆回無數教育扶貧工作者沉甸甸的擔當

如果把脫貧攻堅比作戰役,那麼教育脫貧就是持久戰。對於湖南隆回的教育扶貧工作來說,這是一份寫滿堅守和奮鬥的答卷,浸滿了無數教育扶貧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承載著一份沉甸甸的擔當……

脫貧攻堅,湖南隆回無數教育扶貧工作者沉甸甸的擔當

日前,隨同中國網“夢迴隆回公益行”扶貧系列採訪團一行來到隆回,在隆回縣教育工會主席兼隆回縣教育扶貧辦公室副主任劉建英的陪同下,走訪了幾位受資助的學生,通過他們講述的經歷,感受到隆回教育扶貧的成功之舉。

據瞭解,隆回縣現有在校中小學生和在園幼兒共22.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貧困學生41465名。為確保精準資助不遺漏,隆回縣教育局要求所有學生和家長的信息都必須做到準確無誤,各學校對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反覆摸底核查,各學校統計上報的數據與縣扶貧辦的國網數據、縣殘聯的殘疾家庭學生數據和縣民政局的低保、特困家庭數據、全國學籍平臺進行比對核實後,再下發給鎮、村進行查漏補缺,對在外就讀的貧困學生政策落實情況也一一跟蹤到位,力爭做到“應補盡補”、“應助盡助”。

脫貧攻堅,湖南隆回無數教育扶貧工作者沉甸甸的擔當

陪同我們採訪的劉建英現在專抓教育扶貧工作,對於教育扶貧的話題,她深有感觸,她說:“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當我們問到,關於教育扶貧,她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時,她告訴記者,教育扶貧的主要目標是: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學生“零輟學”。為此,除了落實好國家和政府的各項資助政策以外,縣委政府和教育局還積極引導聯繫社會各界人士、在外發展的隆回老鄉捐資助學,為教育扶貧添磚加瓦。在大家持續的奔波和努力下,隆回縣的社會助學蔚然成風,近三年來,海臣基金會、廣東獅子會等愛心組織和社會愛心人士捐資助學資金達2912.96萬元,一大批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得到了幫助,順利完成學業。

脫貧攻堅,湖南隆回無數教育扶貧工作者沉甸甸的擔當

談到從事的教育扶貧工作,劉建英並不太願意多說自己,她說,都是些份內工作。她告訴記者,隆回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省最多,貧困學生也最多,他們一直堅持在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上下功夫。關於更多的情況,在我們的強烈要求下,劉建英說,那我帶你們去學校採訪貧困學生吧。

在學校,我們見到龐曉陽、劉霞、李娟麗三名學生,這三名學生都是享受了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免教材費的基礎上疊加其它資助項目。從他們的講述中,我們清晰地看到教育扶貧在這些孩子們身上發生的變化,也更理解劉建英自己並不願意過多地去介紹自己的扶貧工作。

龐曉陽,是隆回二中高二學生,建卡貧困戶家庭,家住荷田鄉上背溪村。爺爺奶奶已去世,外公三年前去世,父母身體都不太好,務工收入低,姐姐正讀大四,目前他住在外婆家。 2017年秋季,學校團委書記陳齊政上門做家訪時,瞭解到他家的經濟困難情況後,把他作為珍珠生來培養。孩子很陽光也很好學,曾拿過學校和班級第一名,除了享受到國家和政府的各項資助政策外,還額外享受珍珠生每月250元的生活費,有時還能拿到學校的獎學金。他說班主任黃志光經常鼓勵他,與他談心。

脫貧攻堅,湖南隆回無數教育扶貧工作者沉甸甸的擔當

他告訴我們,外公是心臟病去世,自己最大的心願是考取清華北大,以後當醫生。他特別感謝學校和老師,為他們家減輕經濟壓力,預計今年能脫貧

劉霞,隆回二中高三學生,家住高坪鎮紅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2月28日父親去世,媽媽外出未歸,弟弟現已初中畢業在外打工,每月寄1000元接濟她,現在每年享受國家助學金3000元和免學費政策,政府免費發放教材費、學校免住宿費。特別是高一的班主任尹建興一直給予她精神和經濟上的支助,劉霞父親去世後,尹老師自己掏腰包1000元,還鼓勵班上同學自動自發捐款6700元,為劉霞緩解了壓力,同時也成為劉霞學習和生活中的動力。還有大邵公益的一位張鴻芳阿姨,是隆回人,現已退休在廣州,從2015年開始,每學期資助1000元給劉霞,還經常鼓勵她,讓劉霞很感動。她對記者說,以後參加工作了她也要加入大邵公益,成為一位愛心人士,幫助更多需要關愛的人,讓這份愛傳遞下去。

李娟麗,隆回一中高三文科生。外公2年前去世了,奶奶去年去世了,父親出車禍,母親在家務農,24歲的哥哥在廣州打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到了國家和政府的各項資助政策。還因學習刻苦,成績優異,獲得了教育局育才行動3000元獎勵。

脫貧攻堅,湖南隆回無數教育扶貧工作者沉甸甸的擔當

她告訴我們,班主任肖仁飛不但關心她的學習,還非常關心她的生活,有一次下大雪,學校放假她在幫忙搞衛生,肖老師幫她帶來熱乎乎的早餐;還有一次,她因寫作業忘了去食堂吃飯,後來餓得想吃方便麵算了,老師知道後又託人給她送來可口的飯菜。

還有年級部主任寧小波老師經常給她鼓勵,讓她爭分奪秒與高考賽跑,“今天我以一中為榮,明天一中以我為傲”。我是一個不會認輸的人,相信奇蹟一定會出現,“你不要去在乎別人的眼光”,老師們讓我們看感動中國人物,改變了我的價值觀,從小我到大我,未來是我們的,世界也是我們的。老師的話對我的影響很大,父親工地有時會拖欠工資,隆回縣教育基金會和縣規劃局,兩次為我捐款4000元,這些點點滴滴都讓我非常感動。

她跟記者說,她很想報考軍校,報效祖國,她查了網站,全國只有5所軍校招女生,但是她一定會朝著目標努力。

三個貧困學生說著說著,都有些激動,眼淚不自覺地流下來,臨走時,學生們拉著劉建英的手,就像大手牽小手,那份愛,在空中凝固……

回到劉建英辦公室,劉建英又因別的工作被電話叫走了。從她的同事那裡,我們瞭解到,劉建英雖然是一名工傷人員,但工作任勞任怨,特別是對脫貧攻堅和學生資助工作不遺餘力,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她分管的隆回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連連被評為省、市先進單位,並被評為“全國推薦學習單位”。劉建英在鄉鎮工作多年,原本申請調回機關是為了陪伴和照顧即將參加高考的女兒,可自從分管扶貧工作後,工作更忙了,加班是常有的事,還不如在鄉鎮工作見面多。

脫貧攻堅,湖南隆回無數教育扶貧工作者沉甸甸的擔當

女兒參加高考前夕,當時既分管教育扶貧又負責駐村扶貧工作的劉建英還在扶貧村召開村組幹部會議研究駐村扶貧工作,回到家時已是深夜。這時,劉建英才想起忘了給女兒買考試用的文具......女兒高考期間,劉建英在參加縣裡的脫貧攻堅工作調度會未能陪同,只是中午匆匆帶個盒飯回去。

家人說劉建英:“她是一個不顧家的人。”領導說:“她是一個顧家的人,顧的是一個大家,4萬多名孩子。”是啊,投身於教育扶貧,就是獻身於一份愛的事業,她心中裝的是一份大愛。

我們在隆回縣教育局採訪時,時時感受到教育扶貧帶來的感動,像劉建英這樣的教育扶貧工作者很多,正因為有了這些平凡而普通的工作者的默默奉獻,隆回的教育扶貧工作才結出累累碩果。

“我們教育扶貧的目標是,讓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有書讀,有學上,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讓她們成為祖國的棟樑。”在我們即將結束採訪時,隆回縣教育局長劉祖中如是說。

脫貧攻堅,湖南隆回無數教育扶貧工作者沉甸甸的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