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鄭掛職副區長: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歸

43歲的江蘇省如東縣副縣長徐煒,2017年10月27日不遠千里來到南鄭區掛職副區長,開展扶貧攻堅工作。

在一年半的時間裡,他深入基層摸實情,將充分調研到的情況與如東縣的發展經驗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兩地的協作機制日臻完善,資金效益持續放大,產業協作成效明顯,人才交流成果顯著,讓貧困群眾在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穩。

南鄭掛職副區長: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歸

抱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歸”的態度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他在掛職期間甘做一顆鋪路的“石子”,為南鄭區的脫貧攻堅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掛職不當看客

採訪中,徐煒告訴記者,初來時,他也曾迷茫,不清楚掛職工作該從哪著手?如何有效開展工作?他想,不脫離南鄭區情、符合當地需要,是做好兩地協作的前提和基礎。於是,跑鄉村、聯鄉鎮、訪貧困戶是他到南鄭後做的第一件事。“南鄭有很強的區位優勢,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和迷人風景,也有嚴峻的脫貧形勢——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收入地域化差異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薄弱。”他說。

南鄭掛職副區長: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歸

2017年12月中下旬,他發動一些愛心企業對六年級、初三的貧困學生進行愛心資助。活動當天,碑壩鎮、福成鎮的老師學生因交通不便都沒有到場。這件事讓他感受到,基礎設施對山區群眾生產生活的巨大影響。於是,深度貧困鎮村成為他扶貧工作的切入點。

2018年,在他的努力下,共爭取蘇陝協作資金3090萬元,實施蘇陝扶貧協作項目45個,覆蓋55個貧困村,佔南鄭貧困村的49.6%,其中投入深度貧困村1560萬元,佔年度資金的50.5%,實現了對南鄭深度貧困村的全覆蓋。

他山之石可攻玉

在深入瞭解區情民意後,如何幫助當地貧困村找“病根”,同時創新性開展幫扶工作,確保來自大後方的資金精準高效落實到位,這是他思考最多的問題。

南鄭掛職副區長: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歸

漢山村位於美麗的漢山腳下,是漢山街道辦貧困村之一。2018年5月,蘇陝扶貧合作項目落地漢山村。徐煒帶領的團隊結合該村現有產業狀況,為全村產業把脈問診,最終為漢山村量身定做了“農業觀光+農事體驗+鄉村旅遊”的產業佈局。

短短一年時間,美麗漢山田園綜合體建成並開園。村民杜新蘭對此感慨頗多。2013年兒子在外務工不慎嚴重燒傷,後期治療花了不少錢,他們家成了村裡典型的貧困戶。“以前覺得生存都很艱難,好在精準扶貧給了我們希望。尤其是南通來的徐副區長帶來的扶貧合作項目讓我們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我和老伴兒收購農產品,兒子兒媳經營民宿,再加上合作社的分紅,去年一年我們家淨收入達到6萬元,生活真是越過越有奔頭了。”

4月的漢山村被濃濃春意籠罩,貧困村華麗轉身,實現了“蝶變”。漢山街道辦副主任陳思科談起漢山村的變化時說:“徐副區長帶來的項目給我們帶來了3個方面的收穫。首先是理念的衝擊。文化植入鄉村旅遊、小商品對接大市場、節會經濟等這些‘招招鮮’的‘金點子’,都成為蘇陝合作的符號和標籤,為漢山村脫貧攻堅植入了‘蘇陝芯’。其次是強力的資金後盾,前後3次提供了800萬元的資金支持。第三是加強了對整個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的培訓。在和徐副區長工作對接過程中,他低調、務實,不搞花架子,不講空話,給我們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從根本上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

責任在肩,實幹為先

掛職期間,徐煒不僅是通漢扶貧協作一線的衝鋒員,更是兩地的聯絡員、南鄭的宣傳員。

為推動如東、南鄭兩地各項工作交流合作,他積極促進兩地黨政互訪交流,各領域協作全面推動。通過專題培訓、合作辦學、空中課堂、遠程醫療等措施,有效拓展了教育、衛生、農業等領域協作的深度和廣度。同時,發揮人脈資源優勢,調動各界力量參與南鄭脫貧攻堅。村幫村、鎮幫鎮,行業幫行業,社會幫扶全面開花。

志智雙扶也漸入佳境。去年,組織了“如東孩子寫大海、南鄭孩子寫大山”徵文、“小火炬愛心驛站”暨漢文化研學考察、南鄭貧困學子看大海等活動,在《中國海洋報》《如東日報》等媒體刊發20多篇學生研學文章,為南鄭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物質資助和精神激勵。兩地紅十字會共同設立的“愛助成長”基金,也正式運作。徐煒私底下還和如東的親戚朋友建了微信“愛心群”,倡導如東的家長們每天給一個孩子省一塊錢,作為愛心款項充實到“愛助成長”的基金中,給南鄭貧困孩子提供物資幫助。

最重要的是,經他穿針引線,許多優質企業落戶南鄭。

坐落於聖水鎮後營村的漢中新正洸服裝廠目前已建成1300多平方米廠房,年產值達300多萬元。負責服裝廠日常運營的廠長楊凱指著正在忙碌的工人說,廠裡現有員工36名,都來自本地及周邊,其中有不少都是貧困戶,通過培訓上崗的他們如今都有了穩定的月收入。

23歲的羅陽是胡家營鎮胡家營村人,家裡有年邁的爺爺和失去勞動力的父親。作為家裡的頂樑柱,他一直在四處打零工貼補家用。2017年10月,聽說鄰村要建一個服裝廠,他便試著來應聘。短短一年半的時間,他從跑腿打雜成長為廠裡的得力業務員,月工資達4500元。“沒有南通掛職幹部幫助,就沒有這家扶貧企業的落戶。”羅陽笑著說:“服裝廠不僅幫助了我們這些貧困戶成功脫貧,而且在家門口就業,既有收入,又能管家。再幹兩年,就可以蓋新房、娶媳婦了。”

歲月倏忽,掛職工作已臨近尾聲。徐煒坦言,他自己最大的收穫,是看到來自家鄉的資金、技術、人才等,為南鄭老百姓日常生活帶去的變化,認識到作為一名人民公僕身上的責任和擔當。未來半年,將進一步統籌謀劃、創新舉措,不負眾望、不辱使命,以延安精神和脫貧攻堅大計為指引,腳踏實地做好“追夢人”。(來源:漢中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