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好人生的鼓點,只是向上走

敗光前半生的積蓄需要多久?答案是一次盲目跟風進股市,一次順應潮流P2P,一次眼高手低開店鋪,如此簡單。

我們大多數人不是史玉柱:起初他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創業青年,接著他是全國排名第八的億萬富豪,後來他成了負債2.5億的全國“首負”,最後他又神奇地東山再起。

他用非比尋常的經營智慧和無與倫比的商業嗅覺締造了一個“N”字型人生。與其說“劍走偏鋒”如史玉柱,我更欣賞褚時健的傳奇人生,從“煙王”到“橙王”,從榮耀輝煌到身陷囹圄,經歷喪女之痛,晚年從人生低谷走向另一個巔峰,直至傳奇落幕。

站在山腳下你在想什麼?

向下已經沒有下降的空間,只要願意向上走,今後的每一步都是進步。


踩好人生的鼓點,只是向上走


我們究竟要怎樣走好這一生?

我們時常要面對十字路口,向哪走,怎麼走,走多遠,走多久,並沒有準確答案,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

19世紀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名畫《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講述的就是生活本身。畫家那未經修飾的視野裡,處處是生活的真實:不知所措的人、東張西望的人、隨意交談的人、採摘智慧果實的人......


踩好人生的鼓點,只是向上走


餘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既然只能活著,那麼我們只可以選擇如何活著。

如果人生是由諸多鼓點組成的樂章,那麼踩好每一個鼓點,才能奏出美妙的樂曲。

時常想起魯迅先生的話: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灰色時代:朝代更迭,內憂外患,文化衝撞。在如此環境下,魯迅先生像戰士一樣,以筆為刀,剖民生之疲弊;也像黑暗中一盞燈,用微弱的光照亮那個昏暗的時代。

世事雖無常,但總要去生活;面對生活的提問,也總要去回答。


踩好人生的鼓點,只是向上走


有的人按著既定的人生軌跡從小學到大學,學習成績優異,畢業找到一份好工作,找到一個好伴侶,組建一個幸福的家庭,從此過著童話般的生活。但有的人並非如此順利,要遇到挫折,遇到困難,遭遇生命太多的變故,不是所有的人生都是一帆風順,就在這些時刻,鼓點亂了,但如何讓鼓點重回順暢的曲調才是正確的選擇。

只是向上走,才是人生,不必理會混濁的空氣。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有一段話道出了這個時代的真實:

我們現今生活在紛亂如麻、前途未卜的“不安分的時代”。富裕卻不知足,豐衣足食卻禮節不周,充分享受自由卻倍感閉塞。

只要有幹勁,就什麼東西也可以得到,任何夢想也可以實現。但是社會卻瀰漫著頹廢、悲觀的氛圍,甚至有人甘願成為醜聞的主角,甚至犯罪。

我很少關注娛樂圈,但依稀記得幾個人物和事件,是對墮落的響應:諸如吸毒被抓的房祖名、柯震東、張默,嫖娼被抓的黃海波,出軌的馬蓉、吳秀波,偷稅漏稅的范冰冰等等。

其實,普通百姓中也存在這些現象,因為是名人,所以才被無限放大,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就像《月亮與六便士》中說的,“製造神話,是人的天性。像那些出類拔萃的名人,人們總是對他們的生活中的意外或神秘緊抓不放,深信不疑,締造傳奇,無限狂熱。這是對平凡生活的浪漫抗議。”

我已經不記得他們演過什麼角色,只知道他們的事蹟經常上新聞頭條,並持續報道,彷彿要把骨肉煮爛了一樣,散發出氣味。

成名不易,人生能有幾次成名的機會?若不剋制慾望,恪守道德,守好底線,僅憑僥倖,怕是難以平穩走好這一生。摧毀一個人,一件事足矣。


踩好人生的鼓點,只是向上走


正像稻盛和夫拋出的世紀之問:作為人,何謂正確?

人生可以一帆風順,也可以跌宕起伏,也可以深陷絕境,當然也可以涅槃重生。

如何去生活,就看如何去選擇。只願我們踩好人生的鼓點,只是向上走!

(圖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