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整治、聯動機制、加裝護欄……破解停車難 大家在行動

停車難,停車亂,是很多社區面臨的民生痛點。從今年初至今,在市民向12345市非緊急救助服務熱線及市信訪辦反映的問題中,景點周邊停車亂、小區內外停車難、雜物佔用停車空間等問題集中出現,本欄目也曾對此進行過逐一報道。記者近日回訪看到,報道中所涉及到的停車亂象目前都有了解決措施。

加裝護欄

治理機動車亂停亂放

不久前,本報報道了旅遊景點周邊停車亂象。早期走訪時,記者曾在龍潭公園看到,一些遊客將車輛停在龍潭公園東門前的龍潭東路上,這條路是雙向兩車道,道路一旁也設有禁止停車的標識,而非機動車道沒有任何停車位。

集中整治、聯動機制、加裝護欄……破解停車難 大家在行動

龍潭公園東門外已經加裝護欄

一些開車的市民將車停放在非機動車道上,隨後下車帶著家人走進公園,對一旁設立的禁止停車標識視而不見。據打掃這個片區的環衛工人說,經常有私家車被貼罰單,可是還是擋不住那麼多車主違章亂停,一到週末,尤其是天兒好的時候,龍潭東路上的非機動車道還是被私家車停滿。

近日,記者再次來到龍潭公園東門看到,東門外的道路上已經放置了隔離護欄,將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進行了有效隔離,也正是因為加裝了隔離護欄,私家車亂停問題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護欄是五一前加裝的,現在非機動車和機動車分開走,不僅規矩還安全。”現場一名工作人員說。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報道刊發後,屬地街道會同交通、城管等部門進行聯合執法,及時勸阻違規車輛,張貼告知書和處罰單,嚴控違規行為。

集中整治

加大景區周邊執法力度

在此前的報道中,記者在大觀園附近發現也存在亂停車問題。

大觀園周邊衚衕裡的牆上張貼著各種“此處禁止停車”的告示牌,但是,衚衕裡的停車亂象卻很難根治。附近的保安告訴記者,這裡每天都有車輛亂停放,到了旅遊高峰期更嚴重,“交警經常來貼罰單,但是有些司機總抱著僥倖心理,能停一會兒是一會兒。”

大觀園共有三處入口,其中,南門與西門外都有收費停車場,但車位十分有限,所以才導致很多車主將車停在附近的路旁或是衚衕裡。有些亂停的私家車影響了附近辦公單位的工作秩序,不少單位為了應對門口的違章停車現象,無奈都貼出了“禁止停車”的標識。報道後,屬地街道會同交管部門對大觀園周邊進行了集中整治,共張貼違法告知單20張,勸離車輛2輛,拖移違停4輛。

集中整治、聯動機制、加裝護欄……破解停車難 大家在行動

經過集中治理的,還有什剎海景區。沿地安門外大街向什剎海景區東口走,之前報道中存在違停現象的白米斜街路口未再出現機動車。前海東沿附近,曾經擠佔自行車停放空間的機動車,也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整齊停放的一排排自行車。

曾經亂停現象嚴重的鴉兒衚衕外,現在擺放了一個提示牌,幾輛由後海北沿方向駛入的機動車紛紛在這裡向北繞行,除居民停放在此的私家車外,衚衕口亂停現象已經得到很大改善。

據瞭解,為整頓亂停車現象,西城區委會同交管部門對什剎海周邊進行了集中整治,近一月間,張貼違法告知單42張,勸離車輛35輛。下一步,西城交通支隊將提升巡邏頻次及密度,加大什剎海景區周邊違法停車執法和車輛清拖力度。

聯動機制

多部門配合清理地鎖

今年2月,本欄目根據居民反映,報道了一批小區停車難的問題,大量異形地鎖佔用空間,停車資源無法得到有效利用。其中,涉及的小區、街巷包括:新安中裡小區、西四北頭條、車公莊一號院、馬連道中裡一區。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報道後,西城區立即組織新街口街道、展覽路街道、白紙坊街道、廣外街道現場處理,各街道啟動“街道吹哨,部門報到”聯動機制,協調城管、公安、物業公司等部門配合,對私裝地鎖、私佔車位情況開展綜合整治工作,共計拆除地鎖30餘處,清理物料十餘處。除此以外,還將強化巡查力度,及時發現並制止亂佔車位現象,杜絕問題反彈。

東城區工體北里6號樓前也存在類似問題。報道後,街道綜合執法隊工作人員與新中街社區專員到工體北里6號樓核查鎖鏈佔用車位問題,現場發現有兩處車位存在被三輪車或自行車佔用的情況,經過協調,物業對佔用車位的車輛進行了清理。

新聞延伸

佔位的待售車少了

管理尚有提升空間

交了費,辦了證,回到小區一看還是找不到停車位,原因居然是被待售的二手車“搶了地盤”。3月31日,本報以《鳩佔鵲巢 這算怎麼回事!》為題,報道了豐臺區育仁裡小區業主的無奈——挨著花鄉二手車市場,待售車停進小區,業主車輛卻無處安身,小區裡最多的時候能有二十多輛待售車,這讓本就不夠用的停車空間遠超負荷,而門口的電子車禁更是形同虛設。

集中整治、聯動機制、加裝護欄……破解停車難 大家在行動

今年以來,本欄目根據市民反映,關注了一批小區停車難的現象。

文章見報後,相關部門迅速督辦整改,昨天傍晚,記者來到該小區回訪,總體來看,整改見成效,二手車停進小區的情況有所改善,但仍有進一步規範的空間。

從小區北門進入,原先停放的大量待售車已經不見了。據小區業主說,待售車進小區的問題,除了偶爾還會在小區裡的犄角旮旯能見到,但總體上看,相較以往數量上已經有了明顯減少。

記者瞭解到,這源於不久前物業對停放在小區的待售車的一次集中清理。可以說,效果立竿見影。物業在整改承諾中還曾強調,禁止無證、無車號的待售車駛入小區,不過,在記者回訪中發現,小區內仍有大量沒有車證的車停放。一些業主指出,這些沒車證的車並不都是待售車,有些是業主沒有將車證按照物業要求,擺放到擋風玻璃處;有些是業主壓根兒就沒去辦理車證。

小區的車輛管理依然存在不足的地方,歸根結底與小區電子停車系統至今未能啟用有關。也就是說,如果電子停車系統能夠啟用,那麼,無牌無證的機動車是根本開不進小區的,因為電子系統“認證不認人”。現在,因為管理不嚴格,所以才導致這麼多待售車停進了小區。

業主們表示,據本報上次報道僅過去不到一月時間,小區改變尚需時日,他們期待整改能收到實效。針對電子停車系統何時啟用的問題,物業負責人再次表示,系統需要進一步調試,收費標準也正在向相關部門核查申請中。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群琛 曲經緯 景一鳴 實習生 張雪 文並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