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评价李斯?

管理和职场


李斯作为大秦帝国政治制度制定者的首功之臣。对于整个封建统治体系的建立,居功至伟。 作为法家大才李斯在商鞅所创立的法治体系之下,将其推广全国,真正作为帝国的统治制度。这功绩是无法被忽视和泯灭的。在统一六国之时,李斯虽然不在战场之上杀敌立功,但李斯也在后勤和国家创制,战略谋划方面显出自己的才能,尤其是在帝国统一之后。对于帝国法制的建设基本也有李斯包办。对于统一文字的规定和设计,李斯一手参与,但秦始皇死后,李斯的表现完全不像大秦第一丞相倒像是个蝇营狗苟之徒,一直被赵高牵着鼻子走的傀儡。



沙丘密谋实际上算不上密谋。因为当时的赵高,胡亥和李斯。三人之中,只有李斯握有实权。虽然赵高实中车府令掌管皇帝印信。但那也只是在蒙毅被调走之后。蒙毅在秦始皇生前掌政令文书,领皇帝书房事物。赵高在很多时候都要辅助蒙毅,也就是说沙丘密谋在开始之时。更多的是李斯在谋划而非赵高,赵高只是洞彻了李斯内心对于自己以及国家政治的私心,并加以利用而已。 在蒙恬蒙毅扶苏三者死后。李斯认为自己可以独揽大权,继续帝国文明的创制。而李斯确实也是这样做的,在基本环境稳定之下,李斯不断上书阐述自己的治国理想。



但这都被赵高拦了下来。而此时的秦二世已经当上了真正的帝国皇帝,赵高也成为身边宠臣,拥有了实权的这两个人,并不是李斯所能限制的住的。当胡亥和赵高大开杀戒满朝文武尽遭屠戮之时,身为帝国的第一首相李斯毫无还手之力。首先帝国有两大武氏家族,王氏和蒙氏在王翦王奔先后病死以后,帝国在军事方面,所倚重的大家族便是蒙恬。蒙恬死后,帝国对于整个国家军队的操控已经陷入危局。而赵高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更改秦法,当然赵高并没有去改秦法的规章制度,因为这好时繁重。



赵高作为法学家,精通律法,对于秦政的弊端了如指掌。只更改了秦法的实施步骤,使得自己可以操控法律。只要可以给人订立罪名,依照秦法之严酷无人可逃。而李斯此时依然没有认识到秦法已经从国家之公器转变为赵高的阴谋手段依然用自己的大政方针。当所有功臣尽皆屠戮之后,李斯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毫无还手之力。一生在秦始皇手下辅佐帝国建立,创立文明。但却在关键时候变节,致使帝国大厦轰然倒塌。李斯死的不冤,冤的是那些秦国宫室是那些功臣将相。



这些人坚定地奉行了法治郡县制,等到赵高阴谋开始以后,毫无还手之力。冤的是那些百姓本该在帝国创制工程结束之后还乡,却因为李斯的原因,再一次被征,造成了起义势力和六国贵族复辟集合。战争兴起,六国贵族对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制破坏,对于各个城市人口之屠杀。是华夏文明几乎遭到灭顶之灾。西汉之后甚至连国家动员能力都不充分,对于帝国和华夏的毁灭李斯乃首罪之人。


世界史图鉴


投机者李斯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在秦灭六国的过程,在统一后的制度建设之中,他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李斯从一个郡小吏做到了统一的大秦帝国的丞相,是古代的励志典型,但最终却落得个“腰斩于市,夷三族”的结局,这和他一生信奉的投机思想是分不开的。

读《史记·李斯列传》会发现,李斯的投机思想在少年时就已经形成。

李斯是楚国人,少年时候曾在家乡上蔡担任过郡小吏。在此期间,一件平常的小事,给年轻的李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决定了他一生的人生追求。他在做郡吏时,看见厕所里的老鼠吃着脏东西,每当听到人或狗经过时,就得急急忙忙逃走;而那些住在粮仓里的老鼠,吃着囤积的粮米,也不用担心人和狗的惊扰。李斯恍然大悟,感叹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说,一个人有出息或是没出息,和老鼠是一样的,是由他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所以,李斯从此认定,人生的最高目标就是做一个“粮仓老鼠”。这一观念伴随了他一生,成了他每一次面对抉择时所奉行的最高准则。

李斯后来做了荀子的学生,向荀子学习“帝王之术”。荀子是一个大学问家,是战国晚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李斯拜他为师,并不是为了学问,而是为了学到出人头地的手段。所谓的“帝王之术”,就是帮助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李斯在为成为“粮仓老鼠”做知识和理论的储备。

所以,他觉得自己已经学成之后,就向老师告辞,他说:“诟莫大于卑贱,悲莫胜于贫困。”他认为,人活着,最耻辱和可悲的事情就是卑微和贫困,他要出人头地,他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粮仓”。在当时,六国的国势都已衰微,只有秦国最为强盛,于是,李斯就西行入秦去寻找机会。

到了秦国,李斯做了秦相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这使他得到了一个游说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的机会,他劝秦王抓住机会统一天下,他建议秦王离间各国的君臣关系,派谋士带着珍宝收买各国的著名人物,如果不能收买,就派刺客去刺杀,然后在派兵攻打。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并任命他为客卿。

初到秦国的第一次投机行动就大获成功,但李斯没能高兴太久。韩国人郑国来秦国作间谍的事情败露了,秦王发出了“逐客令”,凡是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其内。

李斯当然不甘心就此被赶回楚国,他决定赌一把,冒着触怒秦王的危险,他上了一封《谏逐客书》。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出色,在历史上也是大大有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就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篇文章说理透彻,充分说明了“逐客”对秦国的危害。秦王被说服,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豪赌取得了成功,李斯逐步得到了秦王的信任,官至廷尉。

这时,另有一人得到了秦王的关注,就是李斯的同学韩非。韩非是韩国的贵族,他继承了荀子的学说,是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君主专制理论。

韩非口吃,不善言辞,但善于著述。他所写的《孤愤》、《五蠹》、《说难》等文章流传到了秦国,秦王读后,赞赏不已,他说:“我要是能见到此人,和他交往,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不久后,秦国攻打韩国,韩王派韩非出使秦国求和。秦王很喜欢韩非,但一时还没有决定是否要留用他。

早在同学期间,李斯就知道韩非的才能远远超出自己,这时他想,如果秦王重用韩非,会不会占了自己的“粮仓”呢?于是他就向秦王说了韩非的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他爱自己的国家,这是人之常情,他最终也不会被秦国所用的。如果大王把他放走,对我们是不利的,不如把他杀掉。”秦王信了李斯的话,就下令把韩非抓了起来。韩非没有办法,吃了李斯送来的毒药,自杀而死。

韩非死后,李斯没有了对手,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秦王成为“始皇帝”后,他也成了大秦帝国的丞相。这时,“粮仓老鼠”的梦想已经实现,需要做的就是看好自己的“粮仓”,不要被别的“老鼠”占了。

为了巩固地位,李斯不断迎合秦始皇,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他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主张焚烧《诗》、《书》,禁止私学,主张中央集权。是非功罪,难以一言以论,总之,他的这些主张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王朝里的地位也达到了巅峰,长子李由担任三川守,儿子们都娶的是公主,女儿也全都嫁给了秦王朝的公子。有一次,李由告假回家,李斯在家中置酒,朝中百官都来道贺,门外车马无数。李斯自己也感叹:“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税驾是指归宿,李斯也清楚物极必反的道理,可惜却不能急流勇退,让出那个虽然可以带来富贵,却也能招致祸患的“粮仓”。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李斯、宦官赵高以及始皇的少子胡亥随行。在返回的路上,秦始皇得了重病,不久死在沙丘(今河北钜鹿县东南)。《史记》记载,在临死前,秦始皇让赵高写下诏书,让长子扶苏回都城继位。扶苏因为多次直言劝谏,当时被派到上郡监督军队。

皇帝突然去世,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乱,不敢把消息泄露出去,就每天照常让人送水送饭,百官也照常奏事,让宦官在车里假传皇帝的命令。知道秦始皇死讯的,只有胡亥、李斯、赵高和几个亲近皇帝的宦官。

赵高做过胡亥的老师,就想让胡亥继位,他就可以掌握大权。他扣下了秦始皇给扶苏的诏书,劝的胡亥动了心。但在这时,能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丞相李斯,如果李斯不同意,他们的图谋就无法成功。

赵高成功地说服了李斯,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他早已看透了李斯的为人,知道他没有什么原则立场,只想长保自己的荣华富贵。他对李斯说:“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

蒙恬是秦朝的大将,长子扶苏的亲信。李斯自知无论是能力、功劳、谋略,还是在扶苏的信任上,自己都比不上蒙恬。所以赵高说一旦扶苏继位,一定会用蒙恬为相,李斯的地位就保不住了。

李斯做出了一生当中最重大的一次投机行为,为了长保自己的“粮仓”,他和赵高合谋,假传皇帝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并赐书给长子扶苏,斥责扶苏“无尺寸之功”、“不孝”,命令他自杀,同时责备蒙恬“不忠”,也命令他自杀。收到信后,扶苏自杀,蒙恬不肯自杀,被囚禁,最后服毒而死。

这样,胡亥就顺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李斯也保住了丞相的位置,但朝廷大权却落在了赵高的手中。赵高怂恿二世一边纵情享乐,一边用严酷的刑罚惩治臣民。天下很快大乱,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后,各地纷纷竖起反秦大旗。

李斯为了保住地位,一直阿顺二世,不敢直言劝谏。这时,他的长子李由镇压农民起义军吃了败仗,李斯害怕二世怪罪,就顺这二世的心意,提出一套“督责之术”,意思是说君主对臣下要独断专行,要驾驭群臣,不能受臣下的影响。只有这样,君主才能随心所欲,群臣百姓也就不敢造反了,君王的地位才能稳固。二世很高兴,对天下的统治就更加严酷了。

赵高的权位越来越高,就想取代李斯的丞相之位。他故意对李斯说:“如今天下大乱,我找个机会,你去劝劝皇上。”李斯以为赵高是好意,就去劝谏二世。赵高故意找了个二世正与美女寻欢作乐的时候,让李斯去求见。二世很生气,说我空闲的时候丞相不来,现在故意来扰我。赵高就趁机说李斯的坏话。李斯后来知道是赵高在算计他,就上书揭露赵高,但二世只信任赵高,赵高说:“丞相是要陷害我,我要是死了,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于是二世就下令把李斯关进了监狱,让赵高去审判他。赵高借机诬陷李斯和他的儿子李由要谋反,对李斯严刑逼供。李斯被迫承认谋反,他想给二世上书辩解,却被赵高扣下。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在咸阳街市上被腰斩。他和他的次子一同被押上了刑场,他回头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意思是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到上蔡东门去打猎,又怎么办得到呢?说完之后,父子二人相对痛哭。李斯死后,被“夷三族”,家人也全部被杀。

纵观李斯一生,从谏逐客到辅佐始皇,从陷害韩非到提议焚烧诗书,直到立胡亥杀扶苏,他一直都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在投机。这个投机了一辈子的“粮仓老鼠”最终落得了这样一个可悲的下场,在临死之前,他才觉得普通生活的可贵,却是为时已晚。正像李白所感叹的那样:“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万卷纵横眼欲枯




一、良禽择木而栖一李斯学成入秦

李斯,楚国上蔡人。起自闾巷,观厕鼠与仓鼠之别,立志干一番大事业。荀子门下学成后,先入楚宫,见楚王耽于安乐,转西赴秦。恰逢庄襄王死,赢政继位,丞相吕不韦柄国。先为吕不韦门下舍人,渐得吕赏识,升为郎。见赢政,分析天下形势,乘六国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之机,鼓励赢政利用秦国兵强马壮的优势,奋六世之余烈,东出函谷统一天下。赢政十分高兴,拜为长史。並听从李斯建议,派使者携重金游六国,厚结各国贪财者高官;对不肯受礼者,派刺客刺杀,离间和消耗六国干臣,随后加之刀兵,收效很大,加封李斯为客卿。

李斯入秦,给赢政指出统一六国战略,高六国谋士一筹,这是李斯实现志向与选择明主的完美结合。在六国谋僚中,李斯是一个特别人物。



二、谏逐客卿,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用人制度。

秦国人才多武将,谋略之才多出六国。当韩人郑国以修渠疲秦后,秦宗室激起排外情绪,呼吁一切逐客,李斯也被免职,列入逐客之列。李斯上书《谏逐客书》,列举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5人助秦并20国霸西戎;商鞅变法强秦,张仪破六国之纵,扩疆千里等经验;说服赢政废逐客令,复客卿制度。这篇文章,彻底消除老秦人偏见,不仅是李斯个人复官,升廷尉,拜丞相,重要的是坚定了秦国收天下英才于秦用的人才战略,为统一六国打下人才基础。这是为秦统一作出的重大贡献。



三、反对分封,首倡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

秦始皇用李斯谋,很快统一六国后,丞相王倌建议分封诸王而治,而李斯则吸取分封制度的教训,提出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这不仅在中国,即是世界范围内也是空前之举。为2000多年帝制开了先河,不论分合聚散,最终都是走向统一。这也是李斯重大的历史贡献,也是非常人能及的贡献,创立一个历两千多年不变制度,应该得到后人纪念。

四、统一中央集权制思想也是功不可磨

为统一中央集权,反对分封,李斯提出了对危害统一制度的文学《诗》、《书》和百家语者进行清理。杜绝以古非今。焚书一事,从学术角度看,令人痛心,但与当时政治形态相比,不焚《诗》《书》和百家语,会危害新生政治制度。应该根据利害轻重作出判断。当史书危及政治时,只能牺牲一部分。所以老人家说焚书之事待商量。今天拿这点批秦始皇和李斯,应该历史分析,合情合理判断。

李斯临刑前所言自己七罪,恰是李斯对秦的七项贡献,兹不赘述。



关于李斯的悲剧原因,主要有几点:

一是太看重名禄地位。起自平民,历事诸侯,官至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耀极尊。过分看重个人地位得失,不早一点劝谏和弥补皇帝的政治过失,阿谀苟合二世和赵高,不惜牺牲重大原则以自保,是李斯被杀的主要原因。苟合赵高杀长立幼,注定自己被清理。

二是未及时进谏二世,当横征暴敛激起民变时才去进言,已经晚了。那么聪明的人,却被赵高"炀蔽",极富雄辨之才的丞相,连皇帝也见不上,还上赵高当,不在朝堂言政,而在二世燕乐之时进谏,岂有不被杀之理?

李斯是秦朝大功臣,落得五刑死,诛三族,固然是赵高作恶,但李斯计较名位,不讲原则,实在是自取灭亡。论治国,多少赵高可及?论权术李斯可谓小儿科。


左说春秋


秦朝在我国历史第一个可以被称呼为真正的大一统王朝(夏商周多为各个地方诸侯拥护共主,而在诸侯所在地,自主权相当大)。秦朝在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在前期的励精图治,征服六国的合纵连横,还是说统一后治理天下等诸多方面和维度上,均对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成就之大,世所罕见,在功劳方面,除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之外,李斯位居前列,可谓当之无愧。

猜想很多人对于李斯的认识,大多较为负面。使用忘恩负义、卖友求荣之类词语的,还属客气;在秦始皇去世后,与宦官赵高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无论为人还是做事,更是为人所不齿,骂上两句“龌龊”,均可理解。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够对强大的朝代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力,聪明才智和能力,怎么都算得上是上上等。而在入狱之后,奋笔上书,所写的对秦朝的“七大罪状”,侧面看出来,李斯对个人功劳的自负,只可惜,在欲加之罪的情况下,还敢炫耀功劳,不被杀头的话,还想怎样?

在《史记》一书中,李斯列传的章节,可以说太史公极其用心,特别是文采、辞藻的使用,生平事迹的描述,栩栩如生,读起来口齿留香。

李斯,楚国上蔡人(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枚小吏,有一天,看到仓库中的老鼠,优哉游哉的生活着,长得胖胖的,还不怕人,心生感慨,悟透了人生真谛,成功与否,环境非常重要。

当然,从后来果断辞职,并跟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应该类似于现在的管理学,统筹学之类)来分析,李斯应该还明白但没有说出来的后半句,便是虽然环境很重要,然而首先要有才能。正所谓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有准备,准备啥?

李斯学成之后,对天下进行了综合考量,也准确判断出当时的趋势,大趋势是统一,民心所向是为统一。毫不犹豫的西向入秦,并且很快从同事群体中,脱颖而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果不其然。

李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知识之上的实践行为,好似绝顶高手一般,能力源源不断的输出,才能成功征服君王,牢牢锁住。职务不断上升,最终顺利位极人臣。

在客卿位置上,还以一篇《谏逐客令》轰动朝野,收买无数外来打工者(尤其是管理者)人心之余,更坚定了嬴政用人不疑、聚天下才所用的政治规则。此文章还成为古代先贤所书文学瑰宝,进而名垂青史。

在治国理政方面,从统治阶层进行改革,建立高度中央集权的决策机制,废除分封制,避免权利的层层衰减,能者上、庸者下;在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在流通领域,全国范围内标准划一,减少沟通损失,节约换算成本,对流动大有裨益,此外,使用相同的货币,更是将铸币权划归中央,国富之基础;在文化方面,一句书同文,意义重大且深远,李斯作为在古代被十分推崇的书法大家,甚至被尊称为书法始祖,从秦篆里面,演化出小篆和隶书,成为标准的官方文字,对知识的推广,助力无穷;在社会建设层面,通俗的说法是基础建设,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高速公路”和标准“列车”,当然,此项工作当年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政令传递畅通,只是实际使用中,客观上方便了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流。

对李斯增加极大负面影响的事件,除了毒杀师兄韩非子,焚烧六国所藏各类典籍之外,还有就是高度参与“沙丘之变”,说的严重些,参与到权力争斗,加速了秦国的灭亡。

精通帝王之术,居功自傲,可惜,还是败给了指鹿为马,可见遇人不淑,总是活在幻想中,真可谓人生事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大敌。

权力不可谓不大,位极人臣,托孤重臣;功劳不可谓不高,毫不客气的说,秦始皇时代,相互欣赏、相互倚靠。秦二世,啥才能?看不出来?还不收敛的话,妥妥的震主呀。

官职已到达顶点的时候,还没有想着,急流勇退,作为法家前身的老庄,何等聪明的人物,对后辈一直在告诫福祸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在春秋战国时期,那可是距离不远的前朝,有先例呀,荡舟西湖的范蠡。

在被赵高将其与秦二世皇帝隔离开来之后,去祸不远矣,与不能够再称之为真正男人的宦官合作,翻手云覆手雨的,可有提防之心?我看未必,除此之外,还心有不屑,居功自傲更快速的引火烧身。

只是在被处决的路上,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对着花花绿绿,心生留恋,在囚车上和儿孙辈,不禁高叹一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翻译过来就是说:本来,我还想着和你有机会,再次回到老家,牵着常见的黄狗,一同从上蔡城的东门出去,在广阔的平原上,打打田间猎物,看看细狗撵兔,今生看来是无法办到了,真是可惜呀。(内心多少悔意)

李太白,曾经多次在诗句中引用上蔡典故,不过,谪仙人更推崇的还是: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上蔡苍鹰何足道,不如秋风江东行。

真真的,何其潇洒。


浩哥爱读书


李斯可以说是“成也老鼠,败也老鼠”,他从老鼠身上悟出的“处在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作为”的“老鼠哲学”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人生以秦始皇去世为节点,完全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虽然贪图名利却充满智慧,壮志未酬、目标远大,几乎是一个完美逆袭的励志故事;后半部分,迫于胡亥和赵高,他不得不接受现实,苟且偷生,成为了毁灭自己和毁灭秦国的罪人。

△李斯

前半生:一个完美逆袭的励志故事

公元前284年,李斯出生于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小时候的李斯和大多数人一样,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一切都很平淡。

长大之后,李斯在当地做了一名小吏,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生存于厕所和谷仓两种老鼠的区别,从此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这就是李斯所悟出的“老鼠哲学”,而这也成为了他之后的处世哲学。

△李斯

于是,李斯辞去职务,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治国之术。以“老鼠哲学”为处世之道的李斯,便想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于是纵观七国局势后,他选择了前往秦国。

到达秦国之后,正好赶上秦庄襄王去世,始皇嬴政继位,善于寻找机会的李斯便去拜访吕不韦,吕不韦对其极为欣赏,任命其为郎官。此后又利用见到秦始皇的机会,对其展开游说,提出了“想要一统天下,就要持续衰弱六国”的战略,从而成功获得秦王重视,被任命为长史。

△初到秦国的李斯极善把握机会

秦始皇十年(前237年),秦国爆发嫪毐叛乱,并牵连到相国吕不韦,后又爆发韩国人郑国以修渠名义来到秦国,实为刺探秦国情报,并促使秦国劳民伤财。此后便发生了著名的《逐客令》事件,被列入驱逐之列的李斯连忙上书,说明了驱逐他国客卿的弊端,终于说动秦始皇,还被提拔为了廷尉。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历经长达十余年的灭国战争,秦国终于统一六国。然而在商讨盖伊何种方式治理天下时,丞相王绾建议沿用周朝的分封制,又是李斯站出来,建议推行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这再次与秦始皇的想法不谋而合,因而不久后,李斯便被提拔为了丞相。

△成为丞相的李斯步入了人生巅峰

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斯对商鞅的功业极为敬佩,并立志想要超越,如果说商鞅改变了一个国家,那么李斯便立志要改变一个时代。

在李斯的辅佐下,秦国开始全面推行郡县制,此后又先后对文字、货币、度量衡、土地制度等制度进行了改革,并力求在文化与思想上对全国进行统一,在尝试融合失败之后,同样是在李斯的建议下,又展开了“焚书坑儒”事件。

李斯的前半生,虽然贪图名利,但却充满智慧,他与秦始皇紧密合作,努力想要打造一个能够万世传承的强大帝国。然而,秦帝国这座大厦还未彻底竣工,甚至连根基还不是很稳固的情况下,秦始皇便驾崩了,而李斯也就此走上了自我毁灭和毁灭秦国的道路。

后半生:李斯的自我毁灭和毁灭秦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归途于沙丘病逝,随即爆发了著名的“沙丘政变”。赵高先是扣下秦始皇写给扶苏的信,继而与胡亥一起联手,威逼李斯妥协,与他们一同炮制了赐死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的诏书。


△沙丘政变

对于李斯投向赵高和胡亥,我倒是能够理解。李斯虽然贵为丞相,但有秦始皇这个强大的帝王存在,李斯的根基其实并不深,尤其在军队的势力实在有限。胡亥贵为皇子,赵高又是中车府令(专管皇帝车架),而负责东巡安全的蒙毅又被遣走,秦始皇死后,这支队伍实际上已经落入了胡亥和赵高手中,如果李斯不妥协,那么也不过是多个殉国者而已。而以“老鼠哲学”为处世之道的李斯,在这种绝境下倒向胡亥和赵高,也就不难理解了,更何况身为法家的李斯与倾向儒家治国的公子扶苏本就存在天然矛盾。

正因为李斯是被迫投向胡亥一方的,因此胡亥更加亲近赵高而疏远李斯也就不难理解了。李斯虽然仍为丞相,但由于赵高的存在,他已经无法掌控朝政,甚至连见胡亥一面都极为困难,而醉心于玩乐的胡亥,对于李斯提出的意见,非但不予以采纳,甚至还对其多加训斥。

△李斯的后半生极为无奈

我想,这段时期的李斯应该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他不愿放弃丞相的尊位,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面对失势的现状。眼看着自己和秦始皇半生的努力逐渐被毁于一旦,为了生存,李斯甚至不得不亲手参与破坏,很难想象李斯那些年经历了怎样的煎熬。

在胡亥和赵高的联手之下,秦国很快就走向了崩溃,陈胜吴广的起义最终引发了全国性的战乱,而秦二世和赵高对此却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眼看秦国就要毁于一旦,李斯只好硬着头皮与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上书劝谏,希望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徭役。正在玩乐的胡亥见到李斯等人的上书,恼怒之下将他们逮捕入狱。

△狱中的李斯已经彻底死心了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李斯在狱中多次上书,却都被赵高扣留,赵高甚至还污蔑其与儿子李由谋反,在严讯逼供之下,李斯被迫承认谋反,最终于七月被处死,夷三族。其子李由虽率兵在外,但在雍丘被项羽和刘邦击败,最终也被斩杀。

李斯的死,更是间接导致了王离和章邯的投降,巨鹿战败之后,秦国彻底丧失了翻盘的希望,最终走向了灭亡。


综上所述,李斯一生奉行自己悟出的“老鼠哲学”,而他的这种处世哲学,前半生成就了他,可后半生也同样毁灭了他。


香茗史馆


先说史书这样评价李斯的: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再说我个人是这么评价李斯的:一生追名逐利,想让他知恩图报,肝脑涂地?很困难!他才不会做一些风险大回报小的事,仁义道德在李斯眼里真真是愚蠢的一文不值的。

李斯心中有的是对权利追逐,为了保住权利他审时度势投靠二世赵高也是跟随他的心在做事罢了。最后也是为了保住权利进言献策,反而受牢狱之苦,他没有像另外两个人一样将相不辱选择自杀,而是选择苟活,可能还想着寻求转机。最后身受其虏也是咎由自取。


大江刘司机


李斯算的上,治世能臣,平六国功不可没;秦统一后的中央集权,也是功勋卓著,从他舍弃大家倡导的分封制,力推郡县制就可见一斑。有为之君秦始皇的离世把他推到了历史前台,在狡诈方面远远不足的李斯无法应付,越陷越深,最后沦为弃子。


历史倪说


始皇在时,运筹帷幄,顺应时代,能臣;始皇去时,存私利灭大义,误国罪臣,导致天下大乱。











鱼游的海


评价一个人,要看他出生和死亡整个过程。李斯出身寒门,师从荀子,法家代表人物,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整个秦帝国的二号人物。提出三公九卿制,自己又做了中国第一个宰相。然而却和赵高放弃嫡长,谋立庶子胡亥,这也行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二世登基之后,却将李斯腰斩弃世,这也许是中国专制帝制下对相权的第一次屠戮,李斯是个奇迹,也是个悲剧。


庄老C


政治能力很高,以前有款游戏叫三国志什么的,里面政治能力最高是100,照李斯的功绩,他达到99没问题,遗憾的是遇到了一个琢磨玩弄人性的高手赵高,被赵高活活玩死了,顺便坑了我数百年大秦基业,李斯也算历史中那种改变历史进程甚至是方向的人,没玩过赵高,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