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琅琊山位於安徽滁州,傳說琅邪王司馬伷曾率兵駐此,因名,又稱琅邪山。後因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琅琊山的秀麗。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野芳園,出自“野芳發而幽香”。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醉翁潭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被傳唱了千年,今天來到了琅琊山,登上了琅琊寺,逛一逛醉翁亭,也算是來到了課本上的美景地。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原以為醉翁亭就是一個亭子,沒有想到,現在的醉翁亭因為歷代官員的修補,現在已經是一處古建築群。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這裡是大門,從這裡進入醉翁亭。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入內側面有月亮門,桃李吐蕊,花期正好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醉翁亭名列四大名亭之首。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亭下有古碑刻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坐於亭子中,冥想片刻,似與古人對話,仰天大笑出亭去!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慶曆五年(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陽修親為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二賢堂,在二賢堂我們見到的對聯是:駐節淮南關心民癀;留芳江表濟世文章。二賢者,歐陽修和王元之是也。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亭子後面的曲折院落,幽靜古樸,歷史人文氣息撲面而來。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古梅亭,古梅亭在醉翁亭院的北面,因亭前有一株古梅而得名,又稱賞梅亭。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亭西的一株千年“歐梅”據說為歐陽修親手所種。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醉翁亭總面積1000平方米,亭園內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餘臺,風格各異,互不雷同,人稱“醉翁九景”。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太湖名石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這裡古樹婆娑,亭臺錯落,青山如畫,碧水潺流,環境十分優美。整個佈局嚴謹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詩情畫意。出意在亭向西拾級而上,有一方池躍入眼簾,池中的石礅上有亭聳然而立,這便是影香亭,亭上一聯極為恰切: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傳說當年歐陽修常在這裡與友人共飲,曾仿晉人作“曲水流觴”,為後世引為趣談。後人在“九曲流觴“處建意在亭,並仿歐陽修戲水飲酒作樂,亭似蘇州園林建築,十分古雅。亭下有曲水流觴的溝槽。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馮公祠,馮公祠的楹聯是:泉聲如聽醉翁吟;海日已照琅琊山。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環滁皆山也,滁州因琅琊山而享譽四方。能看到潺潺的溪水在山間流淌,溪邊用磚石圍出讓泉,即《醉翁亭記》裡描寫的泉水。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琅琊山為我國24座文化名山之一。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琅琊山地處亞熱帶北部邊緣和暖溫帶的南端,是南北植被類型的過渡地帶。混交的樹種繁多,各具特色,有很高的觀賞和科研價值。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琅琊古道,條石鋪成,蜿蜓于山腰,由低漸高,平坦而幽深。古道兩旁樹木參天,枝葉茂盛,形成天然棚蓋,晴天可以遮陽,雨天可以擋雨。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途中經深秀湖,湖上的九曲橋連著湖心亭。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一路山行,來到古琅琊寺。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琅琊寺是我國東南名剎,建於唐代大曆年間,因山名相沿,習稱“琅琊寺”。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琅琊寺掩映在綠樹濃蔭之中,潺潺泉水繞寺而過,亭樓閣錯落有,正如宋人詩云:“踏石披雲一徑通,翠微環合見禪宮。峰巒密鬱泉聲上,樓殿參差樹色中。”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因為中國歷史的曲折離奇,佛教也是天上地下的待遇不同,這裡的寺廟也是屢毀屢建。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拾級而上,去無樑殿,路過三天門。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鳥鳴古寺,老樹蓋頂,雜草出於石縫,人生如意處唯有攀登。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琅琊寺中最大的看點在於無樑殿,紅色磚牆砌成,無一木樑,始建於東晉,元代在原址上覆建,有趣的是佛教寺廟的殿堂裡卻供著道教的玉皇大帝,殿堂的五扇拱門上有伊斯蘭教風格門券裝飾,具有明顯的元代宗教建築特色。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濯纓泉,又稱庶子泉,為唐時滁州刺史李幼卿開發,泉面約9平方米,深約3米,泉流出石罅中,清冽見底,味甘可口。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雪鴻洞,天然形成的一處佛殿。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唐詩人韋應物曾在此留詩,但他最有名的一首詩是: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洞內石壁上的刻字,南無釋迦牟尼佛。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群殿上下幽深,空山不見人。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寺後的袛園,如同一處特殊的園林。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崖壁的摩崖石刻,心即是佛,南無阿彌陀佛。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醉翁亭記

宋 · 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探幽琅琊山,拜讀醉翁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