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碎片看江宁方山

南京江宁有座奇山,从四面看过去,犹如一尊方印,古称天印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用这句古诗形容江宁方山最恰当不过了。方山不高,海拔208米,却充满灵性与传奇,古往今来,数不尽文人墨客驻足于此。传说中秦始皇在这里凿山通淮泄王气,东吴建有水利工程破岗渎、方山埭。

从历史的碎片看江宁方山

相传晋元帝时,官宦张廷尉私建大门侵占民宅,百姓申冤无门,级别更高的官员贺司空出城游玩,百姓便在方山拦骄告状。最后妥善处理。各种史书都记载了这种事。如《世说新语》、《景定建康志》等。王彪之、谢灵运都写有与江宁方山有关的诗:

与诸兄弟方山别诗

王彪之

脂车总驰轮,泛舟理飞棹。

丝梁墨悲欢,路歧杨感悼。

邻里相送至方山

谢灵运

祗役出皇邑,相期憇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山水派诗人,其寄系山水之情跃然纸上。过往的人多了,六朝时代兴盛隐居山林之风,人们对方山充满了好奇、崇尚之情。元尚书令何尚之隐居方山,并著存《退居赋》以明心志。齐武帝曾动过放弃帝位归隐方山修炼成仙的想法,后筑有离宫。大诗人王融、沈约均写诗吟记此事。

从历史的碎片看江宁方山
从历史的碎片看江宁方山

方山地扼交通要道,据说当年孙策抢夺江东,在方山战落窄融于马下,至今留有倒马涧地名。方山还有一处岳王台遗址,为岳飞自建康南撤广德留下的。

方山周围还留有许多军事遗址,除了分布在山脚下的民国调堡,还有抗战时期国军地下工事。当时方山处在保卫南京的复廓阵地,方山淳化一带的守军均做过英勇顽强的抗战。

从历史的碎片看江宁方山

方山是传说中道教葛洪修炼成仙的地方,唐贞观六年,修筑有洞玄观。宋代杨修有《洞玄观》诗:“葛玄功行满三千,白日骖鸾上碧天。留得旧时坛宇在,后人方信有神仙。”方山还有南唐中主为母后所建的宝华宫。方山大庙则是方山的另一处古迹,供奉的是安徽广德籍神灵张渤。

从历史的碎片看江宁方山

方山最有名的古迹是八百年的定林寺斜塔,朱偰《金陵古迹图考》留有方山旧影,让人感叹不已。天平天国时期天京为清兵所被,忠王李秀成逃至江宁,躲在方山海慧寺,不料被陶家庄的二流子获知,为领赏金而告密。方山留处李秀成被执地古迹。

方山是古代的5A级景区,从明代的“金陵八景”到清代评选的“金陵四十八景”,均占有一席之地。其《天印樵歌》云:“夹路青山拥翠螺,每闻樵唱隔烟萝。暗惊鹤梦穿云杪,细答松声出涧阿。几度半酣扶杖听,有时一曲傍林过。晚来弛担长松下,复和岩前扣角歌。”史谨《天印夕阳》云:“山形如印阁晴空,翠压秦淮秀所钟。几度登临斜日里,白云红树影重重。”明代许谷写道,《登方山绝顶》:天印山高四望遥,振衣同上兴飘萧。深岩芨草秋仍茂,绝顶清池旱不消。散睇青恋围锦甸,举头苍霭接丹霄。洞中却爱栖真者,不信人间有市朝。许谷秋天至方山游玩,观赏石龙池,探密洞玄观,玩得很尽兴。登山的石径弯弯曲曲,一路透迤,细观常能发现拴马石、碑石、门当等,我就发现了一处,拍照如下

从历史的碎片看江宁方山
从历史的碎片看江宁方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