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玩笑話,將三大名士命運連接,結局全部都遭同一人殺害

現在網絡流行語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叫爸爸”,這句話常見於男生開玩笑,甚至不少萌妹子偶爾也會使用這句話。這句話本身並沒有什麼惡意,更多的則是心理上一種獲得補償的手段。比如在大學的寢室,一個人讓另外一個人順便取個快遞,買份飯,另一個人則會開玩笑的說“叫爸爸”。但是,實際上這也是古人玩剩的梗了。

早在三國時期,當時的狂士禰衡,頗有才氣,但是恃才傲物,目中無人,能看上的也就有孔融和楊修二人。他時常對別人說,“大二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顯然,這是有記載以來,最早的“叫爸爸”的出處。

一句玩笑話,將三大名士命運連接,結局全部都遭同一人殺害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個人都是才華過人,名盛一時。但是結局卻也是同樣的悲慘,禰衡被曹操設計,安排到荊州被黃祖殺掉,而孔融,楊修都是直接死於曹操之手。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名氣所致,這三個人都是有真才實學的,文章都寫的非常漂亮,在三國時期絕對是一流高材生,頂級文案達人,而且他們的名氣卻對是意見領袖,知名大V級別的。所以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有巨大的輿論影響,這就導致了樹大招風,一旦他們和曹操利益相違背的時候,曹操必然會將他們處理掉。

一句玩笑話,將三大名士命運連接,結局全部都遭同一人殺害

第二,時代所致,其中禰衡和孔融是以漢室為正統的,畢竟當時漢獻帝還是名義上的天子,而曹操也有沒有取得對其餘諸侯壓倒性的優勢。所以禰衡和孔融是不服或者看不慣曹操的,感覺他就是一個出身低微的權臣,所以對曹操不尊敬。而楊修雖然比這兩個人識時務,知道自己是給曹操打工,但是不幸趕上了立儲之爭,倒黴的站錯了隊伍。

一句玩笑話,將三大名士命運連接,結局全部都遭同一人殺害

第三,個性所致,這三個人都比較張揚,禰衡可以說最狂,逮誰罵誰,目無一切,所以最早死。孔融為了維護漢朝統治常常嘲諷曹操,所以經過一番權衡也被找個藉口殺掉了。而楊修則是讓別人知道了他很聰明,但是又站錯了隊伍,所以被殺掉了。

這三個人的死亡,對時代來說都是一種損失,雖然他們本身有一定的不足之處,但是就因為言論或立場而招致死亡,也是一種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