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之於青島,為何能誘發五四運動

膠州灣之於青島,為何能誘發五四運動

圖蟲:@心向_遠方

海潮地理學社:100年前,面對“巴黎和會”無視中國的利益,北京愛國學生手舉標語、口喊呼聲,走上街頭遊行抗議,“五四運動”由此爆發,但北洋政府卻採取了鎮壓的態度和手段,激起了全國學生及工人的憤怒,他們相繼遊行、罷工,聲援北京學生,最後中國代表團拒絕簽字,雖然沒能避免“巴黎和會”的敗局,但卻成為了我國當時先進思想和腐朽勢力的決戰,推動了我國的現代化進程。

膠州灣之於青島,為何能誘發五四運動

圖蟲:@心向_遠方

在“五四運動”中,愛國學生打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標語,青島膠州灣成了“五四運動”繞不開的的緣起,那麼,青島膠州灣為何能誘發“五四運動”呢?結合地理來聊聊。

地理條件獨一無二的膠州灣,在20世紀第一個十年成了山東半島的精華,具有無法替代的戰略地位,膠州灣不保,則山東危矣;山東不保,則華北危矣;華北不保,則中國危矣。青島膠州灣成為五四運動撇不開的緣起,說明了青島膠州灣之於國家的價值,在這個時候終於得到國人的重視,膠州灣的主權事關中國的國家安全。

膠州灣之於青島

膠州灣現在是青島的“城中海灣”,而在19世紀及之前,是膠州灣孕育了這座海濱之城。青島的建城史不需要追溯到秦漢、隋唐那麼遠,如果把時間倒回200年前,99%的人,根本不知道青島在哪裡,也壓根不會想到膠州灣之畔竟然會崛起一座海濱城市,膠州灣孕育了青島,膠州灣的價值讓青島作為城市逐漸興起。

19世紀之前,膠州灣沿岸只有漁民,他們與海洋相伴,以捕魚為生,並形成了許多海濱漁村,直到1891年,清廷才在膠澳設防,這海灣之畔才出現總兵衙門, 當然這時的清廷也仍然沒有認識到膠州灣真正的潛力,僅僅把這裡作為軍事之地,而且駐防的軍力也沒有招架列強之力,這裡也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城市功能可言。

文學大家魯迅曾在他的地理著作《中國地質概論》中提到:自李氏遊歷以來,膠州早非我有矣。這裡的李氏就是李希霍芬,他是一名地理大師,“絲綢之路”就是他提出來的,他在中國考察了許多年,並真正意識到膠州灣的價值。

膠州灣之於青島,為何能誘發五四運動

1867年,李希霍芬認為膠州灣地理條件優越,便迫不及待地向普魯士國政府提議佔領膠州灣,直言“此地可以建設一個伸展到華北的鐵路網,欲圖遠東勢力之發達,非佔膠州灣不可”,在德國人的介入下,這個北方獨一無二的海灣,即將出現一座叫“青島”的海港城市。

“青島”原先是小島的名稱,就是今天青島棧橋不遠處的小青島,1898年德國強行租借膠州灣及沿岸,1899年,德意志第二帝國皇帝威廉二世把“青島”作為膠澳新市區的名稱,青島作為城市名稱的時期開啟了。

膠州灣之於青島,為何能誘發五四運動

德皇威廉二世

青島作為城市而興起是與我國近代的屈辱史有關,更與膠州灣既有的潛在地理優勢息息相關,沒有膠州灣就沒有今天的青島。

獨一無二的膠州灣

膠州灣西有魯中南山地丘陵,西南為五蓮山脈,東北是膠東諸山,可作為天然屏障;北面和西北面是膠萊平原,一直延伸到渤海之濱,可作為經濟腹地;面向黃海方向的,有嶗山、大小珠山、鐵橛山,它們相繼聳立,拱衛著膠州灣。

膠州灣之於青島,為何能誘發五四運動

膠州灣是天然的環抱式大海灣,水深而遼闊,海岸線曲折,眾多灣岬交錯分佈,在膠州灣之中還有海灣中的海灣,大小不一的海灣多達49個,冬天海水不凍,夏天海浪趨平,少有颱風威脅,加上整個膠州灣可供開發的大片空地,這樣的地理優勢歷史以來封建王朝認識不到。

膠州灣之於青島,為何能誘發五四運動

膠州灣是典型海陸複合區,如果通過陸路,往西北可以通向山東中心腹地,也可以深入華北平原,往西南則可以直抵江淮;如果通過海洋,繞過山東半島,即可進入渤海,在津門登錄,向京師進發。離古老封建王朝的都城不遠不近的膠州灣,可避免許多利益衝突,也可隨時威脅行政中心,這樣的區位,無論是軍事,還是商業貿易,膠州灣在當時都算是寶地了。

在中國考察數年的德意志地理大師,深知膠州灣的價值所在,地理學得好在這時候起了很大作用,特別是普魯士一支護航艦隊發現了地理的可用武之地,他們在我國的臨近海洋上游蕩,想必是想選擇最佳的拋錨之地,他們曾經在煙臺芝罘島逗留,覺得芝罘島可供開發的陸地空間無法滿足普魯士人的野心,只能離開煙臺繼續在還上飄蕩。

膠州灣之於青島,為何能誘發五四運動

普魯士統一德國後,這支艦隊也成了德意志帝國海軍東亞艦隊,或許從本國地理大師那裡找到了理論依據,艦隊看中了膠州灣,這時的他們“非膠州不要”,他們認為膠州灣不只有軍事價值,將來會成為中國北方能容納碼頭最多的海灣,成為泊船的良港,成為商業貿易重鎮。

德國人與青島

德意志長期處於民族融合過程和長期政治分裂過程,直到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到1918年最後一任皇帝退位為止),算成了統一的國家——德國。而在這之前,普魯士就與清政府簽訂《中德通商條約》,之後派出了上面提到的護航艦隊在中國近海遊蕩,與其他西方列強和日本爭奪在中國的利益,隨著普魯士完成對德意志的統一,組建帝國海軍,威廉二世調一艘巡洋艦加入護航艦隊,成了帝國海軍東亞艦隊。

晚近統一的德國,這時候才開始組建本國的海軍,顯然已經錯過了列強瓜分世界的黃金期。德國在東亞還沒有專屬的“根據地”,有價值的地方似乎被先到者瓜分完了,所以一開始,艦隊只能到我國香港和上海,及日本長崎進行補給和維修,但此時的香港,是英國人的地盤;上海被清廷控制,還有一些列強在這裡橫行;長崎就不必說了,日本人固有的天下。

也許想到了李希霍芬曾經的提議和觀點,德國東亞艦隊把目光瞄上了膠州灣,這裡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是一片有待開發的沃土,而且其他列強還沒有發現,德國可以自己獨享。此時他們在尋找藉口、等待時機,終於到了1897年11月1日,大刀會殺死了2名德國傳教士,時稱“鉅野教案”,13天后,德國東亞艦隊在膠州灣登陸,以清政府沒保護好德國人安全為藉口,要求在膠州灣建立德國租借地,以保衛在華德國人的安全。

膠州灣之於青島,為何能誘發五四運動

德國在膠州灣之畔架設大炮

1898年,德國與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界條約》,膠州灣逐漸變成了德國殖民地,德國人最終控制的膠州灣,沒有建城基礎的這裡就像白紙,德國人可以按照他們的理念規劃藍圖,德國人將在海灣之濱,建起一座新城市,青島走上中國北方的強市之路,也由此起步。

德國人拿下了膠州灣,並沒有急著建設城市,而是對海灣進行了全面勘測,並完成了青島建城史上首份城市規劃,才開始了建城工作。德國人以經營的思維、繡花針式的態度、先進的技術和德國人特有的嚴謹理念建設這座剛取名為“青島”的城市,一座嶄新的、活躍的、宜居的海港城市拔地而起,奠定了青島今天的城市風格,也改變了山東大地的城市格局。

膠州灣之於青島,為何能誘發五四運動

圖蟲:@心向_遠方

1899年膠濟鐵路開工,五年後通車,這是其一;其二是,從黃山嘴至顯浪嘴,功能完備的港口已經建成。通往內陸的便利鐵路和通往全世界的海港全面成型,向世界開放的自由港出現,青島迅速成為了山東最大的商貿中心。此時膠州灣將不再只有漁村,青島也將不再是那個小島,而成了風格明顯的經濟重鎮,經濟價值與軍事價值合二為一,這樣的青島,讓所有擁有野心的列強覬覦, 從規劃建城,到一戰爆發,德國人經營青島的時間不過17年,卻讓青島發生了蛻變。

中國人的青島

1914年,東洋日本對西洋德國宣戰,並取代德國成為了青島的控制者,此時的日本,對青島沒有絲毫的經營之心,只有擴張與掠奪、迫害和奴化,數萬日本人湧入青島,控制了青島的工商業、金融業和運輸業,青島市區的規模擴大了三倍。

膠州灣是青島的價值,青島是中國的主權的一部分,豈容別國相繼接手,作為戰勝國而無法對被佔的國土恢復主權,於情於法都是無法接受的,必然會引發一場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緣起於青島膠州灣,青島也因為五四運動的壓力,在3年後的華盛頓會議上,回到了我國的手中。

如果青島從德國控制變成日本控制,那麼在十幾年後的日本全面侵華上,我國的抗日戰爭會出現嚴峻的形勢,日本有沒有佔有青島,將直接決定山東的存亡,進而深刻影響華北、淮海的戰事,結果可想而知。好在英勇的中國以巨大的代價,堅持到了日本的潰敗,堅持到了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

膠州灣之於青島,為何能誘發五四運動

圖蟲:@心向_遠方

因膠州灣獨特的價值,在德國人手下拔地而起的青島,在德國人的經營之下興起的青島,在日本擴張與掠奪之中擴大的青島,在五四運動的深刻影響下,終於還是回到了中國環抱的青島。如今的膠州灣,仍然具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如今的青島也成了山東首屈一指的海濱城市、經濟中心,海港型都市,在北方依然閃耀,在中國依然獨一無二,依然是享譽世界的“東方瑞士”、“歐韻之都”,而這一切,都是中國人的。

《近代山東城市變遷史》,作者:王守中、郭大松

《從德國近代歷史進程論青島規劃建設的指導思想》,作者:李東泉

《近代青島的城市規劃與建設》,作者:托爾斯藤·華納

《青島的史冊上有它們》,作者:韓海燕

《青島近代港口的發展脈絡》,作者:臧瑤瑤,楊棟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