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對漢武帝說了什麼話?慘遭宮刑之苦後繼續完成《史記》

司馬遷對漢武帝說了什麼話?慘遭宮刑之苦後繼續完成《史記》

司馬遷他不畏皇權,確為李陵仗義執言,卻被漢武帝遷怒而遭受宮刑的事蹟,代代相傳!在這樣的境遇下,司馬遷依然寫出了被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於是,一代又一代的國人為司馬遷鳴不平,稱他被罰宮刑,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可是當學者全面盤點那段歷史,司馬遷因為李陵遭受宮刑,真的冤枉嗎?

司馬遷對漢武帝說了什麼話?慘遭宮刑之苦後繼續完成《史記》

司馬遷生於漢武帝時代,生於那個道家學說逐漸被邊緣化,儒術成為主流的時代。他有一位偉大的父親史學家司馬談,一個有能力有條件站在時代文化巔峰的人物,司馬談任太史令掌管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司馬談卻讓兒子師從孔國安、董仲舒等人習讀,這應當還有為兒子規劃未來人生的現實考慮大局已定,只有習讀才能走上仕途。

司馬遷對漢武帝說了什麼話?慘遭宮刑之苦後繼續完成《史記》

公元前110年。武帝劉徹舉行漢朝首次登泰山的風扇大典,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卻突然病危,臨終遺命讓司馬前完成《史記》,司馬遷垂其史命按漢制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職位,三年後38歲的司馬遷。繼任太史令,此後至48歲遭受宮刑前,司馬遷對本職事務外集中撰述史記,司馬遷或許自信已具備洞察歷史的能力,或許自信已足夠了解帝王心思,但是浩瀚歷史,無規律可循帝王心思飄渺難琢磨,司馬遷很快就要為自己的天真付出意外代價的,這個意外來自於李陵。

司馬遷對漢武帝說了什麼話?慘遭宮刑之苦後繼續完成《史記》

公元前99年李廣利率領3萬騎兵大軍出擊匈奴,飛將軍李廣之孫李陵率領5000步軍作為一支偏師同時出征。後來李陵碰到了匈奴的8萬騎兵,卻毫不畏懼奮勇作戰,給予了匈奴以重大打擊,但是最終寡不敵眾在彈盡絕源的情況下投降了匈奴,投降後發生了什麼呢?《史記》簡單的描述了一下,大致是朝廷聽說李陵投降匈奴,並且娶了單于的女兒就殺了李陵的家人。

司馬遷對漢武帝說了什麼話?慘遭宮刑之苦後繼續完成《史記》

《漢書》的記載卻要詳細的多,通過漢書我們知道李陵是主動請纓出擊匈奴原本。漢武帝以騎兵不足拒絕了李陵的請求,李陵卻毫不介意主動請5000步兵出擊匈奴率領如此弱小的一支部隊居然敢堅持出擊匈奴,這讓漢武帝覺得非常霸氣,因此自然而然就會對李陵產生極大的欣賞和期望,但是事實是李陵居然投降了。

司馬遷對漢武帝說了什麼話?慘遭宮刑之苦後繼續完成《史記》

可是司馬遷鎮定自若,洋洋灑灑的為李陵辯護,確認李陵沒有投降,並且將李陵和李廣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司馬遷做為太史令是一個負責掌天時星曆的官,而政治軍事外交這類國家大事可以說是跟司馬遷的職責沒有任何關係,中國有句俗話在其位謀其政,司馬遷對不屬於自己的職責管轄的事情,口若懸河,還專門和皇帝的想法背道而馳,可以說是犯了官場大忌。另外司馬遷拿來和李陵比較的是這位李廣利是對匈奴作戰的主力部隊主將,在戰鬥初期取得了一些勝利後,就遭遇了大敗。而且,李廣利的身份還比較敏感,司馬遷當著群臣的面將二人進行比較分明,就是公開罵武帝,貪戀女色,任人唯親,是非不分。

司馬遷對漢武帝說了什麼話?慘遭宮刑之苦後繼續完成《史記》

讚揚李陵的確惹得漢武帝顏面無光,然而批評李廣利卻是讓自視甚高的漢武帝徹底發作的關鍵。司馬遷原本是被判處死刑的,當時在西漢判死刑的人要免死有三種情況,一是有先皇頒發的丹書鐵券可以不死,司馬遷不是重臣,老將當然沒有,二是交錢免死,當時贖金已經提到50萬錢。司馬遷家裡困難,交不起那麼多錢,第3種就是宮刑代死這種刑法也叫腐刑,是對一個人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最大摧殘,對司馬遷這樣心境高尚的人更是莫大恥辱難以接受。

司馬遷對漢武帝說了什麼話?慘遭宮刑之苦後繼續完成《史記》

可是,司馬遷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為了寫完《史記》而選擇了接受宮刑代死,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都說司馬遷被宮刑,是因為武帝要司馬遷篡改歷史才導致武帝發怒,對司馬遷是以宮刑的。如今我們看到事實和傳言相去甚遠,太史公接受宮刑到底冤不冤?

司馬遷對漢武帝說了什麼話?慘遭宮刑之苦後繼續完成《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