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帮户亲帮亲 互助脱贫奔小康丨湘乡“打工妹”创业致富不忘家乡人

户帮户亲帮亲 互助脱贫奔小康丨湘乡“打工妹”创业致富不忘家乡人

带领村民在家门口脱贫致富的张元兰。

湘潭在线5月8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谷桔)轧轧轧……”走进湘乡市龙洞镇界牌村内秀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缝纫机的运作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忙碌着。在工人们中间穿梭检验产品的,就是这家服饰公司的老板张元兰。

正是张元兰和这个车间,带领着周边150多名剩余劳动力、残障弱势群体自力更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盘着头发的张元兰,穿着朴素,笑容清澈,给人的感觉十分有亲和力,做起事来则十分干练。张元兰与丈夫婚后在广东一家内衣制造厂打工,因其执着认真,从普通工人一步步做到班长、主管,最后升为月薪近万元的厂长。

2015年,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揣着从老板那里借来的25万元资金,张元兰和丈夫回到老家创业。就这样,内秀服饰有限公司诞生了,它成了张元兰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也成了周边村民脱贫致富的基地。

打工的这段经历,让张元兰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也正因为如此,建厂之后她总是设身处地为工人们着想,想方设法利用公司的平台为周边村民服务。在给公司定位时,张元兰就总结了“三个一”,即搭建一个平台、带动一批姐妹、传递一份温暖。具体来说,就是以内秀服饰公司为阵地,依托市、镇妇联组织,积极推进“妇女之家”建设,打造交流学习平台。在公司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始终不忘带领身边的妇女姐妹脱贫致富。履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努力以女性独有的细腻视角,向弱势群体传递关爱,让他们在幸福路上不掉队。

张元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目前,内秀服饰公司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50余人。以往在牌桌上消磨时光的村民,如今成了为工作奋斗的职业工人,所在的“界牌村”名副其实成了“戒牌村”。

“这份工作很适合我,大家也都对我好,我现在很满足。”48岁的曾江卫是内秀服饰公司的一名工人,负责给蕾丝内衣装钢圈,并剪去多余的线头。内衣制作有许多工序,她只需坐在固定的地方专注做手工,其他工人还会帮她搬运加工材料和成品。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对于曾江卫却来之不易。因为早年受伤,她双腿膝盖以下部分失去了知觉,并有多种疾病缠身,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可曾江卫很想自力更生,她曾经试着养蜂、在家制作手工艺品等,最后都没能成功。在当地妇联干部的沟通下,远在湘乡市潭市镇九仑村的曾江卫来到了内秀服饰公司。

“曾大姐的腿不太方便,双手却很灵活,我们可以扬长避短,让她专门从事手工制作。”张元兰说。在内秀服饰公司,曾江卫每个月能拿到2300元的保底工资,加班费另外计算。生活中张元兰也给了曾江卫额外的关照,不仅提供了配有空调的独立房间,还经常给曾江卫送早餐,在房间里储备干粮、鸡蛋等。

不只是对于曾江卫,界牌村许多村民都在内秀服饰公司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坐标”。

李细辉是龙洞镇建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公公患有肝硬化,婆婆患有膀胱癌,丈夫也因意外摔断了手,全家生活就靠李细辉一个人支撑。自从在内秀服饰公司上班后,李细辉每月有约4000元的收入,“能在家门口上班,既不用风吹日晒,又能及时照顾家人,真的挺好!”

今年20岁的小冯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内秀服饰公司为他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张元兰还手把手地耐心教导其制作方法。

……

由于安置了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张元兰和她的内秀服饰公司在当地远近闻名,不仅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党委政府的关注。2013年,该公司被龙洞镇政府设为“就业安置基地”。2016年,湘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湘乡市财政局将其设为湘潭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基地”。2017年,湘乡市妇联将公司设为“湘乡市女性创业就业基地”。

2018年,张元兰又有了新的身份——湘乡市第六届妇联执委委员,她的肩上又多了一份社会责任。在专注于产品制造的同时,张元兰也下决心给更多的兄弟姐妹撑腰,帮助大家在脱贫致富路上越走越顺畅。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