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第三季大幅負增長 刺激手段用盡效果不佳 未來堪憂需奇招

江湖上,老大和老二爭鬥時,老三往往受益,原因在於,要麼雙方爭相拉攏老三,紛紛拿出好處許下重諾,要麼兩敗俱傷,老三得利。

日本經濟第三季大幅負增長 刺激手段用盡效果不佳 未來堪憂需奇招

老大老二爭鬥 老三沒落到好

然而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在這輪中美經貿摩擦中,未得利,反受損。

12月10日日本公佈的第三季度GDP修正值顯示,經濟的萎縮程度要比預想中嚴重得多:實際第三季GDP同比去年同期跌2.5%,這是2014年第二季以來最大跌幅,遠慘於預期。

按經濟學上的定義,只要日本第四季繼續負增長,就會被界定為衰退。安倍經濟學三支箭,曾經寄予厚望,為何仍擺脫不了經濟衰退的邊緣呢?

日本經濟第三季大幅負增長 刺激手段用盡效果不佳 未來堪憂需奇招

安倍經濟學三支箭曾被寄予厚望

從數據上看,原因很多,如:企業設備投資大幅回落,自然災害影響出現,上調消費稅等。

安倍經濟學三支箭的本質,是貨幣幣值,然而日本央行多年來不惜一切地放水,截止目前的結果,依然是毫無起色。

加上歐美形勢不樂觀,德國意大利第三季經濟也是萎縮,法國騷亂有擴大勢頭,加上美國威脅要對汽車加徵關稅,特朗普已經嚷嚷多次,隨時可能動手。真的對汽車動手,日本經濟將更難。

日本經濟第三季大幅負增長 刺激手段用盡效果不佳 未來堪憂需奇招

日本經濟需要出奇招

日本央行上月公佈的數據,也值得重視:買債規模日益擴大,截至十一月,持有的總資產已達553萬億日圓,超越了截至六月止的整體國內生產總值552萬億日圓。第三季經濟再來個倒退,意味著央行總資產更加大於GDP。

這是啥意思?簡單講,這說明了日本的經濟總量,是日本央行拿鈔票買起來的。按理論,這應該能刺激通脹,但日本十月份的通脹僅1.4%,無法達到央行定下的2%目標。如果經濟再負增長,甚至衰退,顯然還需要放水刺激。

已經大放水,數據顯示還要放水,這反映央行大量印鈔,並未留在日本國內。究其原因,日本大型企業,已經將最賺錢的生產線搬到了海外,人口老化,本土經濟缺乏活力,日圓貶值刺激出口根本無濟於事。

還能繼續印鈔嗎?截至11月10日,日本央行持有的國債已達456萬億日圓左右,2013年4月首次寬鬆政策時,僅125萬億日圓,印鈔真是巨量啊,然而效果不佳。參照美國,美聯儲總資產佔經濟總值僅20%,歐洲央行總資產佔經濟規模約40%。反觀日本,已經超過100%。

如果把所有責任按日本政客的說法,全怪罪自然災害,第四季不會負數,勉強有增長,那明年也極度困難,因為第四季起,已經上調消費稅,大宗消費該逼出來的,已經出來了。

日本經濟第三季大幅負增長 刺激手段用盡效果不佳 未來堪憂需奇招

三支箭效果不佳

除了日本,經濟第三季大幅負增長,刺激手段用盡效果不佳,未來堪憂需奇招,另外兩大印鈔經濟體,美國和歐盟情況也不妙。

美聯儲局自2015年12月以來,已累積加息八次,並縮表減持債券,但目前平均利率僅2釐左右,遠不及金融危機以前平均5釐的正常水平,目前礙於股市震盪,出現加息阻力,欲停止加息。歐洲央行更投鼠忌器,敢不敢停止量化寬鬆,進入加息週期,十分糾結。

2008金融危機已經十年,好不容易去年全球同步經濟增長,本以為可以退出非常規金融政策,不料今年各種意外,中美貿易爭鬥,伴隨了一整年。

未來,美歐日央行,應對經濟放緩的措施有限,只能被迫繼續放水,但是,放水,放著放著,一旦通貨膨脹突然比刺激效果先出現,將陷入滯脹的更痛苦的困局。

所以,國際經濟大環境,反過來,又加重了日本刺激經濟增長的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