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甲骨文裁員、樂融letv做不大、德雲社吳家募捐爭議、節日裡的杭州

【朋友圈】甲骨文裁员、乐融letv做不大、德云社吴家募捐争议、节日里的杭州

【甲骨文裁員本就躲不過】

甲骨文中國裁員900多人,本就躲不過。前年以來,每隔半年,它全球都裁一輪。

雲化轉型已非常緊迫。雲計算業務與亞馬遜、微軟差距較大。財報裡,甲骨文雲計算業務跟許可證業務放一起,雲服務很小。

甲骨文不是沒意識或基礎。事實上,2010年埃裡克森就很清晰表達過。但是,那個週期,它的系列收購,維度仍在傳統ICT。後來又經過較長的整合,成為一家軟硬一體且兼有諮詢、服務、工程體系的巨頭。

最近3年,甲骨文它一面將傳統部分遷移雲端,另一面持續收購、投資。加上前幾年的一輪,只看要素,是比較完整了。它也有自己獨立的雲計算基礎架構。

但它數據庫強,雲平臺基礎架構、存儲等比較弱。另外雲計算要素看去完整,其實並沒有真正整合為系統化的支撐體系,也沒有細化結構,內部組織架構也還在調。

埃裡克森去年退到幕後,讓出了CEO崗位。但實際上仍沒有真正放權。

他似乎有擔心:他現在擔任董事長兼CTO。

這兩個角色放一起,看著有些怪。其實反映了緊迫感:就是傳統業務讓兩位聯合CEO頂著,他在盯全局、方向以及技術體系。

但他本人畢竟已經70歲,不可能兼顧細微。尤其技術團隊,他的思維可能影響其他人。

我預判,甲骨文接下來一年應該會發生重大人事變化:CEO或CTO,甚至兩者都會。

這次中國裁撤研發中心,影響最大的是中間件與軟件開發部分。。部分業務轉移美國,但同時強化雲計算基礎架構部分,還有AI佈局。據說還會有收購案。

甲骨文全球147000多人。。它的業務從軟到硬,還有諮詢、服務、工程團隊,看去是個軟件形態,其實,相當程度上是一個人力密集型的公司。

雲計算、AI時代,不是靠人才堆疊就好。甲骨文的人力精簡,可能會持續好幾年。

不過,中國這輪裁撤,應該也是以退為進吧。它的數據中心去年剛剛落地中國,與騰訊合作。這裡面有大國對數據的監管,包括服務器屬地管轄。亞馬遜、蘋果也都曲折落地。前幾天亞馬遜本地電商入口業務退出中國,但寧夏中衛數據中心不會。當然還有其他服務仍會堅持。

不過,這類佈局整體效能發揮一定很有限。畢竟你的業務不可能有太深的落地。

埃裡克森去年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附和主持人說,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我認為,他不過是討巧美國當局罷了。

因為,甲骨文的雲化、AI轉型,伴隨的是基礎設施與垂直行業的滲透、它想直接落地中國很難,海外都有複雜的監管,行業落地沒那麼快。相對來說,它的母國美國市場更具一些確定性。埃裡克森有必要向美國表達迎合。

當然,甲骨文並非孱弱之流。埃裡克森像個浪子,其實相當穩健。他幾乎跟所有軟件巨頭都打過官司。當年他還特意在微軟比爾蓋茨家對面買了房子,並在窗口加了一挺機槍,直接瞄準比爾蓋茨。

我覺得,一旦度過整合、重組、定義階段,甲骨文仍有它的力量。

我們說,“去IOE化”喊了好幾年了,甲骨文在中國確實面臨很大壓力。海外也有類似趨勢。但ICT技術的演進仍有它嚴格的進化機制,不是所有東西都是推倒重來。

【樂視letv改成樂融letv,照樣做不大】

【朋友圈】甲骨文裁员、乐融letv做不大、德云社吴家募捐争议、节日里的杭州

樂視letv成樂融letv,也是很難壯大。這層跟賈躍亭不賈躍亭沒關係。。

過去還可以歸結為廣電監管導致這類服務帶有閹割特徵,其實,這個市場就算放開也不會有大成。還有就算多重技術路徑都允許兼容也不會有更大效果。

一是這個領域終端消費頻次低,整體出貨也有限。直接想從硬件環節賺大錢,幾乎不可能。

二是肯定會想從內容運營、應用或娛樂服務中要利潤,就是複製移動端類似的商業模式。

但是無論前置收費還是後置收費,內容本身與打開率都支撐不起巨型企業。

廣告會有一定的效應,如果終端激活數量,家庭用戶有一定規模,但也不可能成就巨頭。

有人可能寄希望於殺手級應用。。但是決定它的價值的,仍不是形式完美的商業模式,而是社會變遷,一個家庭到底有多少人天天在家看電視。其實我們連在一起吃晚飯的時光都少了。

三是可能寄希望於4K、8 K還有AI,還有社會化應用之類,再搞成智能家庭入口。。但電視也不可能是唯一入口,可替代的終端很多,路徑也有替代,語音、遙控器、虹膜、手勢還有誇張的意念。。。 終歸可以分流。

最後角逐的就是:

1、看誰有相對完整的智能化體系,終端網絡運營能力,這個比拼的不是單一的電視或內容。。

2、你可能得忍受一個根本賺不到大錢的商業模式。

整體它比拼的是生態體系,你需要有比較出色的轉化機制。

【德雲社吳家募捐爭議】

官媒開始批判德雲社吳家媳婦。某評論員文章裡有這樣一句:“得個腦溢血也募捐······”

這其實能掩蓋很多。比如醫療保障,尤其大病醫保。

不要說普通家庭,名人家庭也這樣不安或恐懼。它反映了整個社會的壓力。

大病醫保,根本沒有真正普惠的機制與平臺。當局自己解決不了,而平臺參與,現行約束下,根本沒能力做到真實審核。

所以,事件爆發,官媒也只能將冒頭指向吳家媳婦。根本沒法做出真實反思,就是如何讓民眾過上免於恐懼的生活。。

其實,很多時候,百姓生重病雖然帶來極重的負擔,也不是完全要依賴真正的金錢保障,大病帶來的心理負擔更重。醫療保障也不是完全能保障所有人都不承擔什麼成本,但若連形式上都無法做到讓民眾心理安穩,就比較麻煩。

水滴籌們是不敢喊出自己在做大病醫保的。這是違規。它又不能說自己純做公益,強調最多的是,自己做的是基於技術與數據的平臺。醫保形式只是個補充。

想說,這種機制下,水滴籌們說不可能真正消除運營風險的。這次創始人沈鵬的回應裡,既有輕描淡寫,又有無奈。

水滴籌前段恰恰來了一輪非常密集的傳播。它多次強調風控,披露數據。吳家的案例,對它來說,來得太及時了。

平臺是難做到所有信息都審核到位,但是有些明顯可以做為數據預警、為審核提供決策的信息——比如人的社會身份——也那麼輕鬆被忽略,平臺真實風控很難說過去了。這裡不是說名人不能募捐。想說名人本身就是有質量的數據。

吳家案例有利於水滴籌擴大影響力。過上一段,大家都會忘記。但實際運營中,未被發現的漏洞,恐怕不止吳家案例。慢慢下去,這案例對它是一種風險提示。個案累積多了,難保不出大事。。當初P2P也是個案最後成氾濫的整體行為。平臺提這個詞都敏感。慢慢下去,類似的募捐平臺,一定也會滋生黑產鏈條。

【邱慈雲出任新昇CEO】

原中芯CEO邱慈雲出任上海新昇CEO。

邱慈雲之前曾轉戰過臺積電、中芯、華虹NEC、Sillterra。。後來二進中芯,前年出來。

邱業界口碑甚好。當年,張汝京跟我分享過他最欣賞的兩個運營好手,一個是邱,另一個是臺積電的劉德音(“德音”一詞出自《詩經》)。他一度也動過挖角劉的心。

這一人事變動還說明一點,儘管最近10年大陸半導體有了不錯的發展,也正處於新一輪黃金週期,但是,半導體業高端複合型的人才,尤其行業領導者其實仍很匱乏。大陸不缺工程師,也成長起來一批中高層,但這個崗位既需要很深的技術背景、管理與運營實踐,還要有更為國際化的視野,此外其他財技等素質也要求也很高。這個行業的CEO,過去很少有純商業領袖。。最近幾年有了一些,包括英特爾這類巨頭,這背後有產業變遷的背景。

這兩年,總有人覺得臺灣地區已經被超越。一些群裡,談到臺灣地區半導體業,滿是輕視。

2016年,華為徐文偉在回答我問題的時候(我以臺積電為例),他說臺灣竹科過時了。

其實我們很多環節依舊很弱,一些進步被誇大太多。

中國半導體業還是要回到基本的工業立場來,這個環節仍是最大瓶頸,多種前沿科學、設備材料、生產製造。幾年來,本地炒作很多設計與方案的環節。。包括少數看上去牛逼、幾乎每天都有新聞、實際上仍不過一個開頭的當紅公司。

當然也有一些新的信號。。其實互聯網巨頭也正在跟半導體制造業建立深度合作。。。。知道一些進展,不適合披露,但三年內可能就會有比較明顯的一個趨勢。

【節日裡的杭州】

一南一北兩個五四青年,痛斥此刻的杭州,像是癱瘓了一樣。。

節日裡,一個西湖幾乎能引來一半以上人流。。也給這個城市帶來一半以上治理難題。跟它恰恰處於市中心位置也有關。

在廣州哥們眼中,杭州待一兩天還舒服,住上五天就很麻煩。各種服務都不夠精細。。

北京哥們說,每次來到杭州就憋得慌。。我沒理解他到底憋哪裡了。。。

杭州地鐵缺乏環線,加上一條江,導致不是繞路就是人流都很難真正躲開市區。。幾條幹道堵得厲害,繞城高速更嚇人。。

我也覺得,你只要一進地鐵跟高鐵站,差距就出來了。。虹橋高鐵管理、服務,與周圍設施的協同還是最精細。。

可能還得跳出市區看。

地圖上,杭州的區位,因為一個江河口、出海口的“灣區“形態,決定了它是華東沿海鏈接南北東的壓力最大的節點城市。古代,把寧波與舟山群島納入,也是海洋文明發達的區域。前不久,有人寫浙江經濟如何在一個資源匱乏的環境中崛起,強調了“資源匱乏”逼出來的人的開放意識與創業精神,其實就區位與基本生存條件來說,浙江哪能算“資源匱乏”區域呢?“資源”這個概念你不能理解為“能源”概念。浙江絕對算不上資源匱乏的區域,它甚至是沿海區域中最靠前的省域。當然文化軟實力上也一直是。

這塊凹進來的灣區,延伸到內陸,在評論家朱大可那裡,像是女性生殖器官。他本來想謳歌江南婉約溫潤與神秘的文化地理氣質,結果渲染出一種感官性的妖魅。

當年,南宋王朝偏安於此,定是自然地理、經濟地理、歷史地理、人文地理決定的結果。當年,從供應鏈來說,任何北方異族陸上殺過來,經過黃河、中原、長江幾輪攔阻,都會被挫去許多銳氣。

但是,這種區位對於杭州來說,也是麻煩。。它缺乏縱深。錢塘過短,上海近代快速崛起跟長江隱含的帶狀縱深有關。加上海上通路大開之後,上海轉口貿易大增,遮蔽古代杭州、寧波的影響力是必然的。。

偏安文化、缺乏縱深的區位優勢,導致杭州與主流文化的博弈中,既有遺老氣質,又有一種抑鬱的風格。

但相比上海這類城市,杭州的自然地理景觀要比上海顯得更有韻味與積澱。你想在中國找一個與杭州自然地理近似的城市都很難。。上海則一直給人一種距離感,除了城市景觀與長江出海口,直覺上,它缺乏明顯的自然景觀形象。對於外來人口來說,杭州反而顯得更親和。

當互聯網與數字經濟打開之後,杭州的這種矛盾性就有了更大的疏通價值。過去幾年,媒體視野裡,它與上海之間持續發生一些博弈,尤其基於“馬雲”這個符號生成許多話題,就不是偶然。

但自然地理是不可能真正顛覆的。只有每一輪變革也會生成新的形態。這樣的杭州,其實也是個過渡的形態,它一面讓北京青年人感覺憋得慌,一面讓廣東青年覺得像是癱瘓掉,就不那麼偶然。。

當然,在我這樣粗相的過氣青年看,此刻的杭州,恰恰是它開放魅力釋放的週期。溫潤的西湖,並沒有被權力區隔為平民無法接近的政治地標,而是生活地標,無論外部如何亂甚至局部癱瘓,反映的正是它的生命力,長三角甚至更大範疇的區位中,它有潛意識的抗爭與突破吧。

5月4日

夸克,最小的粒子,微末的洞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