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彩旦张翠萍

淮剧彩旦张翠萍

□ 缪 明

淮剧彩旦张翠萍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涟水淮剧团上演了一出折子戏《珍珠塔》,此戏一经公演就轰动涟水,响遍上海及淮扬泰盐阜地区,成为涟水淮剧团传统保留剧目。演这出戏的都是年龄不超过16岁、进入涟水淮剧团才经过四个月短暂集训的小淮班演员。在这出启蒙戏里, 15岁的彩旦张翠萍饰演姑妈方氏,她唱腔稚嫩,表演灵动机巧,把方姑妈虚荣势利、喜欢自夸、吝啬刻薄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令观众耳目一新。

在戏剧行当“生旦净末丑”里,彩旦属于旦角却归于丑行,表演起来难度特别大,一般都先由演过小旦、花旦或者青衣的演出经验丰富、具有深厚艺术素养的演员改任。而张翠萍生性泼辣顽皮、喜欢说笑、能唱能跳、胆大不怯场、聪明灵慧又具表演天赋,初出茅庐就深得施富鹏、颜晓琴夫妇等上海来的老师赏识,在角色选定时颜小琴大胆将她定位为彩旦角色。

张翠萍出生于我县唐集街,父母都酷爱戏剧,闲暇时喜欢哼上几句淮剧段子,受父母熏陶,张翠萍自小就喜欢唱歌跳舞。五年级时张翠萍参加全县中小学文艺汇演,演唱的京剧段子《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博得观众热烈掌声。演出后,时任县文教局分管文化的副局长鲍泽民当场问她想不想到涟水淮剧团来唱戏,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想,我做梦都想!”这个回答引得大家哈哈大笑。1979年剧团招录演员,张翠萍如愿以偿,被县淮剧团小淮班录为学员。

从上海聘请来的施富鹏、颜晓琴夫妇等老师,看张翠萍既有表演天赋又有吃苦耐劳精神,更有钻研戏文的韧劲,就着意培养她。1980年县淮剧团排演《花打朝》,剧团决定让张翠萍饰演剧中文武彩蛋程咬金夫人程七奶奶。

当张翠萍画完装照着镜子一看,程七奶奶头戴大白头套,夸张地画两个红彤彤的大嘴巴,羞得她一边嚎啕大哭,一边拼命把头套向下撕,用手涂抹红脸蛋,跺着脚连说:“不演!就不演!”施富鹏老师就逼着她演,懈怠时还用骑毛驴的道具皮鞭子“教训”她,颜晓琴虽心疼她却也还哄着她演。不光要演,还要演好,恩师们对她的演出在细节上严格把关,单单程七奶奶吃鱼这个动作,颜晓琴老师就不厌其烦地教她数十遍,骑毛驴这段戏,施富鹏更是对她费尽心血,《花打朝》最终成为张翠萍的成名戏。

该剧当年在县人民剧场首演,正值县里召开三级干部大会,观众除县里主要领导还有各公社和大队干部,张翠萍滑稽搞笑和高超的演技不时激起观众雷鸣般掌声,演出结束后,时任县委书记倪克俊、县长孙步坦等主要领导走上台和她拍照留念。《花打朝》先后在上海及淮扬泰盐阜地区巡回演出。光在上海中心剧场和国棉31厂等地就演出数月,几乎场场爆满,有的戏迷为了看她这“小孩”演程七奶奶还连看数场。

张翠萍能适应各种戏剧角色的转换。1983年剧团集体到盐城艺校进修,艺校排演《莫愁女》时让张翠萍扮演风骚旦邱彩云,在随团老师戴大宝和艺校老师精心指导下,她恰如其分地演出了邱彩云的用尽心机、阴险毒辣和争风吃醋,时任盐城艺校的施洪钟校长连连夸她嗓音好,有穿透力,没有一点点彩蛋的痕迹。张翠萍在表演艺术上不断挑战自我,1983年县淮剧团在上海学戏并请上海淮剧团排演《母与子》,为选饰演晚妈桂珍角色,老师们费尽心机,最终选定张翠萍。她毕竟是个刚满二十岁的姑娘,没有做母亲的经历,因而很难入戏,但是在老师指导下,她深入生活、虚心学戏、研究剧本人物形象,最终成功地塑造了晚娘这个戏剧形象。该剧在上海及淮扬泰盐阜各大剧场和乡镇演出,得到专家和观众一致赞扬。上海《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对她做了专题报道,她还获得当年淮阴市戏剧表演一等奖。

演戏给张翠萍带来快乐和荣耀,也给她留下许多病痛。1992年,积劳成疾的张翠萍不得不离开她挚爱的淮剧舞台,转行到五岛湖公园管理处。虽在剧团仅有十三年,却成功饰演了《张四姐下凡》中的张四姐、《悲欢泪》中的杜瑞云等角色,在《女太子》中反串小生,还在《双疯记》《郑巧娇》《乞丐县令》等数部戏中担任花旦、彩蛋等角色,数次获得省市戏剧表演奖。

张翠萍虽然离开正规演出剧团,但她始终心系淮剧,致力于淮剧非遗文化遗产传承。退休后受聘我县军民小学淮剧社团老师,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学校淮剧社团成为淮安市中小学非遗传承的一张名片,多次在省市县社团观摩活动中获奖。

为弘扬淮剧艺术,张翠萍还与志同道合的淮剧票友组织“芳鸣艺术团”,足迹遍及城市乡村,倾心普及淮剧艺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家乡建设新成就。“芳鸣艺术团”先后多次荣登市县戏剧大舞台,录制电视戏剧节目。

淮剧彩旦张翠萍


淮剧彩旦张翠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