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家:多吃蔬果可降低多種疾病風險,教你如何吃蔬果

在現代化的快節奏生活方式下,越來越多的人會傾向於選擇各種各樣的“方便食品”來草草應付,傳統的飲食模式逐漸向高熱量、高脂肪、低纖維的西方飲食模式轉變。這些不健康的飲食模式往往是通向心腦血管疾病的橋樑。

快餐式飲食以滿足口腹之慾、填飽肚子為優先,常會忽略果蔬的攝入。看似可以在三餐中省略的蔬果,會令有些朋友認為一兩天不吃沒事兒,過後再補回來就好,其實不然,蔬果在我們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長期缺乏蔬菜水果的飲食模式會給我們帶來非常多的健康隱患。

調查顯示,我國居民蔬菜攝入量低,水果攝入長期不足,已成為制約均衡膳食和導致某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的重要原因。

營養學家:多吃蔬果可降低多種疾病風險,教你如何吃蔬果

每年五月的第三週是中國營養學會發起的“全民營養周”,旨在宣傳營養健康理念,倡導健康生活。2019年全民營養周的主題為“合理膳食、天天蔬果、健康你我”,為呼籲公眾增加每天的果蔬攝入,降低不均衡膳食結構增加的超重、肥胖及慢性病的發生風險。

蔬菜水果裡的小秘密

蔬菜和水果種類繁多,它們富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還含有許多抗氧化的營養素和植物化學物。新鮮蔬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蔬菜裡還含有較多的葉酸,同時也含有較豐富的礦物質,如鉀、鈣、鎂、磷、鈉、鐵等。但值得注意的是,綠葉蔬菜雖然含有較豐富的鈣和鐵,但也含有草酸,會影響食物中鈣和鐵的吸收。

蔬菜和水果中還有許多特殊的有益物質,就是植物化學物,如胡蘿蔔中的類胡蘿蔔素、硫代葡萄糖苷;白菜、甘藍類含有芥子油苷;蔥蒜類含有含硫化合物及一定量的類黃酮;茄果類含有番茄紅素;漿果類如藍莓、桑葚、獼猴桃等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和多酚類物質;柑橘類如檸檬、柚子、橘子等富含類胡蘿蔔素和黃酮類物質。別小看蔬果中富含的這些植物化學物哦,雖然它們不能為我們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增強免疫力、甚至抑制腫瘤發生的大作用。

科學研究顯示,增加蔬果的攝入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增加蔬菜的攝入還與食管癌和結腸癌的發病風險呈負相關。

營養學家:多吃蔬果可降低多種疾病風險,教你如何吃蔬果

如何選擇蔬果?

1、選新鮮的。購買的時候儘量選擇新鮮的蔬果,長期放置會導致部分營養素的流失,水分丟失也會使口感欠佳。此外,蔬菜因長期放置發生腐爛時,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對人體健康有害。

2、辨色識菜。深色的蔬菜指深綠、橘紅、紫色蔬菜,如油菜、胡蘿蔔、紅莧菜、紫甘藍、西紅柿等,可以作為營養素與植物化學物豐富的表現,這類蔬菜富含β-胡蘿蔔素和植物化學物,可以為我們補充一定量的維生素A。在購買的時候,儘量選擇多種不同顏色的蔬菜,可以增加我們攝入食物的多樣化。

蔬果的貯藏、加工、烹飪小技巧

貯藏:蔬果的水分含量很高,組織也比較脆弱,因此容易發生損傷和腐敗,因此保持蔬果的新鮮度是合理貯藏的關鍵。具體要求應根據不同的蔬果品種而定。一般適宜的溫度是10℃,在這一溫度下,既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又不易是蔬果間隙結冰,導致冰融時因水分溢出造成蔬果腐敗。

營養學家:多吃蔬果可降低多種疾病風險,教你如何吃蔬果

加工:前面提到的綠葉蔬菜含有草酸,會影響食物中鈣和鐵的吸收。草酸是一種有機酸,可以溶解於水中,爆炒或水焯可以破壞蔬菜裡的草酸。此外,常見的蔬菜製品有各種醃菜,在醃製過程中會造成營養素尤其是維生素的大量丟失,且鹽醃菜還鹽量高,多吃會導致攝入過多的鈉,對健康不利。

烹飪:水果一般洗淨後直接食用即可,某些蔬菜如西紅柿、黃瓜等也可以洗淨後食用,可最大程度地保留其中的營養素。其他種類的蔬菜一般情況下應先洗後切。急火快炒也可減少營養素的流失(但注意豆類蔬菜如四季豆則要充分加熱後才能食用)。現炒現吃,避免反覆加熱。因為炒好的蔬菜放置的時間過長會引起亞硝酸鹽含量的增加,營養素也會進一步流失,不利於人體健康。

指導專家: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營養科譚榮韶主任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營養科李春蕾醫師

通訊員:孫冰倩、胡穎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