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18年&19年q1总结:政策继续加码,行业洗牌后有望轻装前行

医药行业2018年&2019一季报总结:政策继续加码,行业洗牌后有望轻装前行

机构: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冯

行业整体向好,减值损失导致净利下滑:2018年医药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532.79亿元,同比增长19.99%,创下了近5年来的新高,表明行业整体持续向好;然而,归母净利润960.40亿元,同比下降10.07%,最近5年来首次出现了下滑;扣非净利润829.51亿元,同比下降0.43%。营业收入的高增长与扣非净利润的下滑形成了显著反差,主要由于2018年会计减值测试规则趋严,不少公司计提了大笔的资产减值损失,如商誉减值、存货跌价等;归母净利润的增速与扣非净利润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2017年部分公司(如丽珠集团)产生了较大的非经常性收益所致,我们预计2019年将回归正常水平。2019Q1实现营业收入3986.67亿元,同比增长17.45%;归母净利润335.43亿元,同比增长13.28%;扣非净利润284.90亿元,同比增长3.59%。整体来看,2019Q1的增速虽然仍维持了平稳增长,但较2018年略有下降,扣非净利润增速更是远低于2018Q1的增长水平,我们认为国内整体经济下行是主要动因。

行业内部持续分化: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内部持续分化。在营收增速方面,2018年生物制品和医疗服务领跑整个医药行业,2019Q1除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板块偏低外,其他板块增速相近;在毛利率方面,2018年和2019Q1生物制品板块均位列第一,化学制剂板块紧随其后;净利率方面,2018年和2019Q1生物制品均高居榜首。(1)化学原料药:近年环保监管趋严,原料药供应端收紧,2016-2018年维生素等产品经历了一轮价格上涨,板块的营业收入也相应增长,目前价格已回调,导致2019Q1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下滑。(2)化学制剂:医保控费是本轮医改的大方向,调整终端用药结构,持续利好研发创新能力强、拥有临床价值明确的品种的公司;同时,监管层推行带量采购模式的决心非常坚定,未来仿制药的价格将逐步下降,但考虑到目前带量采购品种的覆盖面还不广、药企完成大部分药品的一致性评价也还需要时间,我们认为带量采购大面积推广的时间周期会比较长,短期内对大部分企业的业绩影响有限。(3)中药:行业整体受政策打压,板块发展压力较大,但云南白药、片仔癀等消费属性较强的品种仍有发展空间。(4)生物制品:“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已经告一段落,重磅疫苗的上市有望为行业增长提供较强的助力。(5)医药商业:医药流通行业持续并购整合,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零售药店强势崛起。(6)医疗器械:行业较为分散,国产器械进口替代是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带量采购模式在医疗耗材领域推行已是箭在弦上,政策出台以后会对相关产品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7)医疗服务:龙头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拉动板块整体景气度。

投资建议:建议积极关注医药创新龙头恒瑞医药(600276.SH),国内脱敏行业的引领者我武生物(300357.SZ),药物发现CRO和小分子化药CMO双领域龙头企业药明康德(603259.SH),研发进度领先、临床数据优异、产品线丰富的单抗药物龙头企业复星医药(600196.SH),产品布局合理的生长激素供应商安科生物(300009.SZ),研发实力雄厚的老牌疫苗企业康泰生物(300601.SZ),经营困境有望逆转的人福医药(600079.SH)和海正药业(600267.SH),核药稀缺标的东诚药业(002675.SZ),专注肝素领域的健友股份(603707.SH),临床前CRO小龙头昭衍新药(603127.SH)。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达预期,行业性事件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