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惨的盗墓贼,在墓葬里遭遇了什么?到底是谁害死的?

历史公元


随着《盗墓笔记》、《鬼吹灯》系列小说的大火,许多改编的影视作品也逐渐丰富起来。比如前一阵非常火的网剧《怒晴湘西》,可以说是一部改编的良心作品,笔者也是专门开了VIP去追剧的,瓶山奇遇着实令人称奇!六翅蜈蚣,怒晴神鸡,湘西尸王……更是令人毛骨悚然。那么真实的盗墓者,真的会遇到如此多的怪事吗?

作为一项特殊的行当,盗墓在历朝历代都吸引着众多江湖异士前赴后继,乐此不疲,有人从此发家致富,也有人下场悲惨!近年来最惨的一伙盗墓贼是2009年皖苏交界的大云山盗墓案。

这次盗墓活动共14人参加,属于团伙作案。从2008年四月开始到2009年一月案发,这伙人一共筹备了长达9个月时间,不仅一无所获,最为悲惨的是,就在墓道即将成型之时,负责开挖墓道的四人却在墓道中离奇死亡!案发之后,剩余的十人全部落网!

本案共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2008年4月-6月),盗墓团队由一个十人团伙组成,分别是赵建新、毛卫星、张寅、顾忠建四人,以及身手不凡的“河南帮”四人,以及另外两名江苏金湖当地人。赵建新是江苏当地人,对皖苏交界的大云山存在墓葬深信不疑,在2008年初,他与好友毛卫星以承包工程找来了张寅、顾忠建两人,在赵和毛的“洗脑”下,张,顾二人同意一起盗墓。他们找来了更加专业的“河南帮”四人以及两名熟悉大云山地形的当地人,这样,一个十人盗墓团伙就组成了。

然而,他们在筹备了两个月的时候,即2008年6 月时,他们的行踪被同为盗墓团伙的“吴四”等四人发现,经过一番谈判,赵建新同意这四人加入他们的盗墓队伍,这样一个十四人盗墓团伙就形成了,直到2009年1月事发,此为第二阶段。

这个团伙相当专业,装备精良。洛阳铲,炸药,鼓风机,通讯器等一应俱全。洛阳铲用来探 墓,炸药开洞,鼓风机防止缺氧,通讯器用来单线联络。可谓是用心良苦。

不仅如此,他们的分工相当清楚。张寅,顾忠建负责望风;毛卫星负责后勤补给;赵建新担任总指挥;背土打杂的人分工明确。而最核心的挖洞任务就交给了来自河南的盗墓“四人帮”,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四人也走上了真正的不归路!

随着工作的进展,一条直径一米,垂直深度10米,横向长度近30米的盗洞逐渐成型,然而,在2009年一月初的一个凌晨,在洞口放风的毛,顾二人却没有见到“河南帮”四人出来,平时他们都是夜晚工作,白天休息,到了凌晨,也该出来了啊!通讯器联络不上,只好进入洞中查看,没想到,这四人已经死在了洞中!赵建新众人顿时慌了神,以至于在处理尸体时被村民发现。一月四日案发,盗墓未成,却酿成四人丧命,10人落网的悲剧!

经过尸检,原来河南帮四人都死于墓下的毒气!由于大云山墓上方有一个大湖,众人挖洞时也是采取先垂直向下,再从湖底横向挖的方式,而由于湖下常年的沉积物产生化学反应,类似甲烷的混合气体最终将挖洞的四人置于死地!

在最后提醒大家,道路千万条,守法第一条。盗墓违法,生命可贵!


无笔史官


这是一则小故事,不知是真还是假,无论如何还是奉劝大家,盗墓是违法犯罪行为,不要以身试法……

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天,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基本建设,铁路、公路、工厂、楼房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地下勘探工作。在我国中西部某省份,一项铁路工程需要穿过一片农田,为了搞清楚农田下面是否有古代的遗址、墓葬,考古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面积先期勘探。结果发现这片农田下面分布有多座古代的大墓,于是,上报工程方,并拉上警戒线,准备在铁路施工之前对这些大墓进行发掘。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群外地的盗墓贼盯上了大墓,在一个夜里,两个盗墓贼偷偷翻越警戒线进入了墓区,还有一个盗墓贼远远的放风。不得不说,这批盗墓贼已经是老手了,打盗洞的水平非常的高,现在的盗墓贼大多用炸药来开盗洞,用洛阳铲把炸药打到地下,然后引燃,这样声音小,不容易引起周围民众注意,地下炸出一个空间来,在上面把土清走,人就可以下去了。就这样,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这两个盗墓贼就向下打进了将近7米深,已经马上就要到墓室了,这时候天刚蒙蒙亮,周边的农村也敢刚刚升起炊烟。早起的农民下地干活突然就发现了地里有一个洞,于是,已经知道这里有大墓的农民猜到了这可能是个盗洞,于是,他们赶紧将这件事情报告给了派出所。派出所联系了当地文管部门一起来调查这个盗洞,工作人员们没带绳梯,考虑到盗洞随时可能坍塌,也没有下去,在上面向着盗洞里面喊话,问有没有人在里面,盗洞里没有回答……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知道大墓已经被盗墓贼盯上了,必须尽快准备发掘工作,不能再等了,为了周围百姓的安全以及地下大墓的安全,盗洞也必须尽快填埋,并派专人把守。于是,当天上午,一辆推土机就把这个盗洞填埋了起来。结果,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当天下午,一个人到当地派出所投案自首,说自己是盗墓贼,还有两个同伙被埋在了盗洞里,派出所和文管部门赶紧去盗洞所在的地方,大面积挖开盗洞,这时候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挖掘机迅速地挖,但是,填好填,挖可就慢了,等到发现这两个盗墓贼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


原来这两个盗墓贼一直都在盗洞里,没有离开,警察在上面喊话的时候害怕被抓,也不敢应声,放风的同伙也是害怕被抓不敢出现,直到出了大事,没有办法才投案自首。

无论如何,这是一则悲伤的故事,或许也是盗墓贼的报应吧,但是,它又一次提醒我们,在法律面前一定要严肃对待,绝不能以身试法,违犯法律的人终会受到惩罚……

(盗挖康王墓的五个盗墓贼被绳之以法)

北大炉炉


其实对于盗墓贼来说,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影视剧里的盗墓)

挑一些有记载的盗墓贼的事情,让大家看看他们的遭遇。

《晋书》当中有一个很短的记载,细细想来毛骨悚然。说是上洛这个地方,有个名叫张卢的男子,已经死了二十多天,早就下葬了。有一个盗墓贼,可能觉得张卢的墓里有好东西,于是晚上偷偷挖个盗洞钻进去了。

然后,刚打开棺材,死了快一个月的张卢竟然又坐了起来,活了!

我们不知道当时盗墓贼吓成什么样,在《太平御览》之中,提到了这件事的后续。说是当地官员抓住了盗墓贼,虽然他最初的用意是可恨的,但是也误打误撞把“死者”张卢救了出来,算是有功劳了,打打屁屁算了。可见,盗墓贼应该是没被吓傻,而且把张卢救了出来。


如果说这个盗墓贼只是被吓了一次,那下面这帮盗墓贼,运气就没这么好了。

(《博异志》)

《博异志》当中记载,唐开元年间,有一个盗墓贼名叫杨知春,找了九个凶徒一起,去挖了一个大墓。这个墓里的陪葬品非常多,除了金银玉器之外,还有一些漆器古董,算是赚大了。更离奇的是,他们在其中一个墓室中,发现了一个玉棺,玉棺里躺着一个栩栩如生的女尸。

女尸不仅肤白貌美,而且穿的很漂亮,闻起来还有异香。玉棺的前面,放着一个银樽,里面是满满的美酒,几个盗墓贼争抢着把酒喝完了。然后,他们发现女尸的手指上戴着一个玉环,于是想弄走。但是一时间弄不下来,杨知春就说了,大家不要抢了,咱们都已经拿了这么多了,走吧!

但是这群盗墓贼不愿意,他们竟然抽刀砍断了女尸的手指,拿走了玉环。谁知道出来之后,一群盗墓贼觉得杨知春和她们不是一条心,准备抽刀把他杀了。结果他们竟然自相残杀起来,全部死了。杨知春害怕了,还专门去报官自首了。


当然,如果说上面的故事有可能是编的,那还有一些真实的事件可以说。

(大云山汉墓)

2009年初,有多名盗墓贼,在高手的指引下找到了大云山汉墓的位置,开始小心翼翼的挖盗洞进入墓室。就这么挖了很长时间之后,实在是着急了,最后一段用了炸药。

炸完之后进去两个盗墓贼探路,等了一阵子没见出来,又钻进去两个。结果,炸药消耗了里面的氧气,三个人活活的在里面憋死了,还有一个挣扎着爬出来也死了。剩下的人看出事了,赶紧全跑了。

文物部门赶来之后,发现这几个死掉的盗墓贼还没有进入墓室,距离墓室只有几米远……

这种因为意外死在墓穴里的盗墓贼,非常多。

还有一类更惨的,就是盗墓贼之间出现矛盾,被自己人害死的。比如在洛阳北窑西周墓的挖掘中,就发现了一个盗洞,盗洞底部有一具遗骸,明显是被砖块砸死的,估计这人把墓里的东西送了上去,上面的同伙不想让他上来了,直接扔了块墓砖……

不管怎么说,盗墓违法,而且非常危险。大家闲着没事看看小说电视剧就行,别动歪心思。


七追风


盗墓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存在的,毕竟王侯将相的墓葬中随随便便的一种陪葬品就够平常人无忧无虑的生活一辈子。但是《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等盗墓小说的盛行,也给盗墓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盗墓的旁门左道更是七绕八绕,寻常人根本吃不透里面的弯弯绕绕。同时越是高等的墓葬,越是诡异。像是埃及金字塔,相传进去的人就没有一个人是能够活着出来的,里面的机关是是一环套一环。

所以说,盗墓贼在里面要想全身而退根本就是痴心妄想。或许懂得一些机关的盗墓者能够免遭一难,但是出来之后身心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当然盗墓者也不缺乏赚得盆钵满满的人,像是民国时期倒了慈禧太后墓的一群人,那可是搜罗走了所有的珍宝。


可是历史上也有着盗墓盗到最后死无全尸的人,在这里遭遇横祸之人要论最惨的,其实并不是指一伙人,而是不同时期的一伙人全部葬身,这才是最惨的。

古人墓葬讲究风水是其次,墓葬中的各种机关才是重中之重。而这其中的机关最厉害的恐怕就是战国时期的将军墓,可谓是“机关算尽”。

后期考古学家探究,这里面的盗墓贼没有一个是活着出去的。同时这些盗墓贼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而是各个时代都有。最惨的,连墓主人的中心地带都没有到达,就死在了门口。

而这位战国将军的墓中,可是机关重重,流沙加上巨石再加上流剑,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三种机关是混合型使用,并非是分开使用。墓中一段流沙就会有一个巨石,而流剑或是在中间或是在最后面,令人防不胜防。

流沙的移动速度想必大家都知道,何况墓中的狭窄环境更是让人避之不及,就算是侥幸逃脱了流沙,巨石马上就会来到,碾压称渣渣根本不再话下。再说你若是本事大,真得通过了前两道关卡,可是数万支流剑飞来,肉身之躯如何能够抗衡!

总而言之,这位将军之墓可是历史上许多盗墓贼的坟墓,可以说是死在这里的每一代人都是最惨的盗墓贼了。

而因为墓主人的聪明,墓中的所有物品都是保存完好,丝毫没有被盗墓者毁坏的痕迹。同时,考古学家对于这座墓葬的探索也让人大为惊叹,这座墓葬涵盖的文物,可以填补中国文物史上的空白,这得归功于墓主人的机智。

当然历史上除了这位战国时期的墓葬,其他一些墓主人为了防止后世小人的偷窃,都会做一些相应的措施。比如在墓中放置一些毒气,或者是以极其诡异的墓道令人迷失其中,更或者是像埃及的法老的金字塔,每一代都想要进去探究,可是没有几个能够活着出来,就算是侥幸出来,那也无法活到百年,中间几乎进去过的所有人都会经历一些诡异之事去世,这种墓葬的诡异恐怕是最为可怕的。


小镇月明


人点烛,鬼吹灯。烛灭莫取一物,鬼笑末如听鬼哭。

说到盗墓,小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叔的《盗墓笔记》和天下霸唱的《鬼吹灯》,这两个真的写的很经典。但是里面说的粽子什么的应该是不存在的,能害人的主要就是墓中的机关和有害气体了。



盗墓一行,古来有之。三国时的曹操为了筹备军饷,成立了专门倒斗的官职——摸金校尉,这也是第一次有官方背景的倒斗行为。除了这个,民间也有很多倒斗的手艺人,特别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很多地方的人都是靠从墓中摸出来了的东西跟别人换粮食,才活了下来。



这里说一个盗墓团伙集体作案,两人死亡,两人被困被困古墓中,只好报警求救的事情。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大和水村有一批县级的古墓文物,为了满足私欲,10名盗墓贼组成团伙,但是这几个人应该都是门外汉,在挖掘盗洞时为了隔绝声音,在洞口铺了一层棉被,导致洞内的有毒气体无法排出,结果两人吸入气体后死亡,两人困在洞中无法脱困,只好报警。之后困住的两人虽然被救了出来,但是等待他们的是明晃晃的手镯子。



盗墓这种事,看看小说想象一下就好了,千万不要实际尝试啊。


历史伶俜者


像素再此温馨提醒“发家道路千万条,遵纪守法第一条,盗墓掘坟伤天理,家中妻儿两行泪”

若说起盗墓,大家的第一时间想起来的一定是《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等,我们从这些小说和电视剧中都知道盗墓是十分的危险的,虽然现实中并不会像小说里面说的那么夸张,但还是会有一定的危险的,而且盗墓不仅仅只是危险重重随时可能丢掉性命,而且盗墓是违法犯罪行为,请不要以身试法!

盗墓本身是就是一个缺德的勾当,人死后就应该在地下长眠,可就是有这么一群人为了一己私欲,将别人的长眠之所搅得天翻地覆,更有甚者如曹操、孙殿英等直接带着军队大肆盗墓以填充军饷。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讲一个盗墓贼的故事,而这个盗墓贼可以说是史上最惨的盗墓贼,本来就想盗个墓结果结局亮了墓主人却被盗活了,自己也被吓尿了。

这个小故事发生在晋朝时期,有这么一个人因为家境贫寒所以就决定干起盗墓的勾当,因为他是一个盗墓新手,所以对风水学之类的都没有研究,所以就瞄准了一个大户人家刚下葬的墓穴。别人前脚刚把人下葬,他后脚就探好了点,第二天这个盗墓贼就开始行动起来了因为他害怕自己行动晚了墓里的宝贝就被别人抢走了。

果然这个盗墓贼在墓穴里发现了很多的的宝贝,也不知道是不是冲昏了头,兴奋之后这个盗墓贼决定打开墓主人的棺材盖一探究竟,想着棺材里的宝贝一定更加之前,哪知刚打开棺材,里面的“尸体”竟然睁开眼瞪着他,这可把盗墓贼吓尿了,一路狂奔嗷嗷的叫救命,惊动了附近的人,刚被吓得半死,现在又被抓起来直接送官方处置了,结果可想而知!

这个盗墓贼也真是倒霉,堪称史上最悲催盗墓贼,同时这也是一个狗血剧情的真实故事,很多事冥冥之中只有天意,盗墓本就伤天害理,或许是对这个盗墓贼贪心不足的一个惩罚同时也再一次提醒和警示众人,切莫以身试法!

我是“像素说历史”有观点,敢说话,专注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历史的迷雾吧,喜欢我就点个赞再走呗,您的支持是我不断输出高质量文章的动力!


像素说历史


自古至今,盜墓都是「勇敢者的遊戲」。盜墓者既要膽大,還要心細,當然最基本的是不要怕掉腦袋。盜墓是見不得光的勾當,還沒有哪一位敢如街頭小混混「我是流氓我怕誰」般地狂言——我就是盜墓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案發,盜墓者很難被嚴懲。

這時候,社會道德、人類倫理的威力便開始發揮作用了。社會通過法律之外的各種形式和手段,對盜墓者進行譴責,甚至祭出「詛咒」的撒手鐧,給盜墓者設計出了「遭報應」的人生結局——盜墓者多不得好死。此即《易·坤·文言》(「上經」第二卦)里所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以此規勸盜墓者「回頭」,不再做傷天害理逆人倫之事。報應,應該是古代民間對盜墓者最為厲害的懲罰方式。

報應1:意外傷害

好奇掘墓的溫放之「墜馬而卒」

劉義慶是南朝宋人,其所處時代盜墓現象頻發,而類似的記錄作品亦多。《異苑》即為同一時期的劉敬叔編撰。這也是一部類似於《搜神記》、《太平廣記》的志怪類奇書。書中第七卷專門記錄了與盜墓有關的逸聞趣事。其中「溫放之開冢」條——「蒼梧王士燮,漢末死於交趾,遂葬南境,而墓常濛霧,靈異不恆。屢經離亂,不復發掘。晉興寧中,太原溫放之為刺史,躬乘騎往開之,還即墜馬而卒。」意思是:王士燮的墳墓有怪異的現象,墓上常會有霧罩著,盜墓者不敢盜。時為刺史的溫放之不信邪,偏偏要掘開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鬼怪。結果在回來的路上,從馬上跌下來,活活摔死了。溫放之的死應該是一種意外「交通事故」,可能僅是一種巧合,但與「報應」附會到一塊就怕人了。

報應2:官司纏身

唐皇親韋堅被李林甫諂害

唐玄宗李隆基當皇帝時,有一個很有名的外戚叫韋堅,其妹妹為皇太子妃,本人為宰相李林甫的表妹婿,地位相當顯赫。《新唐書·韋堅傳》(卷147)稱,「玄宗咨其才,擢為陝郡太守、水陸運使」。韋堅在做水運使時,渭水曲折淤淺,不便漕運,他親自主持徵調民工,在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壅渭為堰以絕灞滻二水,向東作一條與渭水平行的渠道,在華陰縣永豐倉附近復與渭水匯合。又在禁苑之東築望春樓,下鑿廣運潭以通漕運,使每年至江淮載貨之船得以舶在潭中集中。

興修水運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韋堅吃力不落好,本想藉此討好李隆基,卻讓李林甫抓住了把柄,把他整倒,最終被殺害。原來,韋堅在開鑿河道時破壞了很多民冢,致民怨極大。史書上是這樣記載和評價韋堅的,「堅始鑿潭,多壞民冢墓,起江、淮,至長安,公私騷然。及得罪,林甫遣使江、淮,鉤索堅罪,捕治舟夫漕史,所在獄皆滿。郡縣剝斂償輸,責及鄰伍,多裸死牢戶。林甫死,乃止。」

報應3,上吊自殺

清西湖大盜掘冢遭奇報

《子不語》是乾隆、嘉慶時文人袁枚輯著的「奇聞集」,卷九中「掘冢奇報」的故事流傳甚廣——杭州有一位靠盜墓發家的朱某,用今天的話來說,朱某是圈內的大腕級人物,見識廣,經驗足,連令人汗毛豎起來的殭屍都能說出一套一套的,有紫僵、白僵、綠僵、毛僵之類,一生盜墓無數。「最奇者在六和塔西邊掘墳,有圈門石戶,廣數丈,中有鐵索懸金飾朱棺,斧之,乃犀皮所為,非木也。中一屍冕旒如王者,白須偉貌,見風悉化為灰。侍衛甲裳似層層繭紙所為,非絲非絹。又一陵中朱棺甚大,非紼索所懸,有四銅人如宦官狀,跪而以首承棺,雙手捧之,土花青綠,不知何代陵寢。」

可能有人會認為,盜墓者都是無神論者,其實不是,盜墓者實際上也信鬼神。雖然幹著盜墓的營生,朱某卻很迷信,盜墓前喜歡占卜問卦,以此向神靈諮詢吉凶和將盜墓古冢陪葬品的豐厚與否。當時西湖邊上有一座供奉民族英雄岳飛牌位的「岳王廟」。有一天,朱某問卦,岳王顯靈說話了,你盜墓取死人之財,罪惡超過了一般盜賊,如果再不悔改,我將把你斬殺。岳王神的原話是這樣的,「汝發冢取死人財,罪浮於盜賊,再不悛改,吾將斬汝。」朱某聽罷,嚇得半死,從此洗手不幹了。一年多後,朱某的手又癢了,同夥勸他再占卜一卦看看。西湖水仙告訴朱某,在某塔下有一口石井,井的西邊有一大富人定的墳冢,可掘得千金。朱某一聽便動心了,不顧岳王的警告,與同夥前去盜墓。朱某找了半天,經神靈指點才找到。掘開後發現,下面有一副石質大棺材,很沉重,六七個人根本扛不出來。後請來附近廟裡一位有秘招的和尚幫忙,卻因此出事,和尚竟然被墓穴中的怪物一塊一塊撕吃了。寺廟尋人不者,以為是朱某謀害的,便去官府告發。結果朱某因為這個官司弄得家破人亡,悔恨之下,於獄中上吊自殺。

報應4:子孫不興

曹氏魏國僅歷46年即亡

曹操子孫不興、魏國國運不濟,過去迷信者也認為,是曹操盜的墓太多,得罪了鬼神,壞事做絕,遭到報應,讓其子孫不興。

曹操所處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很猖狂的盜墓時代,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從軍人到百姓,多以盜墓為生存,「自喪亂以來,墳墓無不發掘。」曹操在軍中設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營盜墓的機構,梁孝王陵便是曹操盜掘的名陵之一。梁孝王叫劉武,是漢文帝劉恆的小兒子、漢景帝劉啟的同母弟弟。其陵豪華、陪葬甚豐,據說在曹操盜掘之前,已被盜過一次,但曹操仍盜得了大量的財寶。當時曹操親臨發掘現場,「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露屍,略取金寶。」(詳見本書《人物篇:最專業的盜墓狂人曹操》)憑著盜墓掘來的不義之財,占著天時地利人和,曹操在三國鼎立時期出盡了風頭。後其兒子曹丕受禪稱帝,始立魏國,終奪得劉家天下。但遺憾的是,從公元220年至265年,曹氏連頭連尾僅行了46年的帝王運,就讓司馬懿的孫子、司馬昭的大兒子司馬炎鑽了空子。曹操的孫子曹奐,即歷史上的魏末帝「元皇帝」,被廢為陳留王,司馬炎當上了西晉的第一任皇帝,曹氏完了。

報應5:戰事不利

軍卒盜墓一樣有報應

《太平廣記·墓冢二》(第390卷)「張紹軍卒」條,丙午年間,江南的軍隊包圍留安,但軍里紀律渙散,士兵心不在打仗上面,卻到處挖墳掘墓,尋找財寶,上司管也管不住。監軍使張匡紹手下有兩個士兵,盜掘了城南一座墳墓,得到一隻椰子殼做的杯子,獻給了張匡紹。並告訴張,當時打開棺材時的情形,墓中沒有什麼珍寶,就這個杯子。但有一綠衣人躺在墓內,就如活人一樣,因害怕沒敢動。意外的是,等到這兩名士兵回到駐地時,綠衣人竟然已經坐在那裡了,一天出現了好幾次,令人討厭。當時人認為這兆頭不吉,過了一兩天,這兩名士兵全都戰死了。

報應6:回頭是岸

唐盜墓者楊遇春免遭懲罰

《太平廣記·墓冢一》(卷389)中記錄了一個叫楊知春的盜墓賊,把盜來的東西送回墓內後,又主動向官府自首,結果避免了人身意外。這事發生在唐玄宗李隆基當皇帝的開元年間。當時有一具千年殭屍,因墳墓崩塌而得以復活。殭屍復活後,也不吃飯,喝水吸風就能生存,時人稱他為「地仙」,也有人叫他「狂人」。殭屍經常在吳、楚、齊、魯一帶出沒,知道地下什麼地方埋藏有金銀財寶。

有兩個盜墓賊根據地仙所言,組織了10個人在濠壽一帶盜掘古墓,楊知春就是其中之一。一次他們在盛唐縣地界盜掘了一座叫「白茅墓」的古墓,挖到一丈深時,看到墓穴中有四間墓室。東室全是兵器,弓、箭、槍、刀齊全;南室全是絲織品,中間梳妝檯上全是上等布匹,上面有塊牌子寫著,「周壽王所賜錦三百端」。下面一隔,全是金玉寶物;西室全是漆器,就像新一樣。「北房有玉棺,中有*,儼然如生。綠髮稠直,皓齒編貝,穠纖修短中度,若素畫焉。衣紫帔,繡襪珠履,新香可愛。以手循之,體如暖焉。玉棺之前,有一銀樽,滿。兇徒競飲之,甘芳如人間上樽之味。」

喝了墓中的酒後,盜墓賊開始搜搶墓中錦緞寶物。女屍的左手無名指上戴著一個玉環,盜墓賊都爭著去搶摘。楊知春勸同夥不要摘了,已搞到了不少財寶,不要再為一隻玉環再搶了。同夥並不理會他,其中有一個盜墓賊情急之下,竟然用刀將女屍的手指砍了下來,斷*竟流出赤豆汁一樣的血來。楊知春覺得這樣太不應該了,就多說了同夥幾句,結果被同夥懷疑不可靠,擔心他泄密。大家使使眼色,準備把他殺掉。這時候怪事出現了,同夥舉刀時,忽然互相間似乎都不認識了。九個人自相殘殺了起來,結果全都死去。楊知春認為這是墓主顯靈,趕緊將盜來的財寶送回墓中,並用土草埋後離去。隨後楊知春到官府報了案,說明了盜墓的情況和經過,官府及時派了二十多個人去修復了這座古墓,但墓志銘卻始終沒有找到。

報應7:丟掉江山

楚漢相爭劉邦勝有玄機

《漢書·楚元王傳》(卷36)透露,「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咸見發掘·····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項羽是否真的盜掘了秦始皇陵,史學界一直有爭議,真假難辯(詳見本書《人物篇:最牛氣的盜墓狂人項羽》)。但這事確實害慘了項羽,讓其戰爭對手劉邦抓住了機會。

自古視盜墓為惡行,屬「奸事」之列,頗不得人心。所以,劉邦藉此惡搞項羽,將其掘秦陵行為列為「十大罪狀」之一:「懷王約入秦無暴掠,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財,罪四也。」大大抵損項羽的形象,籠絡了人心。前期,劉邦並不是項羽的對手,但經過這劉邦一番誤導,社會民眾對項羽的看法改變了,項營內部也出現了裂變。多場戰役之後,當初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最終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自刎烏江。

報應8: 患上惡疾

「好發冢」廣川王左足生瘡

《搜神記》(卷15)里記錄了一個廣川王盜墓故事:「漢廣川王好發冢。發欒書冢,其棺柩盟器,悉毀爛無餘;唯有一白狐,見人驚走;左右逐之,不得,戟傷其左足。是夕,王夢一丈夫,鬚眉盡白,來謂王曰:『何故傷吾左足?』乃以杖叩王左足。王覺,腫痛,即生瘡,至死不差。」

這個廣川王叫劉去(亦稱「劉去疾」),為漢武帝劉徹之兄劉越的孫子。劉去盜墓時將墓中跑出的一白狐狸左足弄傷了,結果當晚回家就覺得自己的左腳不對勁,紅腫了起來,生了爛瘡,結果終生不愈。

實際上,所謂的報應是不存在的,即使真的因為盜墓而發生意外事故,也應是一種機緣和巧合。但是,報應不存,恐懼會永存心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