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真實歷史是怎樣的?

風之眼


金庸後期寫的三部小說中都有提到明教,或者存在明教的影子。

這三部小說分別是《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和集大成的《鹿鼎記》。這三部小說時間線也是連續的。

《倚天屠龍記》是元末明初,其中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在《倚天屠龍記》中出現過。

《笑傲江湖》很多人說是年代不明。金庸先生的後記確實說是這部小說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但結合當時的語境,金庸先生旨在說明這部小說並不是影射古人或者今人,而不是把這部小說的時空觀獨立於中國歷史之外。《笑傲江湖》中有提到過武當派中故去的祖師爺張三丰流傳下的佩劍在多年前曾被日月神教盜走(後被任盈盈歸還),故《笑傲江湖》應該是發生在《倚天屠龍記》之後(倚天屠龍記中出現了張三丰)。

《鹿鼎記》設定是在康熙年間,其中有一段是韋小寶的師侄澄觀想要看出阿珂的武功路數,阿珂故意不讓他知道,不用既定招數,胡打一同,胡亂出招。這時澄觀師侄有一句話說是,難道阿珂姑娘這是想當初一位令狐沖大俠的獨孤九劍(獨孤九劍講究無招勝有招)。故這裡也可以推測出,《笑傲江湖》是在《鹿鼎記》之前。

這三部著作的時間線即使連續的,金庸先生設計的組織也好,門派也好,也一定有傳承的關係(可能留白沒有明說,但是聯繫是存在的)。

首先說《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和朱元璋創立的明朝是什麼關係。明朝政府時脫身於明教的,小說裡說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大將常遇春都是明教的教眾。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之後有一處留白,即沒有明述明教這個組織在明政府成立之後怎麼樣了。但是據分析,朱元璋在明教中地位不如教主、左右護法和四大法王,但是他的野心和殺伐果斷的決心卻遠勝以上幾位。因此,明教在明朝成了之後很可能就變成一個非法組織,繼續在江湖活動,但並不歸政府管轄。

《笑傲江湖》中沒有了明教,但是又一個名字很像的日月神教。很巧的是日月神教也有左右護法,也和明教一樣被武林正派稱為邪魔外道。

《鹿鼎記》中也有一教,叫做神龍教。神龍教是洪教主新創立的一個教派,但是繼承了明教和日月神教的一些特點。比如,教眾必須如同入了邪教般忠於教主等。

由此可以看到,《鹿鼎記》時期,明朝都已經完了,更別說明教了,但是金庸先生還是設計出了《神龍教》。也就是說,金庸先生寫作寫的並不是歷史史實,寫的是人情世故。

故關於明教的討論,如果想要建立在金庸的小說中是符合史實的,同樣也是不準確也不高效的。


包子愛包餃子


智慧和神蹟不斷的被神的使者傳給人類。因此曾經使者是來自印度的佛祖,在另一個時代則是來自波斯的瑣羅亞斯德;再一個時代則是以色列拿撒勒的耶穌。啟示再次降臨,在這個最後時代的預言則通過我,摩尼,來自巴比倫的真主的使者。

明教的建立者是波斯第二帝國薩珊王朝的摩尼,因此又稱摩尼教。

摩尼,生於公元216年,242年開始在巴比倫傳教,277年和耶穌一樣被釘死在了十字架上。

摩尼聲稱自己是佛祖、瑣羅亞斯德和耶穌的繼承者,也是人類的最後一位先知,其教義則融合了拜火教、佛教和基督教,以拜火教的善、惡二元論為基礎,將一切現象歸納為善與惡,善為光明,惡為黑暗,而光明必會戰勝黑暗,這便是“明教”這一名稱的由來。

明教在今天已經絕跡,但在古代曾經信眾甚多,西起大西洋,東到太平洋均有教徒,傳至中國的時間大約在公元6世紀。

明教傳至中國的路線大致從新疆至蒙古高原的回紇,然後傳至內地,唐代宗大曆三年(768),江淮等地開始建立摩尼寺。

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滅佛時,摩尼教同時遭到了嚴重的打擊,此後變為民間秘密宗教,之後又吸收了我國道教和民間信仰,改名為明教。

成為秘密宗教的明教由於崇尚光明,相信光明一定會戰勝黑暗,逐漸為造反者所利用,後來又與白蓮教相結合,與最初的摩尼教其實已經相差很大了。

明教在宋朝時期很盛行,北宋末年的方臘起義、南宋時期的王唸經起義便是受明教影響的農民起義。

最著名的就是元朝末年的紅巾軍了,此時的明教便是摩尼教和白蓮教的結合體,明教首領韓林兒自稱“小明王”,對推翻元朝的統治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下令禁止白蓮教、明教的傳播,但白蓮教屢禁不止,明教卻真的沒落了。

另外,明教被稱為“魔教”確有其事,主要是佛教十分厭惡明教,便稱其為魔教,魔教之稱大約與“摩尼教”有關,同時改為“魔”,是為了說明明教的邪惡。

《倚天屠龍記》中小昭最後返回波斯,時間大約在公元1350年至1360年之間,此時的波斯地區,蒙古人建立的伊爾汗國剛剛滅亡,伊爾汗國分裂成了五個政權。

當朱元璋建立明朝之時,帖木兒同時建立了帖木兒帝國,並征服波斯。伊爾汗國也好,帖木兒帝國也罷,都是伊斯蘭教政權,伊斯蘭教對摩尼教是殘酷鎮壓的,小昭回去繼任教主只怕是凶多吉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