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赤水復興江西會館

復興江西會館位於赤水市復興鎮復興場上,距赤水市市中區約12公里。建於清道光十二年(1832),維修於清宣統二年(1910), 為江西籍商人集資修建,建築面積一千二百多平方米,現保存完好。當地群眾稱為萬壽宮。

貴州赤水復興江西會館
貴州赤水復興江西會館

江西會館的建築分為六個部分:牌樓式山門、戲樓、兩廂、楊泗殿、後廂以及許真君祠。為磚石結構牌樓式建築,其建築風格體現了商貿文化和赤水河流域農耕文化的和諧融合。1999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整個會館坐南向北,中軸對稱,四合院佈局。正殿面闊五間、通面闊24米,進深3間、通進深10.5米,抬梁穿鬥混合式硬山封火山牆青瓦頂。撐拱、雀替、掛落、駝峰等構件雕刻精湛。後殿除體量稍小外,制式與正殿一致。

三道大門均為石刻樑柱,正門上方刻館名 “江西會館”(現清理為“萬壽宮”豎幅),整個建築由28根高13米、直徑0.75米的園柱形和八方柱形的大石柱支撐,所有支撐木樑柱都有鏤空雕或浮雕,以人物、禽獸、山水、花鳥圖案為主,簷懸掛銅鈴,屋脊有寶頂、龍獸等泥塑組成。

外觀為磚木串架結構,小青瓦屋面,兩側有風火牆。館內由前殿、正殿、後殿及左右廂房等組成,前殿為一樓一底,樓上為戲臺。戲臺木雕富有戲劇情節,栩栩如生。

貴州赤水復興江西會館

整個建築有28根大石柱,看看這麼多高大的石柱,當時從開採、運輸到建成是多麼龐大的工程。

貴州赤水復興江西會館

三處奇怪現象之一是這個戲樓不出戲,也就是說不管演員多熟練,在這個戲樓就會出現忘詞忘動作,而另一處的戲樓則相反,可惜毀於大火。好的都毀掉不存在了,最差的保留下來倒成最好的了。

貴州赤水復興江西會館

三處奇怪現象之二是這個大石缸,終年不涸不溢,要不是人們用來當磨刀石,可能早已毀掉。(工作人員曾經清洗過石缸,下著大雨,水龍頭也沒關,就是不見水溢出)

貴州赤水復興江西會館
貴州赤水復興江西會館

精雕細刻的赤水丹霞石刻藝術精美絕倫

貴州赤水復興江西會館
貴州赤水復興江西會館

最後一處奇怪現象就是能吹響的石獅子,工作人員還吹給我們聽了,聲音低沉像螺號。還有個典故:當時兩個姓氏的石匠都認為自己的手藝最好,想分個勝負,就比賽雕刻石獅子,最後獲勝的是雕刻母獅的石匠,因為他雕刻的石獅子能吹響。

會館裡的講解員通過向群眾及遊客宣傳講解復興商貿文化與農耕文化,大大豐富了復興鎮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和提升了復興古鎮的旅遊形象。如你在會館需要講解員的講解,最好提前預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