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清合規“校園貸”,標準是看資金來源

2019-05-08 16:5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施翼 綜合報道

近日,據媒體報道,當前仍有不少網貸機構無視規定,披上創業貸、畢業貸、培訓貸、求職貸等外衣,繼續向大學生放貸。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對網貸開展“校園貸”要堅決打擊,但同時也要區分良莠,學生用APP借錢不等於違規“校園貸”,互聯網公司和金融機構合作服務校園人群,這種做法應當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剷除違法平臺生存的土壤。

校園金融產品種類多,銷售渠道也很多,根據監管要求,判斷一個校園金融產品是否合規的關鍵點,在於貸款資金來源是否為正規商業銀行和持牌金融機構。早在2017年5月,原銀監會等幾個部門就已發文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但同時也提出,鼓勵商業銀行,積極研究、探索校園貸可持續經營模式,通過發展正規金融把“正門打開”,從源頭杜絕校園貸亂象。

辨清合规“校园贷”,标准是看资金来源

從2017年下半年起,銀行等金融正規軍再次進入校園市場。一方面部分銀行相繼推出校園金融產品,包括建行推出“金蜜蜂校園快貸”、中行推出“中銀E貸·校園貸”、工商銀行推出個人信用消費貸款“大學生融e借”等等,另一方面,螞蟻、京東、分期樂等電商平臺,也開始積極與金融機構合作。

上述兩種方式雖然形式不同,但本質都是由金融機構作為放貸發放主體,差別在於,後者是由互聯網平臺為金融機構提供獲客、引流、輔助風控、資金資產匹配等金融科技服務。所以,業界人士認為,當學生在某一個貸款APP上獲得貸款,只要放貸發放主體來自金融機構,就是符合監管要求,並且是政策鼓勵的方向,通過互聯網平臺還能有效的降低資金的成本。

在監管部門看來,“校園貸”此前有四類參與主體:一是電商系,包括螞蟻花唄、京東白條以及分期樂商城都相當一部分學生用戶;二是各類網貸機構;三是各類民間金融線上化的高利貸者;四是協助誘導學生利用學生身份披著“校園貸”幌子以欺騙形式犯罪的不法分子。校園貸以往頻發的亂象,基本上都是上述第三第四類引發的。

而第一類的主體——螞蟻金服、京東金融、分期樂等平臺,過去兩年利用技術和運營優勢,積極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幫助校園金融“開正門”,非但沒有擾亂校園金融秩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金融機構開展校園金融服務時面臨的各種難題。以分期樂為例,目前該平臺擁有金融合作夥伴超過100家,涵蓋工農中建交等國有大型銀行在內,新增借款資金絕大部份來自金融機構。

當前,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高,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隨著人群更迭和技術革新的不斷加快,一個新的消費時代已經來臨。消費持續增長需要金融助力,因此專家表示,要理性對待消費金融包括校園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和價值,既要防範風險,也要區分良莠,從而讓消費金融更好地服務消費、服務年輕的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