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二》考點梳理(十九)——溫裡藥(全9味)

嗨,夥伴們大家好,今天距離清明節也快要過去一週,而本週全國各地的天氣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溫降雨,也讓很多夥伴們都生病不適,但風雨過後,才有了更清新的空氣,更晴朗的藍天,才迎來的更溫暖的季節!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就像《浪淘沙》雲: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那麼今天正好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古人用來驅寒的中藥,

第七章·溫裡藥共9味——附子、乾薑、肉桂、吳茱萸、花椒、丁香、小茴香、高良薑、蓽茇。

知識點19 溫裡藥(全9味)

【考情分析】這9味溫裡藥在2015—2018年《中藥二》考題中所佔比例為1%,出題量約為1道。近四年出題點為藥物的功效和配伍,但本章出題的範圍較廣,考生也應注意藥物的性能特點、用法和特殊主治。2019年預計考查1~2分。

【考頻指數】★★★

【具體內容】

1.附 子

《中藥二》考點梳理(十九)——溫裡藥(全9味)

《中藥二》考點梳理(十九)——溫裡藥(全9味)

【性味歸經】辛,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

【性能特點】上助心陽、中補脾陽、下壯腎陽,為補火助陽、回陽救逆之要藥。

【功效】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主治病證】

①亡陽欲脫。

②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畏寒肢冷、陽痿、宮冷、尿頻。

③脾腎陽虛之脘腹冷痛、洩瀉、水腫。

④心陽虛衰之心悸、胸痺。

寒溼痺痛,陽虛外感。

【用法】入湯劑先煎30~60分鐘,以減弱其毒性。

【用藥注意】辛熱有毒,故孕婦忌服。不宜與半夏、瓜蔞、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配伍意義】

《中藥二》考點梳理(十九)——溫裡藥(全9味)

2.幹 姜

《中藥二》考點梳理(十九)——溫裡藥(全9味)

【性味歸經】辛,熱。歸脾、胃、心、肺經。

【性能特點】溫中散寒之要藥,無論實寒、虛寒證皆宜。常配附子治亡陽欲脫。

【功效】溫中,回陽,溫肺化飲。

【主治病證】

①脾胃受寒或虛寒所致腹痛、嘔吐、洩瀉。

②亡陽欲脫。

③寒飲咳喘。

【用藥注意】孕婦慎服。

【速記口訣】乾薑溫中又回陽,溫肺化飲治亡陽。

3.肉 桂

《中藥二》考點梳理(十九)——溫裡藥(全9味)

【性味歸經】辛、甘,熱。歸腎、脾、心、肝經。

【性能特點】純陽溫散,善溫補命門之火而益陽消陰、引火歸原,為治下元虛冷、虛陽上浮之要藥。

【功效】補火助陽,引火歸原,散寒止痛,溫通經脈。

【主治病證】

①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陽痿、宮冷、畏寒肢冷。

②下元虛冷、虛陽上浮之上熱下寒證。

③陽虛中寒之脘腹冷痛、食少便溏。

④經寒血滯之痛經、閉經,寒疝腹痛,寒溼痺痛,腰痛。

陰疽,癰腫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斂。

【用法】入湯劑2~5g,應後下研末沖服1~2g

;或入丸散。採自粗枝條或幼樹幹皮者稱官桂,作用較弱,用量可適當增加。

【用藥注意】辛熱助火動血,故孕婦及裡有實熱、血熱妄行者忌服,陰虛火旺者不宜單用。畏赤石脂。

【速記口訣】肉桂散寒溫經脈,引火歸原補火陽。

4.吳茱萸

《中藥二》考點梳理(十九)——溫裡藥(全9味)

【性味歸經】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經。

【性能特點】為中寒肝逆或寒鬱肝脈諸痛之佳品,經寒痛經、寒溼腳氣及虛寒洩瀉之要藥。

【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燥溼止瀉。

【主治病證】

中寒肝逆之頭痛、吐涎沫。

②寒溼腳氣腫痛,或上衝入腹之腹脹、困悶欲死。

寒疝腹痛,經寒痛經。

④嘔吐吞酸。

⑤虛寒腹痛洩瀉。

【用法】入湯劑2~5g;外用研末調敷。

【用藥注意】辛熱燥烈有小毒,易損氣動火,故

不宜多服久服,陰虛有熱者忌服。

5.花 椒

《中藥二》考點梳理(十九)——溫裡藥(全9味)

【性味歸經】辛,熱。有小毒。歸脾、胃、腎經。

【功效】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主治病證】

①脘腹冷痛,中寒嘔吐、洩瀉。

蟲積腹痛,蛔、蟯蟲所致者尤宜。

③溼疹,陰癢。

【用法】煎湯2~6g;或入丸散。外用:煎湯燻洗,或含漱,或研末調敷。

【用藥注意】內服不宜過量,陰虛火旺者忌服,孕婦慎服

6.丁 香

《中藥二》考點梳理(十九)——溫裡藥(全9味)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腎經。

【功效】溫中降逆,溫腎助陽。

【主治病證】

①中寒呃逆、嘔吐、洩瀉,脘腹冷痛。

②腎陽虛之陽痿、宮冷。

【用法】煎湯1~3g。外用:研末敷,或煎湯燻洗,或浸酒外塗。

【用藥注意】傷陰助火,故熱證及陰虛火旺者慎服。畏鬱金。

【速記口訣】丁香溫中又降逆,溫腎助陽寒證宜。

7.小茴香

《中藥二》考點梳理(十九)——溫裡藥(全9味)

【性味歸經】辛,溫。歸、腎、脾、胃經。

【功效】散寒止痛,理氣和胃。

【主治病證】

①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脹痛,經寒痛經。

②胃寒嘔吐,寒凝氣滯之脘腹脹痛。

【用藥注意】熱證及陰虛火旺者忌服。

8.高良薑

《中藥二》考點梳理(十九)——溫裡藥(全9味)

【性味歸經】辛,熱。歸脾、胃經。

【性能特點】功似乾薑,善溫中散寒而止痛、止嘔、止瀉,為治中寒腹痛吐瀉之要藥

【功效】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主治病證】中寒腹痛、嘔吐、洩瀉。

【用藥注意】熱證及陰虛火旺者忌服。

9.蓽 茇

《中藥二》考點梳理(十九)——溫裡藥(全9味)

【性味歸經】辛,熱。歸胃、脾、大腸經。

【性能特點】兼止嘔、止瀉,治中寒氣滯之腹痛吐瀉。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主治病證】

①脘腹冷痛,中寒嘔吐、洩瀉。

胸痺冷痛,齲齒牙痛。

【用藥注意】熱證及陰虛火旺者忌服,孕婦慎服

【真題演練】

(2018A7)

患兒,男,10歲,突發腹絞痛,鄉村醫生診為蛔蟲腹痛,建議自取花椒適宜治療。此藥除殺蟲止痛外,還能( )

A.溫中,開鬱

B.溫中,利溼

C.溫中,回陽

D.溫中,降逆

E.溫中,止癢

【答案】E

【解析】本題考查花椒的功效。花椒善溫中止痛,殺蟲止癢。故本題選E。

【延伸】C項為乾薑的功效,D項為丁香的功效。

(2015B51、52)

A.殺蟲止癢

B.溫經止血

C.溫中降逆

D.殺蟲消積

E.溫肺化飲

丁香除了溫腎助陽外,又能( )

花椒除了溫中止痛外,又能( )

【答案】C;A

【解析】本題考查溫裡藥的功效。丁香功效為溫中降逆,溫腎助陽花椒溫中止痛,殺蟲止癢。故51題選C,52題選A。

【延伸】B項溫經止血是炮姜的功效,C項殺蟲消積是檳榔的功效,E項溫肺化飲是乾薑的功效。

(2015A7)

附子與乾薑配伍後除溫助脾陽外,又善( )

A.溫肺化飲

B.回陽救逆

C.溫腎助陽

D.散寒通脈

E.降逆止嘔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溫裡藥的配伍使用。附子配乾薑:兩藥相合,回陽救逆及溫中之力大增

,治亡陽證及中焦寒證效佳。故本題選B。

【避錯】本題易錯選A,溫肺化飲為乾薑的功效。不是二者配伍後的功效。

【延伸】C項丁香能溫中降逆,溫腎助陽;D項如肉桂;E項如半夏、旋覆花,故可排除A、C、D、E。

(2016A7)

吳茱萸除散寒止痛,燥溼止瀉外,又能()

A.疏肝下氣

B.溫肺化飲

C.回陽救逆

D.活血通絡

E.祛風止癢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吳茱萸的功效。吳茱萸歸肝、脾、胃經,能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燥溼止瀉。故本題選A。

【延伸】B項溫肺化飲為乾薑的功效;C項回陽救逆為附子的功效。D項活血通絡為祛風溼藥的功效。E項祛風止癢為地膚子的功效。

(2017A7)

某醫師治下元虛冷、虛陽上浮之上熱下寒證,常選肉桂,此因肉桂除補火助陽外,又能( )

A.疏肝下氣

B.引火歸原

C.回陽救逆

D.溫中止嘔

E.暖肝降逆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肉桂的功效。肉桂能補火助陽,引火歸原,散寒止痛,溫通經脈;故本題選B。

【延伸】本題所有選項均為溫裡藥除散寒止痛外的特殊功效。A項疏肝下氣與E項暖肝降逆合起來為吳茱萸的功效,C項回陽救逆為附子的功效,D項溫中止嘔為高良薑的功效。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裡!希望學到知識的同時溫裡藥也能驅散陰霾“溫暖”到你,有任何問題歡迎給小豆蔻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