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都佩服的谋士,曾极力向刘皇叔举荐,但为何最终惨死?

隋中平


诸葛亮最佩服的应该是管仲。不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有这样的记载,“亮每自比於管仲、乐毅”。但如果要结合他向刘皇叔推荐的人以及最终惨死的谋士,那就只有庞统了。但庞统的死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庞统的死是蜀国的损失但也有个人性格的原因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与诸葛亮同样是古荆州人士,可谓老乡。时人有谓“卧龙”(诸葛亮的号)、凤雏得一人即可安天下。可见其名声和才智与诸葛亮不相上下,但要说诸葛亮很佩服他,应该还不完全说的上。不过,庞统的死或许也与其“为名声所累”的原因。

三国里面,庞统被称为两大丑之一,因为相貌丑陋,最先投奔孙权的时候也没受到重用。当诸葛亮推荐他去投靠刘备的时候,有些傲气的庞统没有直接拿出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书,一向爱才的刘备也只给他最初安排了一个小县令,后来在诸葛亮得知极力推荐,以及张飞调查后,庞统才被封为副军师,诸葛亮为正军师。但这时候,庞统应该还是不是很服气的。

本来卧龙凤雏齐名,但他通过诸葛亮的推荐才得到重用,且官职在诸葛亮之下,无形中比诸葛亮矮了一截;加上因为样貌,平生没有少受窝囊气,这也导致了他勤于学习,不甘于人下的心态,我想,投靠刘备后,他至此一生,心里似乎都在与诸葛亮比试高下了。

公元214年,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等地。在看到身边等人都建功立业,庞统心里自是着急,如是在随刘备领兵攻打雒城的时候,庞统奋力争先,结果在前方率众攻城的时候乱箭射死。

当然,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庞统的死又另外有些细节上的渲染。说诸葛亮已经提前算出了庞统一行有危险,但庞统能算人而不能自算,仍然带兵出行,在落凤坡遇到埋伏而亡。罗贯中虽然改动了细节,但对庞统的心理刻画还是比较成功的。

庞统的狂傲个性,导致其随时都深处危机中

有记载的,除了庞统在最初投奔刘备得到一个县令小官后,公然表示不满,认为自己的大材小用之外。还有一次,刘备在打了胜仗,举办庆功宴的时候,对庞统说:“今天这场宴会玩的快乐吧。”庞统却说:“我们把讨伐别国当作快乐,不是仁者之兵。”刘备醉中怒骂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不是仁义之师吗?你话说的太臭了,快点出去。”结果庞统起身就走。当刘备酒醒一点,把他请回来后,庞统在刘备旁边坐下,不看刘备,也不道歉,只顾自己吃喝。刘备问道:“刚才我们的讨论是谁的过失?”庞统说:“是你我两人共同的过失。”一点也不松口。

由此可见,庞统一旦觉得自己观点是对的,即使面对他的直接上司刘备也敢顶撞,而且有时候一些想法还比较迂腐。在战乱年代,抓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在刘备庆祝胜利的时候,还说不是“仁义之师”,这恐怕即使是脸皮比较厚的刘备也受不了的。因此,有人说庞统之死有刘备故意而为之。

但是,玉叔到觉得,在蜀国正是用人之际,刘皇叔到犯不上为一些脸面上的事来诛杀比较重要的谋臣。不过,庞统其孤傲的个性,必然导致其做事容易冲动冒险,以致死于乱箭之中。虽然,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庞统的勇敢。

平心而论,庞统还是不亏“凤雏”的称号的,他向刘备献的征蜀的战略及实施计策推动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陈寿也评其“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如果刘备拥有诸葛亮的谨慎,庞统的谋略,可能蜀国的日子好过一点也不一定。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庞统的死既有意外的因数,但与他孤傲,急于求功,不甘人后的性格也还是有一定的原因,真是性格及命运也!


新玉说史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一生致力于伐魏大业,志在统一中原,以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讲诸葛亮塑造成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五行、晓八卦、精兵法、善谋略、有道术的人物,让读者每每读来,都会产生“诸葛亮真乃神仙一般的人物”这种感觉。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作为最优秀的谋略家,很多人的计策在他眼中无异于班门弄斧,但是有一个人,他是真心的佩服,诸葛亮为了拉拢这个人,多次放低姿态,写信诚恳邀请此人加入蜀汉政权,但是这人一点面子也不给,并且恃才傲物,连刘备和张飞都不放在眼里,让刘备非常痛恨这个人。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刘巴,一个三国另类高人。

小哥详细介绍。

诸葛亮数次诚恳邀请被拒绝

诸葛亮在入驻刘备集团后,他是矜矜业业,恪尽职守,一方面为刘备治理军队,制定刘备军团发展方向,一方面为刘备笼络各方人才,可谓是尽心尽力。

刘巴是荆州有名的人才,诸葛亮作为荆襄高才之一,自然知道这个人,在他决定出山辅佐刘备不久后,他就多次写信给刘巴,邀请刘巴一起建功立业,驰骋中原,但是刘巴每次都拒绝了他。

后来,刘巴在益州为刘璋效力,刘备占领益州后,刘巴作为重点人物被刘备俘虏后,面对刘备的频繁示好,刘巴居然没有丝毫动摇,诸葛亮知道后,有专门写了信给刘巴,分析形势,为刘备讲了很多好话,刘巴才同意为刘备效力。

屡次得罪刘备

刘备向来以仁慈宽宏著称,但是刘巴就把刘备气的不轻,致使刘备对刘巴很有意见。

刘备和刘巴的结怨,说来话长。

赤壁之战前昔,曹操大军压境,荆州很多有头有脸的人都跟随刘备逃走了,就是著名的刘备舍不得百姓,一日行军三十里的故事。但是刘巴就非常非常另类,他没有跟随刘备,反而投降曹操去了,后来刘备知道了这件事,就有点恨这个人了,你刘巴是什么东西,大家都跟随我,就你一个人北上投了曹操。

刘巴来投,曹操非常高兴,封他为助理,派他去招抚长沙、零陵等地,对其非常器重。想不到,刘巴的运气很糟,赤壁之战中曹操惨败,刘备夺得长沙、零陵等郡。

这次刘巴的表现更加惊人,他怎么做的呢?一想到没有完成曹操交代的工作,并且曹操惨败,刘巴也不好意思回曹操那里,刘备听到刘巴在零陵后,非常高兴,毕竟刘巴是个人才嘛,就派人去找,结果派去的人告诉刘备,刘巴跑了。他跑那里去了呢?据《零陵先贤传》记载,刘巴跑越南去了。

《零陵先贤传》记载:巴入交趾,更姓为张。与交趾太守士谿计议不合,乃由牂牁道去。为益州郡所拘留,太守欲杀之。主簿曰:“此非常人,不可杀也。”主簿请自送至州,见益州牧刘璋,璋父焉昔为刘巴父亲刘祥所举孝廉,见巴惊喜,每大事辄以咨访。

东汉的交趾,就是现代的越南,大家看看,这人有多能跑?结果又被人家给抓回来了,这次给送到了刘璋那里。刘璋看到刘巴,自然非常开心,因为刘巴的才能是家喻户晓的。

刘巴到了刘璋这里,又把刘备给得罪了,原来刘璋要迎刘备入川,刘巴不同意,并且告诉刘璋这样做的后果非常严重。

《零陵先贤传》记载,“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巴闭门称疾。”

大家说这刘巴厉不厉害?同时大家也会好奇,这刘巴和刘备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后来,刘备占据了益州,刘巴被抓住了,据《三国演义》描述,刘备这次好不容易抓住了刘巴这个多次瞧不起他并且破瓜他好事的人,他先是像以前那样礼贤下士,但是刘巴不给面子,这次刘备可真怒了,要杀刘巴,幸亏诸葛亮力荐,把刘巴的能力吹上了天,说刘巴比自己都厉害很多。

诸葛亮是刘备跟前的红人,见诸葛亮这样说,也就忍了,后来诸葛亮劝说刘巴,加入了刘备集团。

刘巴瞧不起张飞

刘巴这人,给人的感觉非常难于相处。

根据小哥本人阅读《三国演义》的心得,蜀汉集团最好说话的人其实是张飞,看看张飞和别的将领关系,那都是非常好的,张飞和赵云,张飞和马超,张飞和魏延,关系都非常好。

张飞也非常尊敬刘巴,想和刘巴交朋友,结果刘巴总是不搭理张飞,张飞脾气本来就爆,并且这个时代的张飞,那可是蜀汉集团的顶梁柱之一、刘备的左膀右臂啊,这刘巴如此不给面子,谁受得了?

所以两人关系一直很紧张,诸葛亮曾劝刘巴对这位皇弟客气些,但刘巴并不买账。重桃园结义之情的刘备对刘巴的这一点很反感,他对诸葛亮说:“刘巴这个人才智超人,如果无人替代,那么就用他,如果有人替代,那么就不必用他了。”

诸葛亮一听不对,就回答:“运筹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彻远矣。”刘备听诸葛亮这样说,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刘巴绝世才华

就在大家都认为刘巴有点装大的时候,刘巴显露了一手,彻底让那些不服他的人闭嘴了。

话说行军打仗,军费是最为关键的,刘备在占领巴蜀的过程中,为了迅速取得胜利,也如普通军阀那样,许诺士兵破城后,前三日所得,各凭本事,说白了就是纵容士兵抢东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刘备国库空虚,相反的,士兵都很有钱,这可难倒了刘备,诸葛亮也没招啊。

关键时刻,刘巴出手。

诸葛亮找刘巴,刘巴听后说:“小事一桩,三个动作搞定:一是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二是统一全国物价;三是实行公卖制度。”他详细制定了这三个策略的实施步骤,结果如何呢?很快便从士兵手里赚回了大量钱财,刘备的国库又充实了起来。

刘巴为人节俭,不愿与人交往,只重公事。刘备登基时,所有文诰策命都出自刘巴之笔,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即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巴病逝,时年39岁,可谓天妒英才,壮岁早逝。


古梁镛


三国中哪个谋士?说庞统么?他拿着推荐信没给皇叔看。从县令开干。


誉称


兵微将寡,创业之初,什么事得亲力亲为,兵当将使,将当兵用,不战死也得累死。诸葛亮就是累死五丈原的。


风继续吹147459708


你是说庞统吧,有一龙再又一凤,刘皇帝称什么呀?猛犸象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