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逆天的盈利模式,馬雲都表示大大的不服!

莊崇灃

2017年的電商黑馬

拼多多逆天的盈利模式,馬雲都表示大大的不服!

電商黑馬拼多多

如果說2017年電商領域最牛X的黑馬是拼多多,我估計沒人敢有意見,2017年初拼多多的月GMV(下單總額,含成交和未成交退款等)才20億,到年底月已經月均100億。對電商企業來說,年GMV 100億是一個重要的坎,之前京東電商業務做了6年達到這個數字。據說最近拼多多推出密集的活動,月GMV達到了400億人民幣,相當於京東去年全年13000億元的每月平均(1100億)的一半左右,也相當於淘寶的20-30%左右。

拼多多逆天的盈利模式,馬雲都表示大大的不服!

京東拼購小程序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據聞京東阿里已經成立了"打多辦"。京東更是在今天直接推出小程序"316京東拼購節",1元拼購,9·9元搶拼,阿里也於近日低調在應用商店上架了一款“淘寶特價版”,主打小件低價產品,兩電商巨頭同時出手壓制拼多多,可見其崛起的速度有多嚇人。淘寶更是在去年年底重新把流量給了19·9元包郵的商家(原來由於阿里力推消費升級,對低價位商品基本不給流量,京東也是)。那為何這兩大電商巨頭特別是阿里都如此緊張拼多多呢?其原因就在於拼多多背後有個大金主騰訊。

拼多多逆天的盈利模式,馬雲都表示大大的不服!

淘寶特價版APP

微信有10億用戶,阿里中國零售部分有5.4億用戶,京東有2.925億用戶(截止2017年12月31日),拼多多目前據說有3.5億用戶,也就是說去掉阿里和京東、以及兩者重疊的和不具備上網購物的用戶,其他幾乎都是拼多多的用戶。

那拼多多的用戶是什麼人呢?三四五線城市的小鎮青年和大爺大媽!以及收入不高的一二三線城市人群。這些人群的共同點就是對價格敏感,簡單的說就是為了便宜的價格可以犧牲商品的品質,這句話對於2003-2008年的淘寶也是適用的,淘寶當年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畢竟當年大家還是比較看重價格的。

罵就是因為在乎

大多數情況下,你會無緣無故去罵一個人嗎,除非你是神經病,因為在乎,所以才會去罵。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頭條裡有關拼多多的文章,裡面的全是詛咒和差評,這和關於滴滴的文章是一模一樣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拼多多的上面9.9元、4.9元包郵的商品質量,你用腳趾頭去思考都知道有多糟糕。滴滴則是因為吃相太難看,導致政府、司機、乘客三者都不滿,但是這妨礙滴滴成為估值500億美金的獨角獸嗎?

資本市場從來只用腳投票,他們在乎的是市場佔有率,根本用不在乎客戶的體驗。你怎麼罵是你的事,該用滴滴的時候你照樣得用,因為滴滴已經壟斷了中國的共享出行市場,你用其他家的,高峰期你幾乎叫不到車。

周瑜打黃蓋

言歸正傳,那拼多多上的商家是什麼人呢?簡單說是在淘寶京東上混不下去小B,據說義烏的商家佔據了80%,這點大家不用想也明白,義烏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場,和拼多多目前的品類定位高度重合。至於大B呢,目前大多還看不懂也看不起拼多多的玩法,只有少數幾家入駐進去清清庫存。

在拼多多上開店免費,也不用5%的佣金提成,上活動也免費,也不用廣告費,反正是通通免費,唯一要收費的就是提現的時候要給微信支付提6個點,這也不是給拼多多的而是給微信支付的。那拼多多的盈利模式是什麼呢?據說是——靠罰款!當然,拼多多是打死也不會承認的。

對商戶來說,發假貨、不按時發貨、被客戶投訴等等,都得被罰款,少則幾千,多則2-3萬元。拼多多通過微信的社交+分享誘導傳播,雖然屢次違規,但是有了騰訊這個背後的爸爸睜一眼閉一眼的,目前流量十分巨大。

拼多多上的夫妻店(小B)很多,在淘寶上靠買流量買得懷疑人生的他們,對於突如其來的每天幾千上萬甚至十幾萬的訂單(如果被選為首頁活動推廣),大多數徹底懵逼了,不能按時發貨成了常態。但是細算下來,一個月即使被罰個2-3萬,仍然有很大的賺頭,所以也不怕被罰。有句話叫“小虧是虧,大虧是賺”。在拼多多,如果懂得玩流量,每個月賺個百八十萬是非常輕鬆的。

有網友說拼多多靠罰款罰了10幾個億,可能嗎?乍聽起來是有點誇張,但也不排除這種可能,假設罰款的商家是2萬家次,每次2-3萬,那不就有4-6個億了嗎?如果被罰的商家數量是5-8萬家次呢?拼多多目前的商戶保守估計已經超過300萬。

你沒想到的運費

運費呢,平時我們寄快遞,一單最少8-12元,而在義烏,如果一天能走幾萬單,那一單的快遞費只要2-3元,甚至可以更低。現在快遞公司競爭也很激烈,人員、倉庫、車輛的費用幾乎是固定的情況下,假如每天多3萬單子的話,就有6-9萬的收入,很多費用就可以衝抵掉,何樂而不為呢。

庫存有多嚴重

大家都知道,很多小商品特別是庫存多年的,除了放在倉庫佔用位置還要維護成本,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清掉,比如稱斤或者包堆的。一大堆的牛仔褲、襪子、玩具之類的,可能已經庫存了3-5年,如果不處理掉,放得越久就變成垃圾。於是,工廠就隨便一斤幾塊錢或者包堆200-300元直接讓人拉走,要不叫人當垃圾清理還得要工錢。

所以,經常看到有人在路邊賣5塊錢的牛仔褲,其實一條的成本可能不到幾分錢。淘寶之前很多9.9元包郵,甚至拼多多現在力推4.9元包郵商品,很多都是庫存多年的,這都是公開的秘密。4.9包郵商家依舊有賺頭,當然你也就不要期望這樣的商品品質有保障了,所以,有關拼多多的文章下面惡評如潮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了。

為了寫作《新社群 新思維 新零售》,筆者2016年5月曾經到訪義烏三天調查微商的商業模式,有權威的微商人士告訴筆者,假如中國從現在開始不生產襯衫和襪子,庫存的襯衫可以讓所有中國人穿18年,襪子可以穿50年。可見中國的產能有多牛,庫存有多嚴重。

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價

那拼多多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很簡單,這和2003-2006年的淘寶如出一轍,先把大量的用戶和商戶圈進來,有了數億用戶、商家和每月400億交易數據,就可以向資本市場要錢。儘管拼多多是在一片質疑聲、甚至是咒罵聲中一騎絕塵,但不妨礙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比如騰訊2016年就領投了拼多多。

不過,有意思的是,據說拼多多的天使投資人(有人說是A輪)居然是孫彤宇,也就是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的老公,孫在阿里巴巴的工號是2,是馬雲之外的阿里二號人物,2007年11月6日香港聯交所上市一個多月後,孫於12月24日就突然被宣佈"離崗進修",其離開阿里的真正原因到目前仍然是個迷。如今拼多多不到2年如火箭一樣的崛起,甚至或多或少威脅到當年也是據此發跡的淘寶,不知道馬雲心裡會不會有一萬頭草泥馬在狂奔。

淘寶不也是這樣一路走來嗎,馬雲當時不也是被罵得臭頭?可是隨著用戶數和商戶數量的增長到億級數億級別,之後對假貨和低價商品採取了關店限流、力推小而美等等措施,同時推出“天貓”這樣的符合商家和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的平臺,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從這個角度說,拼多多隻不過是把淘寶15年前的路重新走一遍而已。


但問題的關鍵來了,在一片消費升級的吶喊聲中,拼多多的“消費降級”怎麼能夠逆勢增長,在淘寶、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巨頭的合圍中殺出重圍呢?

消費升級的本質

其實消費升級的本質在於“消費分層”,很多人以為消費升級就是生產出好一點的、賣得貴一點的東西,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準確的說,消費升級的本質應該是:能不斷滿足各個消費層級的需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費升級。不管是古今中外,消費分層和消費差異永遠存在,每個消費分層都有需要滿足的需求,無論是商品還是服務,而且這個過程是連續性的。我在《新社群 新思維 新零售》(2017年8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有詳細的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一個LV包十幾萬有與之對應的消費群體,一個19.9元包郵的包包也有消費群體,關鍵是你的產品和用戶群體是屬於哪個層級。當一個拼多多多上的商家,一天能賣出去1萬個包,一個包有10元的毛利時,商家怎麼會不瘋狂呢?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收入差異巨大,需求層次豐富,一方面是需求上升,另一方面是需求下沉。總之,拼多多抓住了渠道和需求下沉的缺口,也就是三四五線城市和小鎮青年,還有就是一二三線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在營銷上抓住了人性最大的弱點——貪,一手對商家免費,一手對消費者採用超低價誘惑(相當於告訴你中獎了,只要交2元錢就可以領到1000元的騙局,很多人都主動入局,明明知道被騙,也抱有僥倖心理)。使用漂亮的圖片誘惑消費者,實際上卻是垃圾一樣的商品,拼多多在玩的就是這樣的流氓式、挑戰人性的無底線把戲。

淘寶京東屬於陌生人交易,拼多多采用的社交+分享,是一種熟人流量傳播,這是拼多多野蠻生長的根本,當然前提是有了微信這個擁有10億用戶的大平臺,以及騰訊永遠不死想要包抄阿里的電商之心。

有網友這樣說,月收入2000到3000的人上拼多多,3000到3500的人上淘寶,3500到4000上天貓,5000到10000上京東,特別有錢的是去高檔實體店。對號入座吧。

牛X的商業模式

有人說共享單車的押金是最近3年最牛X的商業模式,雖然看不到盈利模式,但是充足的現金流足可以耗死對手,贏得了未來的發展機會,要不摩拜為什麼到現在還不宣佈免押金呢。前幾天在阿里的支持下,OFO和hello bike全面推出了免押服務,其實就是對摩拜背後的金主騰訊重重一擊。不過富士康計劃投資給摩拜1000萬輛單車,妄圖收取240億押金充當現金流的美夢,估計隨著阿里芝麻信用的這一舉措成為了泡影。

拼多多逆天的盈利模式,馬雲都表示大大的不服!

摩拜和hello宣佈免押

而拼多多的商業模式顯然比共享單車牛X多了,一方面是和淘寶京東類似的交易現金流,另一方面,靠罰款迅速獲得盈利,比起以前馬雲靠融資十幾個億美元(軟銀和雅虎)才使得淘寶野蠻生長的做法漂亮的多了。不過話說回來,時過境遷,當時的電商環境還沒成熟,靠罰款那可不行,商家不跑光才怪。從這個角度上說,拼多多的玩法確實是高明瞭不少,估計馬雲都會喟嘆後生可畏啊。

牛人巴菲特曾經說過:“現金是氧氣,99%的時間你不會注意它,直到它缺席!”現金流對企業來說真的很重要很重要,除了大家熟悉的“現金為王”,企業界還有個說法:成敗看利潤,生死現金流。

在互聯網企業中,盈利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這和傳統的企業完全不同。阿里1999年成立,直到2012年集團才全面盈利。亞馬遜和京東也持續多年虧損,前者在第19個年頭,後者在第13個年頭才開始盈利。這些企業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有足夠的現金流,簡單的說,工資發得出去,對外的應付賬款能付得起,銀行到期的本金和利息能還得上,基本就能保持一個企業的正常運轉。

拼多多正是左手GMV,右手罰商家天翻地覆,哪管消費者(收到什麼商品呢)洪水滔天呢?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