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五个一批”做好易地搬迁就业工作

松桃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通过“五个一批 ”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期扶持保障工作。

提升技能、培训就业一批。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作,确保在家的搬迁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同时,结合培训推荐就业岗位,不断提高培训后就业率,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通过培训实现就业创业。2018年以来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4630人,培训后促进就业2840人,其中2019年由三合盛人力服务和阳光职业培训等8家培训机构陆续开展劳动力技能全员培训,共开展电工、焊工、种养和厨师等培训。同时依托苏州园区和铜仁高新区产业合作项目开展订单式培训,并建立“就业扶贫车间”吸纳易地搬迁人员就近就业。

搭建平台、转移就业一批。成立蓼皋街道团山社区和背后坪育才社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明确岗位职责,选派多名业务骨干在社区专门负责易地移民搬迁就业创业服务工作。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媒体以及结对帮扶干部入户走访的方式,广泛宣传“扶贫车间”工作生活环境、就业优惠政策、务工待遇等情况,积极引导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

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一批。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帮助其创业,促进其发展。通过落实场地免租、税费减免等政策,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底层商铺的资源为创业者铺通“绿色通道”,入驻安置点的企业均得到了微企资金扶持、免三年场地租金,政府免费为企业开展员工岗前培训、实操技能培训,减轻了企业负担,成功解决了企业招不到熟练工人的问题,同时也带动了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

建立工作站、吸纳就业一批。发挥劳务联络工作站的作用,加强走访调研、摸底调查,多渠道收集就业岗位。建立以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为重点的常态化输出模式,在同等条件下劳务输出基地优先选择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不断扩大易地扶贫搬迁输出面,特别是劳务输出集中地和传统劳务输出地,加大与这部分地区人社部门的沟通协作,目前已跟苏州工业园区、铜仁高新区人社部门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充分发挥传统输出地务工人员多、融入性强的特点,引导和促进更多搬迁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

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一批。针对部分年龄偏大、就业困难的人员,通过在易地扶贫安置点、乡镇街道(社区)等区域大力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充分就业。2018年公益岗位开发有环卫保洁、园林绿化、护林护河治安巡防、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200人。2019年,将在易地扶贫安置点开发800个非全日制扶贫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岗位800个,用来解决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切实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中因年龄大、不能外出就业困难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解决不愿外出就业或者不愿意进厂务工只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搬迁劳动力就业问题,成立劳务联系工作小组,加强与各产业园区联系,由劳务联络工作小组联系各产业园区,推荐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搬迁劳动力到产业基地就业。(杨智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