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兩到100斤!70年,北京年人均牛奶消費提高125倍

1949年,每年人均喝奶0.4公斤;2019年,人均喝奶約50公斤。70年間,北京人每年人均喝奶量提高125倍!

5月8日,在首屆北京牛奶文化節發佈會上,北京市奶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了70年間北京奶業發生的巨大變化,並表示今年將舉辦系列活動展示北京奶業發展成就,同時還將舉行300場牛奶科普活動進社區、進校園活動,讓更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科學飲奶。

據瞭解,目前我國人均奶類消費水平摺合生鮮乳為36.3公斤,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亞洲水平的二分之一。北京市奶業協會會長常毅估計,北京人年消費量應該在50公斤左右,比全國水平要高。而1949年的歷史數據顯示,當時全年人均僅0.4公斤。他介紹,過去奶製品都是奢飾品,一般老百姓根本吃不上,解放後相當一段時間奶製品也屬於營養品,當時北京人有三種奶票,紅色票是給小孩喝的,藍色票是給病人喝的,白色票是給老人喝的。而如今,牛奶已完全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進入尋常百姓家。

8兩到100斤!70年,北京年人均牛奶消費提高125倍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北京現代奶業發展也隨之走過70年。常毅表示,選擇此時首次舉辦牛奶文化節意在展示北京奶業發展成就,倡導多飲奶,科學飲奶,建立起飲奶的生活習慣,“不光是告訴市民怎麼喝奶營養健康,而且告知並引發青少年對奶業的探索和了解。”

此次牛奶文化節將全方位展示北京奶業成就,弘揚北京奶業文化,講述北京奶業故事,並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科普乳品活動。期間,還將舉行“未來奶業高峰論壇”、“一杯牛奶的故事”徵文活動、走進校園開展乳品知識講座,回顧展示北京現代奶業70年發展歷程。作為一項長期公益活動,北京市奶業協會還將持續開展牛奶科普進社區、進學校活動,今年底前將開展不少於300場科普進社區、校園活動。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奶牛養殖方面,北京全市奶牛存欄數量為7.52萬頭,生產牛奶36.66萬噸,商業奶產量34.18萬噸。全市奶牛年均頭年單產8.5噸,鮮奶平均銷售價3.61元/公斤。在乳品加工方面,全市共有14家乳品加工企業,具有年加工原料奶140萬噸的能力,2018年實際加工乳製品50萬噸,其中16萬噸原料奶來自河北、天津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