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国宴的豫菜,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后其他菜系的?

自夏朝择河南建都直至清朝覆灭,河南一直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兴。夏启在禹州摆下国宴,宴请诸侯,史称钓台之亭,这便是豫菜的起源。

之后的“周代八珍”、洛阳水席、《清明上河图》中所绘景象、《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七十二正店以及建国后的国宴都将豫菜推向了一个顶峰。

曾为国宴的豫菜,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后其他菜系的?

但是如今八大菜系的响彻全球,作为国宴的豫菜却不在其中,这是为何?

豫菜的历史

民国之前豫菜的历史不仅不是一片苍白,还曾风光无限。

夏朝建都后,豫菜兴起。宋代时国都汴梁作为全国最大的消费城市,更是将豫菜推向顶峰。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酒楼、饭馆、食店、茶肆和《东京梦华录》所记载的“七十二正店”等文献中都有体现。

曾为国宴的豫菜,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后其他菜系的?

之后宋朝迁都事件的发生,对豫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不是太大。明清时期,豫菜仍然在各大菜系占有重要席位,《梵天卢丛录》里就有记载:“晋、鲁、川、滇、豫、粤、苏、浙等省,食各有味道,菜各有拿手。”

民国初年,鲁菜成为新贵,在当时鲁菜馆占据半个京城,据说能与之抗衡的唯有豫菜。

袁世凯是当时豫菜的头号粉丝,致力于推广豫菜。在其称帝后,北京一家名为厚德福的正宗河南菜饭庄一时成为官显贵聚集之处,成为当时北京颇有名气的饭庄之一。

梁秋实也是豫菜的推崇者,他在《雅舍谈吃》一书中使用大量的篇幅来描绘豫菜,其中就有豫菜中的名菜软溜鲤鱼焙面。

曾为国宴的豫菜,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后其他菜系的?

豫菜的衰落

豫菜发展到这里,从盛行到逐渐衰落再到盛行,甚至到新中国建国之后,豫菜再次成为国宴,期间经历了几千年,起起伏伏。

原以为从此便能永站高位,但却突然跌落,发展至今却突然消失在人们的眼中,这是为何?

工艺繁琐,与现代社会的节奏不符

有一位豫菜大师曾说,豫菜费时费工、曲高和寡,不适合快节奏的时代。再加上由于历史动乱的原因,豫菜出现过断层,新一代豫菜师傅没有经历过老一辈的指导,很多菜品没有办法做出。因此豫菜的发展线路非常狭窄,难以找到出路。

曾为国宴的豫菜,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后其他菜系的?

经济重心转移导致豫菜的受众减少

中国的八大菜系,大部分都产生在近百年的经济发展繁荣区。比如粤菜在广东地区、川菜在川渝地区、苏菜、浙菜等位于江浙地区。

豫菜始于河南,但是在清末以后受到战乱的影响,大多数豫菜失传。建国之后,经济发展中心开始向沿海以及长江中下游发展。人们开始向经济重心地区转移,当地菜系找到了发展的机遇,而豫菜却失去了这样的机遇。

口味毫无特色

每一道美食兴起,都有其吸引人的特点。川菜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粤菜选料精细,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苏菜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

但是粤菜却很难评价,在这里借用一位豫菜大师总结的话就是不偏甜、不偏咸、不偏辣、不偏酸,而于甜咸酸辣之间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可见豫菜口味居中,没有什么特色,无法给人留下印象,因此消失在人们眼中不足为奇。

曾为国宴的豫菜,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后其他菜系的?

杭帮菜——豫菜的延续

豫菜从神坛跌落后,却以另外一种方式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眼中,我们称之为改良版豫菜——杭帮菜。杭帮菜在浙菜中堪称C位出道,逐渐走向全国。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豫菜跟杭帮菜有啥关系,你要这样子说。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了解。

自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金人南下,建立元朝。在战乱中,大量北宋中原的人长途跋涉,来到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也将豫菜从河南带了过来。

经过时间沉淀,豫菜与江南文化融合,发展出了一个新的菜系,也就是杭帮菜。而杭帮菜包含于浙菜中,成为了八大菜系的一个子系。因此杭帮菜也算是豫菜的一种,只是经历了在豫菜的基础上融入了江南的文化,转化成为了浙菜的一种。

曾为国宴的豫菜,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后其他菜系的?

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