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一把溫柔的聲音,

42年的匆匆人生,

億萬人無盡的回憶……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我只在乎你

鄧麗君 - 我只在乎你


李宗盛說,

很多人是奇蹟,但唯有鄧麗君可以稱為傳奇。

她的歌聲,

撫慰了一代人的心靈,

更是幾代人的音樂啟蒙。

甜美圓潤的嗓音、天籟般的歌聲,

溫婉動人的面孔、溫柔親切的笑容……

今天,是鄧麗君逝世24週年的日子。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1.


前幾天,

重溫了周潤發和張國榮的電影《縱橫四海》。

康城海濱,帶著墨鏡的發哥仰天呼喊:

“青霞!麗君!”

張國榮問發哥發什麼神經?

發哥回答:

“我想看看林青霞跟鄧麗君在不在,

她們好喜歡到康城來裸泳的。”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電影裡的梗並非毫無出處。

1990年,

鄧麗君和林青霞在法國巴黎相遇,

扔掉名氣的包袱,

倆人自在的顯示出真性情。

她們互相激勵對方做勇敢的事情,

活出自我。

於是在慵懶的康城海濱,

裸泳、享受日光浴。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照片上的倆人笑意盎然,

舉手投足間散發出無盡的活力。

一瞬間,

記憶被拉回童年的時光。

那時候,媽媽最愛哼的調調,

是鄧麗君唱過的歌;

爸爸常講的故事,

是他們演的電影。

光陰流轉,

伴著熟悉的旋律、電影,

我們長大,

而發哥、霞姐已經到了花甲之年。

時不時地就會想想,

若沒有16年前哥哥的縱身一躍,

若沒有24年前泰國酒店君姐的那次意外,

如今,

細紋也該爬上了他倆的眉梢,

華髮也會偷偷浸染他倆的鬢角。

哥哥會參演什麼新作,

君姐會發什麼新歌?

可惜沒有如果。

春光大好,萬物生機勃勃,

只是佳人已不在。


2.

時間回到1995年5月8日,

這是一個令全球華人深陷悲痛的日子。

這一天,

也是享譽世界的巨星歌手鄧麗君,

因為哮喘發作,在泰國清邁香消玉殞的日子。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在離世前的最後一刻,

她曾用微弱的聲音喚著,

“媽媽、媽媽。”

但當消息傳到臺北鄧家,

所有人難掩悲傷失聲痛哭時,

那個被鄧麗君生前喃喃呼喚的人卻一言不發。

和哭成一團的家人們相比,

趙素桂顯得太過冷靜。

因為她還無法相信自己喪失了愛女。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鄧媽媽這一生幾乎所有的時間,

都陪在女兒鄧麗君身邊。

唯獨此時,偏偏此時,

女兒就這樣與她天人永隔。

1995年5月14日,

鄧麗君的“頭七”,也是這一年的母親節。

第一次來到女兒靈堂的趙素桂,

看到棺木中的女兒後崩潰痛哭。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41年前,女兒出生的那個隆冬,

她也曾這樣泣不成聲。

那一年的臺灣雲林縣,

寒冬臘月處處是新春將至的氣息,

剛剛分娩過後的趙素桂有些疲憊。

因為她人緣很好,

前來探望的左鄰右舍絡繹不絕,

大多數人都是送些禮品問候一番就自行離去,

只有一箇中年女子遲遲不肯離開。

因為在幾天前,

趙素桂曾對她說,

家中已經有三個男孩,開銷不支,

如果再生一個男孩,

就把他過繼給尚無孩子的對方。

可是,

這一次趙素桂生下了一個女孩兒。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看著可愛的女兒,

趙素桂喜不自勝,

但女鄰居可憐巴巴的眼神讓她陷入了兩難。

情急之下,

一向堅強樂觀的趙素桂抱著女兒哇哇大哭。

女鄰居見狀只好留下些慰問品,默默離去。

而趙素桂沒想到的是,

當時的這一哭,

讓這個世界留下了一個永遠不忘的名字,

也讓自己再度經受了錐心之痛。


3.


自襁褓起,

鄧麗君就有一張甜美的臉龐。

這樣的甜美,

給當時生活拮据的鄧家帶來了莫大的慰藉。

作為家中的獨女,

全家人都把鄧麗君視作掌上明珠。

就連粗枝大葉的軍人父親鄧樞,

還特意請部隊中最有學問的長官,

為女兒起了“麗筠”這個名字,

寓意美麗的竹子。

但因為“筠”是個多音字,

叫起來很麻煩,

趙素桂乾脆做主將女兒的名字改成了君子的君。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小時候的鄧麗君就很有表演天分,

自己跟著收音機裡的歌聲唱唱跳跳。

5歲的時候就能哼出完整的小曲兒,

於是,

父母就安排她就近到屏東市仙宮戲院附近學習芭蕾舞。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與天分共存的,

是小鄧麗君按捺不住的表演慾。

鄧麗君的胞弟鄧長禧曾講過姐姐的一則趣事:

年僅幾歲的鄧麗君人小鬼大,一天她獨自一人來到照相館,告訴老闆媽媽要她來拍照留念。在老闆準備道具的時候,就早早擺好了pose。過後,老闆喊鄧媽媽來拿照片才發現,鄧媽媽對此事毫不知情。


從留下的照片中可以看出,

年幼的鄧麗君明星氣質已經盡顯。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在小學一、二年級時,

鄧麗君就開始參加各類演出,

每每演唱歌曲,

都會讓臺下的老師與同學驚歎。

過人的歌唱天賦,

讓小鄧麗君成為學校晚會、遊園會的常客,

也被視為天生的歌星與演員。

但步入歌壇,

卻也是媽媽趙素桂刻意培養的結果。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1949年,

是很多人命運的分水嶺,

大批從大陸撤離到臺灣的軍人及家屬,

從此被貼上了“外省人”的標籤,

終其一生都在回望著大陸,

其中也包括鄧麗君的父親鄧樞。

那時候,

在眷村生活的軍人家庭日子大多過得艱難。

在鄧家,五個小孩,

僅靠父親鄧樞一份薪水過活。

一方面是相對開放的風氣,

一方面是家境貧寒,

因此很多軍人家庭的孩子都會通過演藝幫補家庭。

而鄧麗君無疑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

9歲參加黃梅調歌唱比賽,

以《訪英臺》反串梁山伯的橋段一舉奪冠。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13歲參加金馬獎唱片公司歌唱比賽,

以《採紅菱》奪得冠軍。

14歲加盟宇宙唱片公司,

推出第一張唱片《鳳陽花鼓》。

15歲時就以平均每三個月兩張唱片的出片速度推出多張唱片。

16歲時,

為臺灣首部連續劇《晶晶》演唱主題曲,至此,紅遍臺灣。

……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至此之後她的發展勢頭突飛猛進。

首位登上美國紐約林肯中心、洛杉磯音樂中心的華人女歌手,

是她;

唯一同時獲得美國《時代雜誌》世界七大女歌星、世界十大最受歡迎女歌星之一兩項殊榮的亞洲歌手,

是她;

1984-1986連續三年蟬聯日本有線大賞以及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創下無人打破的雙獎三連冠記錄的,

還是她。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這個擁有甜甜笑容的女孩,

用自己的天籟之音征服了每一個觀眾,

逐漸成為上個世紀後半葉最負盛名的華語歌手。

李宗盛說:

在演藝圈裡很多人是“奇蹟”,

但唯有鄧麗君可以成為“傳奇”。

餘秋雨說:

鄧麗君是中國文化的密碼。

白巖松說:

如果有一個聲音能讓全世界的華人安靜下來,

那就是鄧麗君的歌聲。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時至今日,

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裡還有網友評論著:

以前沒發覺鄧麗君的歌好在哪裡,

現在才知道,

她的歌沒有怨氣,

即便唱的是“證明你一切都在騙我”。

她不給聽歌的人渲染情緒,

不讓憂鬱的更憂鬱,絕望的更絕望。

給別人的情緒染色,

是贏得喜愛的快捷方式。

在情緒的深淵邊推人一把,

準保讓人一輩子記得你。

但她下不了手,

到了一定年紀,

終於覺得,這是一種道德。

她做到了她的音樂成就無人超越,

她做到了“哪裡有中國人,哪裡就有鄧麗君歌聲”,

她用歌聲影響了中國三代人。


4.


然而,命運善妒,

給了鄧麗君天賦的同時,

卻又收回了她夢寐以求的幸福。

認為結婚生子方是圓滿的鄧麗君,

為愛吟唱了400多首甜蜜的歌曲,

卻陰差陽錯的最終也未能擁有愛的歸宿。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初戀男友因病去世,

給她展示了愛情裡最血淋淋的殘酷。

最無能為力的不是愛情裡的生離,

而是人生的死別,

她只把自己最深切的情感寄託在歌聲中。

1981年,

她與糖業大王郭鶴年之子郭孔丞秘密訂婚。

可就在此時,

郭家老祖母對鄧麗君提出三個條件:

要以書面形式,把以往的個人歷史、身家資料“交代”清楚;嫁到郭家之後,立刻退出演藝圈,停止唱歌;必須斷絕和以往演藝圈裡所有朋友的來往。 三項條件,缺一不可。


即便對婚姻百般嚮往,

面對折辱尊嚴的要求,

驕傲如她,一步也不退讓,

選擇主動退婚,

毅然結束了這段愛而不得的感情。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婚姻想要卻得不到,

明明相愛,

卻還是要親手把感情掩埋。

所幸在人生最後的那幾年,

她結識了最後一任的戀人,

小她15歲的法國攝影師保羅。

二十四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在懷念鄧麗君?


1995年5月8日,

泰國清邁梅坪酒店1502總統套房內,

鄧麗君突發哮喘,與世長辭,

一代歌姬香消玉殞。

彈指一揮間,

距離她離開那天,24年已經過去了。

24年前,

她的歌聲曾是那個時代最為魂牽夢縈的聲音,

24年後,

流行音樂的輝煌裡依稀還能看到她的身影。

如果她還在,

或許我們對她就不會如此的陌生。

伊人已故,歌聲永存。

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你們有這樣的情節嗎?

下方留言和轉發哦!

記得點關注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