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原子彈轟炸後一百年不能住人,為何廣島長崎還住那麼多人?

用戶65825501629


現在人們談核色變,不僅僅是因為核武器有著驚人的殺傷力,一顆普通的原子彈足以毀壞一座城市,聽這這種毀壞規模就讓人不寒而慄。更因為如果遭受核武器襲擊,那麼所遭受攻擊的一定範圍內,會存在很長時間的核輻射和核汙染,這種輻射和汙染對人體和動物以及植物等生命體都是極為有害的。




眾所周知,日本廣島和長崎作為兩個現在特殊城市的存在,是因為廣島和長崎是自人類有史以來,受過核武器襲擊的兩個城市。可是時至今日,距離二戰的原子彈攻擊也才過去不足百年,但是我們卻沒聽到說廣島和長崎成為了無人區,相反,事實是現在的廣島和長崎,它的各方面的城市實力在日本來說還是有相當的地位。


這就要回到我們的問題所在了,為什麼受到了原子彈的攻擊,這兩座城市還能發展如此迅速。說好的無人區,核輻射呢?其實,核輻射確實存在,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達到核汙染核輻射到無人居住的條件,原子彈得在地面核爆炸或者是在低空爆炸的條件下,那就對這個地區會長生嚴重汙染,詳細可以參考切爾諾貝利事件。廣島和長崎所遭受的原子彈攻擊確實在當時對兩座城市的居民造成嚴重殺傷,因為當時這兩顆原子彈都是美國通過飛機投擲,在高空中引爆。但是也恰恰是因為在高空引爆,對於後期產生的核輻射核汙染大大下降。因為通過風的吹動,大氣的稀釋等等各種氣候帶來的變化,遺留下來的汙染就大打折扣,這就是為什麼切爾諾貝利成為無人區,而廣島長崎卻一直有人居住的根本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是個人口稠密的城市,它的國土面積只有不到38萬平方公里,人口卻接近1.3億。廣島和長崎後續所遺留的汙染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嚴重,所以很多人不想背井離鄉到其他地方去,更多的是願意留下來繼續在這裡生活。更何況隨著時間的推移,核汙染的殘留會越來越少,經過了這麼幾十年的時光流逝,核爆帶來的汙染和創傷也逐漸的癒合。人類最不缺的就是從頭再來的勇氣,所以現在的我們看到的廣島和長崎基本已經恢復。


塵埃檔案館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放原子彈,造成了極大傷亡,七萬多人因此喪命,即使勉強生活下來的人也受到輻射,身心受到摧殘;1945年8月9日,美軍再次向日本投擲一枚原子彈,只是這次地區選在了日本長崎,這次造成的傷亡更大,八萬多人喪生,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都說原子彈爆炸過的地區,至少一百年之內是不能住人的,為什麼廣島長崎兩個城市,僅僅只相隔了十幾年,就陸續有人住進去?而且這兩座城市在幾十年之後草木生長茂盛,日本人還在此地種植水果蔬菜,這又是為什麼?

長崎和廣島遭受的原子彈是兩萬噸級的核空爆,現如今最大單量的能有兩百萬噸級,原子彈核裂變的殺傷力確實大,先是強光輻射——衝擊波——貫穿輻射——放射性物質,核裂變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躲在地底下,比較隱蔽的地方,也就是說核裂變破壞力主要是在地面上,廣島長崎遭受到原子彈爆炸之後並沒有寸草不生,生物滅絕。

首先:我們很多人對原子彈的印象就是,如果這個地區受到原子彈的轟炸,那肯定會成為不毛之地,接下來的輻射會讓所有的動植物無法生長,即使生存下來的生物也會變異。但是這些認知是對於原子彈內的放射性物質多少來決定的,當時投放到廣島長崎的原子彈名為“小男孩”和“胖子”,這兩顆原子彈裡面的放射性物質並不多,相比福島核電站三號反應堆來看,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福島核電站裡面有90噸的混合氧化物核燃料,核反應堆裡的放射性物質是這兩顆原子彈的成千上萬倍。

其次: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都在上空,雖說也釋放出大量輻射,但是這些放射性物質有一部分會隨著爆炸時加熱的空氣上升到空中,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蘑菇雲”,這些放射性物質之後被帶到平流層,擴散到其他地區的各個角落,這樣看來,掉落在廣島長崎的放射性物質會減少大半。

其實這兩次的原子彈爆炸造成的傷亡人數,主要是由巨大能量引起的衝擊波、大火以及高輻射,而之後的幾十年日本人在這裡生活也有人收到輻射導致癌變,但是人數並不多,從這裡來看,住人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最後:廣島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到現在已經有70多年,當時核爆之後又產生一定的放射性塵埃落到這些地區,還有的隨著雨水降落在地上,導致廣島和長崎地區的土壤發生變化,有近三十年的時間是不能種植任何植物,現如今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質已經過了衰退期,日本人不但在這裡居住,就連吃的糧食,蔬菜水果都可以種植。

其實原子彈爆炸和核電站發生事故性質是不一樣的,核電站洩漏並沒有巨大爆炸,放射性物質大多停留在附近,不會擴散,所以附近地區的輻射濃度非常高,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以及福島核事故就是如此,這附近十幾公里的居民全部被疏散,而且附近也不會有居民居住,除非檢測到輻射減少。

如今的廣島

其實還有一點,大家都直到日本國土狹小,他們人口多,居住的地方少,甚至在海上建立起城市,緩解居住壓力,廣島和長崎也不得不住人。


羽評郡主


大家首先明確兩個基本事實。第一,長崎和廣島目前放射性基本屬於正常水平。第二,廣島和長崎居民的健康處於正常水平。有了這兩個事實基礎,任何的討論都可以在理性的心態下進行了。

先來看看兩地的輻射水平。目前的長崎輻射水平是0.038usv/h,換算下來差不多是0.33msv/年。在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提供的天然輻射源照射的世界平均值中,陸地輻射外照射年有效劑量為0.48msv。也就是說,長崎的輻射水平,已經低於世界平均。

再來看看兩地居民的人均壽命。筆者查到了一組日本厚生省2014年的平均壽命。廣島男性的平均壽命是79.91,廣島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6.94。同一組數據中,長崎男性的平均壽命是78.88,長崎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6.33。

我們再同比對比一下世界平均的壽命水平。用一組世界銀行2015年版的數據來比較吧。201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1.60歲,其中高收入國家為79.28歲,中上收入國家為74.83歲,中下收入國家為67.48歲,低收入國家為61.80歲。

數據不會撒謊,廣島和長崎是否居住安全,我想大家應該心中有一個明確答案了。

確實,一旦涉及到核輻射、核洩漏,乃至核電站的建設,很多人都是先入為主的喜歡用陰謀論來解釋自己的核恐懼心理。

但是,哪裡沒有那麼多陰謀論的東西?包括日本政府,也沒有辦法用虛假數據矇騙世界,矇騙本國人民。

廣島目前常住人口大約是110多萬,長崎的人口稍少一點,大約是40多萬。即便日本政府有本事矇騙了全世界,也沒辦法矇騙長期生活在這兩座城市的150萬人口。這些人口是活生生存在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去這兩座城市旅行看看。

至於為什麼被核轟炸的廣島和長崎,居然又能適合人類居住生存了?很多人已經做了科普。簡單的說,核廢料具有高放射性,確實對人的生命產生重大威脅。但幸運的是,放射性更強的物質,其輻射時間越短。這意味著具有高度致死率的放射性物質,它只有幾個小時到幾個星期的高度放射性。

更重要的是,經過幾十年的自然、人類活動,城市建設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理論計算已經沒有意義。這種情況下實測數據是王道。


李明波論中東


福垊想說的是被原子彈轟炸後,有的不要說100年不能住人,就是幾百年也不能住人!那為什麼廣島長崎沒多久就住人了呢?福垊的答案跟他們不一樣,但答案更正確。想知道答案,得先回顧一下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事件啊!因為答案就在福垊的描述之中。

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

1945年8月6日9時16分2秒,由蒂貝斯上校、劉易斯擔任正副駕駛的B-29轟炸機投放的“小男孩”原子彈在日本廣島相生橋以西100米的醫院上空580米爆炸,傷亡9.1萬左右,摧毀建築物7萬幢。"小男孩"是一顆鈾(yóu)彈。1945年8月9日11時2分0秒,由斯威尼負責的五架B-29轟炸機將名為“胖子”的原子彈投放在長崎市中心高空503米處爆炸,TNT當量2.2萬噸,造成10萬人傷亡,60%的建築物被摧毀。“胖子”長3.6米,直徑1.5米,重4.9噸,是一顆鈈(Pu)彈。

那麼鈈彈與鈾彈的區別是什麼呢?用鈈239原材料製作的原子彈是鈈彈,用鈾235原材料製作出的原子彈是鈾彈。鈈239提取容易,而且能提高原子彈的比威力(威力質量比),鈾彈提取不易,但生產容易,投放簡單,鈾彈的核輻射比較低。鈾彈做初級彈可以,但深加工不行,福垊需要說明的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就是鈾彈。通過上段描述,您找到答案了嗎?如果沒有,福垊就繼續給您分析啊。

核汙染大事件——切爾諾貝利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47秒(當地時間),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北部的普里皮亞季市東南11英里(18千米)的第四核發電機組發生爆炸,造成了核電站空前絕後的重大事故。前3個月死亡31人,15年內則死亡8萬人,13.4萬因核輻射而致病,30公里不能住人。至今該地還是一座鬼城,倒是有很多野生動物出沒,甚至還是稀有的野生動物。30多年過去了,這裡還是一片荒涼,並沒有住人,專家說該地核汙染要持續幾個世紀呢!

揭秘廣島長崎能住人的原因

通過福垊這幾段的敘述,您發現答案了嗎?沒有,也不怕。福垊就是來回答這個問題的。廣島和長崎能住人的真正原因就在於,當初美國為了儘可能地炸平地面建築物,而採取了高空爆炸的方式。高空爆炸使核輻射能夠在高空中隨風以及四處擴散而到地表就會大大減少核輻射。其嚴重輻射也持續的時間很短,劑量很小,故而轟炸後不久就可以放心地重新建設廣島和長崎。

但切爾諾貝利事故卻是在地表爆炸的,這就意味著輻射會大大地滲入底土。雖然30多年的切爾諾貝利鬱鬱蔥蔥,動物歡快,但對人體傷害的核輻射依然夠得上傷害劑量的。試想如果原子彈,尤其是鈈彈在地表進行爆炸的話,那麼其危害估計比核洩露爆炸厲害的多,真可能多年以後也寸草不生。最後福垊反對核的軍用和民用,因為一旦發生核洩漏甚至核爆炸的話,將不堪設想。日本福島核洩露,至今還讓人心有餘悸。


福垊


1945年投下的兩個原子彈讓萬惡的日本軍國主義徹底低了頭,這兩個原子彈也讓無數的日本平民在瞬間化為灰燼。投下第一個原子彈日本天皇還仍在堅持著抵抗,立馬第二個原子彈的他徹底知道了原子彈的有多恐怖。再不低頭下一個被炸死的就是東京。


原子彈的威力到底有多麼的可怕?

在《幹掉太陽旗》這本書當中對原子彈的爆炸有非常生動的描述:“在核裂變瞬間,炸彈內的溫度超過100萬華氏度,炸彈發出的光是太陽光的10倍。百萬分之幾秒後,炸彈正下方地面溫度驟升到6000華氏度,同時還有致命的放射性伽馬射線。”

在原子彈核心爆炸範圍內向外的將近半公里區域內成千上萬的人類在一瞬間就化為了一個木炭,無數的建築在一瞬間全部化為灰燼。

據戰後的調查,在那些被燒焦的屍體當中,他們的內臟和器官就在短短的幾秒,甚至是幾毫秒內全部蒸發為空氣。原子彈爆炸所帶來的超高熱量,將周圍一切東西在頃刻間化為烏有。

在原子彈爆炸的一瞬間有將近7萬的日本民眾直接被炸死,而兩個小時之後又有將近8萬的日本人在熱浪中被燒成灰燼。

原子彈爆炸留下的核輻射也同樣太過恐怖,日本投降之後,美日兩國隨後立即向世界宣稱遭到原子彈轟炸的廣島和長崎至少100年都不能住人。


可如今我們在看到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早已是繁華的都市,居住了上10萬民眾。難道核輻射沒起什麼效果嗎?

原子彈威力的誇大

當時原子彈剛剛造出來,技術和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二戰之後,美國和蘇聯成為世界上兩大超級大國,他們之間的冷戰是美國誇大原子彈威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美國就是為了彰顯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以恐嚇住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鞏固自己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所以需要大力的誇大原子彈的威力。而戰後日本也得到了美國大力的支持,於是日本也會順應美國同意原子彈威力大的這個說法。


日本人多地少

其實在1945年,日本便開始對廣島和長崎進行重建。由於日本人口較多,但土地太少。所以無奈之下,日本人只能團結一致,在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很快廣島和長崎就恢復了之前的面貌,但是原子彈留下的核輻射,的確也讓戰後許多的倖存者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病。

100年不能住人只是推測

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能夠確定,就一定要100年才能出人。再說原子彈當時並非是在地上爆炸,而是在空中就爆炸,主要危害即是在空中,而地面上的危害其實是非常小的。

而且廣島和長崎都位於日本沿海地區,原子彈所留下的核汙染物很容易就會被海風海水中的暖流所帶走,所以核爆炸留下的核輻射也會變得很小,因此廣島和長崎現在也能夠大量的住人。

但恰恰讓人覺得可恨的是,日本人就抓住了廣島長崎100年不能住人的說辭,用來反駁國際社會對他們二戰時犯下錯誤的控訴。

由於有了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許多國家都放棄了要求日本進行戰爭賠款。這樣一個民族,只貪圖利益,讓自己的民眾付出巨大的犧牲,留下無窮無盡的後遺症,這是對人類人性的一種泯滅。 望世界和平。


策神歷史


隨著兩顆原子彈在日本的成功試爆,日本帝國主義終於簽署了投降書。

如果再不投降,下一個被炸的可能就是東京。


兩個城市在一瞬間化為塵埃,核彈猙獰的面目就這樣第一次顯露於世人面前。 核彈不僅威力強大,而且爆炸後會釋放大量輻射能,人如果長期暴露於這種環境,或者食用在這種環境下的食物就會患上各種疑難雜症,導致過早死亡。

但真的是一百年不能住人嗎?按照當時的技術來講,並不能持續如此之久。

但為何要說百年?

之所以美國和日本都願意聊威力足以延續百年這個天,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為了強調自己軍事力量的強大,同時也為了震懾蘇聯,在無數次講話中都宣揚原子彈巨大的威力。而日本為了得到國際社會的援助,幫助國內戰後經濟恢復,也是樂意做如此借花獻佛之事,順應美國的說法誇大原子彈的巨大威力。


核彈爆發後,僅僅過了十幾年就開始有居民陸續搬了進去。而且這兩座城市在幾十年之後草木生長茂盛,居民們還在此開墾種植農作物,這又是為什麼?時間未免也太快了吧。

有人可能會說,為何核電站洩露,附近的區域將在很久一段時間無法住人,甚至其時間跨度還要超過廣島長崎這兩次。

那是因為核電站洩漏並沒有造成巨大爆炸,放射性物質大多停留在附近,不會擴散,所以附近地區的輻射濃度非常高,而核彈爆炸會造成大部分輻射能散播到大氣中,因此在時間上來講的話,核洩漏相對較長。


另外,因為當時核彈爆炸是在離地面還有五百多米的高空中完成,雖說也釋放了大量輻射,但是其中相當一部分隨著爆炸上升到了空中,形成了後來我們所看見的蘑菇雲,這些輻射物質被帶到平流層,擴散到其他地區的各個地方,這樣看來掉落在日本的輻射物質並沒有多少。

核彈在日本的爆炸,主要是起到了衝擊波、大火以及高輻射的作用,論破壞力的話還是前者居多,在後來日本統計中發現,核彈爆發十幾年後,生活在這裡的人雖然也有輻射導致的癌變,但是卻是少數,大部分都還是正常的。

在2014年日本兩地平均壽命調查中發現,廣島男性的平均壽命是79.91,廣島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6.94。同一組數據中,長崎男性的平均壽命是78.88,長崎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6.33。因此可以看來兩地核爆十幾年後不僅完全可以住人的,簡直是人類最為宜居的城市。


還有就是從當時美國的技術層面來講,因為當時核彈技術還處於開發狀態,兩次核打擊是不完整充分的,“小男孩”和“胖子”都是處於兩萬噸一下級別的炸彈,看起來是挺威猛,實際上都沒有發揮原本的威力。

況且,當時專家所說的一百年也只是推測,並沒有什麼可靠依據,沒有實踐檢驗的真理都是嘴上功夫。

再從地理地形上說,因為廣島長崎都是靠海的城市,受海洋季風影響較大,核汙染能夠快速被稀釋飄散。

地形上多丘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了爆炸的擴散。

日本氣候溼潤多雨,土壤表層的核輻射殘餘也會很快隨著地標徑流沖刷乾淨。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加持下,日本人才能得以用如此之快的速度住進兩地。

到現在,廣島長崎已是高樓聳立,城市經濟也是相當繁華,當然這也與日本“人多地少”的現狀有關,為了緩解居住壓力,兩地也不得不住進更多人口,否則誰又願意放棄其它安穩的地方。


歷來現實


被原子彈轟炸過的地方一百年不能住人?

這句話其實只是一個推測,因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是在1945年7月16日的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區進行的實驗爆破,而把原子彈真正應用於戰爭則是在同年的8月6日和8月9日,小男孩被扔在廣島,胖子被扔在長崎。

也就是說,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現在還不足一百年,只有到2045年之後才能證明這句話的真假,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終究都是嘴上功夫。

因為原子彈是一個絕對新式武器,除了現在極少數國家掌握外,大部分國家都沒有核技術,尤其是在二戰時,只有美國研發成功,只有日本被真正炸過,所以,美國和日本在二戰後同時宣稱,原子彈爆炸後一百年都不能住人。

因此這句話也被當成了權威,畢竟別人沒接觸過原子彈。

實際上,二戰剛剛結束,廣島就開始被重建,原子彈是很嚇人,但是也只是嚇人,日本人想來是喜歡挑戰的國家,當時日本積極開戰對核的認識,甚至希望把核汙染後的重建當成一種理想來實踐,以此來向全世界表明日本是一個堅韌的民族。

1947年在核爆炸兩年後,昭和天皇就到廣島進行視察,並且鼓勵人民同核汙染戰鬥到底!實際上到1958年的時候,廣島和長崎就逐漸走出原子彈轟炸的陰影。

在實踐上,原子彈爆炸過的地方一百年不能住人根本就站不住腳。

原子彈的威力和傷害到底有多大?

原子彈的威力其實並不大,很多時候是被我們誇大了,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我們都被這個新式武器震驚了。

實際上兩顆原子彈造成的傷亡並不是天文數字,在廣島投放的小男孩造成日本死亡8.8萬人,負傷和失蹤5.1萬人,其中不包括4萬傷亡的日軍;在長崎投放的原子彈胖子造成2.2萬人死亡,6.4萬人受傷,隨後後續很多人被核汙染感染,但是總體來說並沒有達到毀天滅地的程度,在美軍對日本本土的大轟炸中扔的燃燒彈造成的傷亡可能都比原子彈帶來的更大。

當然,這也和當時的原子彈威力有關係,當時畢竟是剛剛研發就投放到戰爭中,在技術上並不是很完善,威力不夠大是必然的,現代的原子彈要遠遠比二戰時期的威力要大的多,如果核輻射夠多的話,別說一百年,就上上千年不能住人都有可能。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漏造成的核汙染就是例子,切爾諾貝利洩漏的輻射物造成方圓上千公里寸草不生,時至今日,已經造成不計其數的人死亡,數萬人被撤離,對環境的汙染根本不知道多長時間才能消除。

然而美國投放的原子彈,裡面的核原料本身就沒有多少,而且爆炸的時候為了造成更好的效果,更大的輻射,美軍是在空中600米左右的地方將其引爆的,並不是在地面爆破,因此汙染較少,廣島和長崎都是沿海城市,受海洋季風影響比較大,核汙染物能夠快速被稀釋,並減少影響。

美國為什麼宣稱原子彈轟炸後一百年不能住人?

其實,這個問題最值得考量的地方,就是美國和日本為什麼要這麼說,難道他們真的認為原子彈有這樣的威力嗎?

如果按照謹慎性原則,保險起見的話,美國人保守說一點並沒有問題,畢竟核汙染在當時看起來想要徹底治理也不知道是否容易。

你看人美國人多會說話,扔完原子彈後,還善意的提醒你,一百年之內千萬不要來住啊,出了問題我們不是不負責任的,時至今日,日本對這個曾經向他們扔原子彈的人很是抱有感激,因為原子彈拯救了更多的日本人走出戰火!

當然,美國人並沒有那麼好心,美國之所以這麼說,其實就是故意誇大原子彈的威力,然後形成核威懾,真正幫助美國成為世界超級霸主,當時沒有掌握核技術的國家當然會被美國震懾的心驚膽戰,畢竟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想在和美國開戰後首都變成一百年都無法居住的地方。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對於美國都極為懼怕,就是因為他們有原子彈。

日本為什麼幾乎同時宣稱被原子彈轟炸後一百年不能住人呢?

縱橫認為日本人這樣說,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就是美國說什麼,日本人就附議什麼!畢竟在二戰後,日本溫順的就像一條小狗,會衝新主子搖頭擺尾,新主子說啥,當然就是啥!

第二個,日本人是該裝孫子的時候就裝孫子啊,日本是挑起二戰的罪魁禍首之一,按照道理來說,在戰敗後,日本應該支付大量的戰爭賠款給受害的國家,然而日本人不失時機的開始賣慘,你看我們被原子彈炸的這麼慘,兩座重要的城市上百年都不能住人了,你們還要跟我們要賠款,你們還有沒有人性啊!

你看,日本人反而成了戰爭的受害者,日本這麼可憐,怎麼辦?美國大哥甚至希望幫助日本戰後重建,比如美國的馬歇爾經濟扶持計劃本來是扶持歐洲的,也把日本納入其中。

就這樣,日本不但獲得了美國的經濟援助,在賠款方面也是能減免就減免,畢竟我們是一分錢日本的賠償都沒有看到。

儘管日本跟全世界都喊著不能住人,不能住人,但是迫於日本土地資源狹隘的,即使是受到原子彈的轟炸,也要將廣島和長崎開發利用出來,對於日本的老百姓,日本政府表示,一點問題都沒有,大家都來這裡生活吧!


史論縱橫


二戰期間,美國為了減少盟軍登陸士兵傷亡人數,也為了督促日本儘快投降,於1945年8月6日,向日本廣島投擲了一顆命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

(這個招數,“三造共和”的段祺瑞曾用過,1917年,張勳擁立溥儀再次稱帝,老段為了逼迫辮帥張勳投降,向故宮投的是三枚普通炸彈,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動用空軍,第一次轟炸。兩件事極其相似,不過老段比老美早了28年)

廣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原子彈,原子彈爆炸造成了方圓14平方公里內建築物夷為平地,近20萬人喪生。



事隔三天後,即8月9日,美國又向日本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命名為“胖子”的原子彈。長崎全城有27萬人口,當日便死去了6萬多人,日本天皇這次徹底服了,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我們都知道,原子彈爆炸後輻射衰減期限為100年,如此推論,日本廣島和長崎能夠住人要到2045年(1945年+100年)才安全。令人不解的是,才過去了70多年,廣島和長崎就住了成千上萬人,這到底為什麼呢?

首先科普一下原子彈爆炸的威力:原子彈爆炸的殺傷力主要有4個方面:第一光輻射,廣島原子彈爆炸那一刻,成千上萬人眼睛失明。

第二是衝擊波,原子彈爆炸形成6000多度的高溫,空氣受熱變輕上升,空氣流動加快,它的威力不可小覷,鋼筋水泥大樓瞬間被摧毀。



第三是核輻射,輻射好比毒藥一樣,沾到人身上就會腐爛,細胞變異,或者後代形成畸形。

第四就是核爆放射性物質形成的汙染。

前三項爆炸後很快就會過去,其殺傷力也最強,造成死亡人數佔到總數的80%。只有第四項會產生較為久遠的影響。

核汙染會隨著風吹雨刷而慢慢消失,這個過程相當漫長,少量裂變物質衰退期可長達100年。

我們回到廣島原子彈爆炸這個問題上,當時廣島原子彈爆炸中心點是在日本廣島相生橋上空600米處。這就是所謂的“空爆”(在空中爆炸)。



“空爆”造成的核汙染主要是空氣汙染,比“地爆”汙染程度要低得多。“地爆”會造成磚頭石塊橫飛,任何一個實物都帶有汙染源。空氣卻不同,它很快被風吹走稀釋。

據事後測定,投放廣島的那顆原子彈,爆炸形成了核輻射物質大約數十公斤。一大部分被雨刷風吹走,餘下部分散佈在廣島市附近數百平方公里的面積上,每平方米的核汙染物質微乎其微,這點輻射量不至於造成人生病或者死亡。所以廣島在原子彈爆炸後不足百年就住上了成千上萬的居民。

最後一點,我認為當時美國製造的這兩顆原子彈威力不夠大,為了達到威脅日本的目的,誇大其詞。實際它的殺傷半徑只是在14平方公里以內。兩顆原子彈不可能威脅到整個廣島和長崎。



經過多次核洩漏事故證明,原子彈的核汙染並非那麼恐怖,廣島原子彈爆炸時,有個銀行女職員離爆炸中心僅300米,事後她不僅活了下來而且活了80多歲。

綜上所述,原子彈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恐怖,更多的是來自於心理恐怖。

總結:二戰期間,投到日本長島和廣崎的兩顆原子彈,除了爆炸中心點外,其他地方都是安全的,人們發現住人後沒有任何危險,隨後入住的人越來越多,這就是故土難離的真實寫照。


秉燭讀春秋


這說法站不住腳啊,第一顆原子彈上世紀四十年代才出來。



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的廣島、長崎兩座城市動用了原子彈,致使大量的日本民眾死於非命,也使得這兩個城市瞬間化做了廢墟!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二的兩次原子彈實戰!

事實上,原子彈是核武器的一種,爆炸之後會產生很多的核輻射。很多人都覺得,這對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至少也要到一百多年以後,才會有新的生命出現在這裡!



不過,就在前不久,網絡上便出現了很多關於日本廣島、長崎的報道,主要的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對這兩個城市,已經開始了重建。甚至有些地方,已經有人住在這裡了! 不是說一百年嗎?

說到這裡,讓我們先來看一看與核汙染有關的另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便是著名的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漏事件。該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



當時是該電站的第4發電機組爆炸,核反應堆全部炸燬,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洩漏。這起事故導致前後三個月內有31人死亡,之後的15年內有6至8萬人死亡,13.4萬人遭受各種不同程度的輻射疾病的困擾。 為了消除輻射危害,保證事故地區生態安全,烏克蘭和國際社會一直都在努力!一直到今天,核電站洩漏附近的區域,都很少有人會在裡面居住。

反倒是野生動物,在這裡安家落戶。 同樣是核汙染的地區,為什麼切爾諾貝利地區,大家都不敢居住了。而廣島、長崎卻是有人會在這裡居住呢?



首先,這兩種核汙染的成因是不一樣的!廣島、長崎這種屬於核爆炸。原子彈本來是在空中爆炸的,而且其威力也大部分針對的是空中目標。日本是一個沿海島嶼,周圍吹來的海風可以稀釋原子彈所帶來的汙染。 此外,當時全世界畢竟也是剛剛掌握核方面的技術。雖然這兩板原子彈也是核武器,但是跟現在的核武器相比,威力上要弱了太多了。

因此,現在已經有人在廣島、長崎居住了! 而切爾諾貝利則恐怖的多了。當時核洩漏汙染物已經滲透到了地底下了。除了對人本身的影響之外,對當地的動植物、土壤、水源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更加不適合人類的居住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便是日本與烏克蘭兩個國家的國情不同。烏克蘭的人口僅有四千多萬,而日本卻有一個億還多的人口數量! 日本的土地,一直都在比較稀缺的。說個笑話,他們那邊連廁所、更衣室都是男女共用的,可見他們的可用土地確實不多。



近年來,日本的老齡化問題也是越來越嚴重。 人們上了一定的年紀之後,賺錢的能力會變弱,生活成本增加。這也就導致一部分的日子民眾,不得不選擇在廣島、長崎生活了!


白話歷史君


二戰末期美軍為了減少傷亡,所以迫不得已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這兩枚原子彈直接摧毀了這兩座城市。

而且根據核輻射殘留,這兩個地方的放射性一直是高於其他地區,但是不至於說不能夠住人。

日本右翼團體經常拿這個核武器說事,努力去塑造一個受害者的形象,如此種種都使得外界認為廣島和長崎情況很糟糕。

事實就是核爆炸之後,只要爆炸充分,其放射性物質大多數都將散佈在空氣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

所以爆炸了的原子彈,比核洩露造成的危害要小,這也是為什麼福島核電站洩露之後,當地緊急疏散了周邊人口。

當年蘇聯曾經使用原子彈炸出了一個巨大的水庫,而這個水庫至今還在提供合格的飲用水。

這都證明,只要是核爆炸充分,最有害的放射性物質就不會太過於殘留,只不過是會保持一定的影響,但是也是隨著時間推移而減少。

廣島和長崎核爆炸之後的五六年時間裡,確實是一片瘡痍,也幾乎沒有人口願意居住在哪裡。

但是當日本經濟發展之後,這兩座城市又開始恢復了過來,而且由於是靠海位置,這兩個城市實際上受到殘留輻射影響十分小。

對於核武汙染和危害的言論,也是起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日本正在積極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所以當時的日本政府,積極的對外進行形象塑造,並且對二戰的侵略歷史進行了一定的美化。

事實上也正是那個時期,日本修改了歷史教科書,將一些侵略歷史抹去,將對華戰爭認定為是中日二次戰爭,而不是像以前,說成了軍國主義下的不義之戰。

說起來日本對於歷史的這種態度,使得東亞國家無法原諒,尤其是日本努力塑造一個受害者的形象。

現在日本的宣傳中,依舊不斷的拿核打擊說事,認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被核打擊的國家。

以此為依據,認定日本在二戰中,同樣是一個受害國。通過這種宣傳,日本企圖抹黑偉大的發法西斯戰爭。

多行不義必自斃,日本永遠不去反思,假如他們不發動戰爭,他們也不會遭遇到核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