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南京後,曾國潘為何把洪秀全屍體轟上天?

殷詩妍


洪秀全霸佔南京長達十多年,曾國藩打了十多年,在這期間曾國藩一度被太平軍打的要跳河自殺,還好,他被部下給及時給救了。

這樣的驚險的場面,在曾國藩的身上,肯定沒有少發生。

我想對於太平天國的仇恨,除了清朝的皇帝外,沒有人能比得上曾國藩了吧。

要說太平天國裡的幾個王們,若是不自相殘殺的話,曾國藩就不可能把太平天國給滅了。

說實話到時候誰滅誰,還真不大好說呢?

但是,老天還是眷顧了曾國藩。因為太平天國裡,幾大天王的內訌,讓他們迅速走到了陌路。

反倒是隔岸觀火的曾國藩,漁翁得利了。

最後太平天國的士兵被湘軍給包圍,然後在太平軍沒有吃的情況下,他們被湘軍攻破了城池。

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洪秀全並不是被湘軍殺死的。

人家洪秀全是在湘軍攻入南京城之後,得病死亡的。也就是說,洪秀全當了十幾年的皇帝,然後得病去世了。

他的死是和清軍沒有任何關係的。而洪秀全的這種死法,就是對曾國藩,對清朝皇帝最大的侮辱。

畢竟打了人家這麼多年,最後沒有打死人家,你說,是不是奇恥大辱。

所以,在湘軍攻破城池之後,曾國藩就給咸豐帝寫信,說洪秀全被圍困,因為無路可逃。

所以,服毒自殺了。

這樣的謊言就是在維護大清的顏面,畢竟造反者必須要被殺死。

這是鐵令,哪能讓他自然死亡呢?

在湘軍攻破城池之後,他們並不是急於找洪秀全的屍首,而是搶財寶,搶美女。

當然在他們開搶之前,他們已經對城內的太平軍給屠了城。

也就是在湘軍佔領南京半月左右,他們才想起要找洪秀全的屍首來。

那麼洪秀全的屍首是如何找到的呢?

因為洪秀全的宮女,在洪秀全去世之前,他就命令自己的宮女,等自己死後,給自己的屍體上,纏上十幾層白布。

纏好白布之後,就可以把自己埋在宮殿的下面了。

然後棺槨,陪葬品之類的都沒有。

他去世之後,宮女就嚴格按照他的遺言執行了,要說若是沒有宮女的指引,湘軍肯定找不到洪秀全的屍體的。

湘軍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就找到了一個見證了,洪秀全下葬整個過程的宮女,是這個宮女,指引著他們把洪秀全的屍體給挖了出來的。

當時,洪秀全的屍體還沒有腐爛,只是頭髮脫落了,鬍子還有零零點點點存在。

但是,洪秀全畢竟是亂臣賊子,不能就讓他這麼痛快的死掉。

所以,湘軍就對洪秀全死去的屍體,做了凌遲的處理。

把洪秀全的屍體凌遲之後,曾國藩覺得還不過癮,然後他們又把洪秀全凌遲過後的屍體,給放在大火上烤,烤完之後,就用大炮把所有的灰燼,給轟上了天。

曾國藩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懲治洪秀全。讓自己解恨,對清廷負責,給天下的老百姓一個交代。你看只要是亂臣賊子,謀反的話,就是這種後果,死無葬身之地。


史學達人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運動,歷時14年,勢力範圍擴展到17個省,有力的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的侵略,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


這次農民運動敵對雙方的主角當然是洪秀全與曾國藩了,雙方雖然交戰十多年,但從未謀面,在這無數次的交鋒中,曾國藩的戰績總之就是一個字“慘”,尤其是湘軍早期,連續幾次都敗於湖南嶽州、靖港,曾國藩陷入到一種絕望的狀態中,他曾想以死洗辱,而投入到江中,但被其手下救起。

曾國藩的敗績也遭到了同僚們的取笑,這對於心高氣傲、自視甚高的曾國藩來說是奇恥大辱,發誓要拿下天京城,消滅洪秀全。


曾國藩派自己的胞弟曾國荃向雨花臺進攻,進一步圍困天京城,天京城附近據點一一淪陷,太平天國形勢岌岌可危,忠王李秀成眼看大勢已去,太平天國現在的軍事實力已經不足以抵抗清兵的進攻,天京城破只是時間問題,他向洪秀全建議,放棄天京,實行戰略大轉移,向南退守,再謀進攻。

而此時的洪秀全已經因為極大的思想壓力導致精神恍惚,他瘋狂迷信自己的上帝,希望上帝派天兵天將來幫助他,對李秀成的建議根本不理會,但沒過多久,洪秀全就病逝了,直到死的那一天,洪秀全都沒有等來上帝的天兵天將。


洪秀全死後,天京城人心惶惶,缺了主心骨,守城的將士們也無心戀戰,太平軍的節節敗退,很快天京城就被清軍攻破,這麼多年埋在曾國藩心中多年的奇恥大辱終於得到了釋放,為了鎮壓太平天國,他苦苦熬過了這幾年,這些年裡來自朝廷和太平天國的壓力讓他寢食難安,當攻陷天京城的那一刻,將全部的怨氣化為滿腔的怒火,他殺一儆百,殺百儆千,殺的人頭滾滾,曾國藩最終贏得了“曾剃頭”的臭名。

曾國藩燒殺搶掠無所不為,整個天京城就如同人間煉獄一般,他要找到他的老對手洪秀全,他早就對他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卻得知洪秀全在一個月之前就已經死了,他下達指令“戳屍,舉烈火而焚之”,命人將洪秀全的屍體從棺材裡拖出來,用鞭子抽打,一番鞭打之後,洪秀全的屍體已是面目全非。

歷史上對死去的仇敵的屍體進行侮辱是經常的事,像伍子胥鞭屍楚平王就被認為是違背天理到了極點,而曾國藩已經是喪盡天良了,還不依不饒,晚瞭解恨,以儆效尤,仍然派人將屍體用大刀砍成肉醬,在摻和火藥做成炮彈,放在大炮裡發射出去,真正做到了挫骨揚灰、灰飛煙滅。


曾國藩痛恨洪秀全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曾國藩作為清朝儒家思想的代言人,奉行孔孟之道,而洪秀全創立的拜上帝會來源於西方,其口號正是掃除一切封建陳舊之道,兩人的個人立場和宗教信仰發生了極端的衝突,而且洪秀全軍隊所到之處,遇到孔廟無不毀之,遍殺儒家之人,孔子可是曾國藩的偶像,因此曾國藩恨洪秀全是恨到了骨子裡,是忍無可忍的,所以洪秀全死後,曾國藩將他的屍體拖出來,命人剁碎,再一炮轟上天,也就不足為怪了。
曾剃頭確實是夠狠的,讓洪秀全灰飛煙滅,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慄,洪秀全也成為歷史上飛天第一人的方式永遠的消失了。




遺產君


太平軍只要是頭領,被俘虜以後幾乎沒有什麼很好的的下場,凌遲是最基本的。


在網上看到一副石達開被凌遲的照片,不知道真假,但是覺得真的挺慘的,慶幸大清早亡了。

死後戳屍,沒有大仇不幹這事兒,但是很多時候人和人之間的仇恨不是因為一方的死亡而消弭掉,比方說伍子胥對楚昭王,比方說曾國藩對洪秀全。


從金田起事到在南京坐上皇位,洪秀全的一生可謂跌宕,但是曾國藩又何嘗不是呢。


他本就是一個比較笨的讀書人,費勁八叉的考上科舉,然後官做得也不開心,回家奔喪的時候趕上太平天國所向睥睨。


但是綠營爛透了,沒辦法他只有組織鄉勇抵抗。


但是地方的不配合,流寇的作亂,曾國藩不得不殺一儆百,殺百儆千,殺的人頭滾滾,為他也贏得了曾剃頭的美名。


殺人像剃頭。

但是也正是這種嚴刑峻法,穩住了動亂的局勢,後來他出湘統帥天下兵馬和太平軍對峙,數次險死還生,甚至數次失敗敗得他都有投水自殺,一死了之的舉動。


作為一個儒生,曾國藩尤其不能忍受太平軍搗毀孔廟褻瀆先賢的做法,讀了這麼多年書,很多東西是侵入骨子裡的。


這點大約是曾國藩恨透洪秀全的原因,而洪秀全也比較不爭氣,進了南京開始紙醉金迷,除了內鬥就是給女人編號,這也導致後期的太平天國腐敗沒落。


人心渙散

進了天京的曾國藩,面對剛剛死去沒多久的洪秀全怎一個“恨”字了得。


所以就把他錯骨攘灰,所以就把他添了大炮,讓他去天國和天父天兄團聚去了,甚至對他的兒子都實行了殘酷的凌遲。


這大約就是恨到極致的表現,有些怨恨是不能用對錯來衡量的,只是單純的我恨你,恨死你,恨你死而已。

============

文/ 薛白袍(點贊吧,愛死你們了)

薛白袍


近年來,很多人把曾國藩吹捧為千古聖人,把洪秀全貶低為邪教頭子,殊不知曾國藩外號“曾剃頭”,若不是滿清腐敗,太平天國哪能如此席捲半個中國?曾國藩是雙手沾滿鮮血的聖人而已!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國首都天京陷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滅亡。一向以聖人自居的曾國藩魔性大發,縱容湘軍大肆屠城,湘軍進城後如同餓狼看到血肉一般,不分好歹,見人就殺,看到房子就燒,百姓遭到掠奪,女子慘遭蹂躪,整個南京城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如同人間地獄。

這是南京城歷史上遭遇的第二大規模的屠殺,始作俑者就是中國的半個聖人。

對待太平天國的那些領導者,曾國藩更是毫不留情,洪秀全在天京陷落前一個月便歸天見上帝去也,中國一向講究人死為大,但曾國藩卻做出一個突破底線的選擇——挫骨揚灰。

曾國藩下令挖墳開棺,把洪秀全的屍體挖了出來,他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記敘這位老對手:“鬍鬚微白可數,頭禿無發,左臂股左膀尚有肉,遍身用黃緞繡龍袍包裹。”

面對昔日對手的屍體,曾國藩斷然下達了對洪秀全的處罰方式:“戮屍,舉烈火而焚之!”於是洪秀全的屍體被刀斧剁得粉碎,成了一坨肉醬。

即便碎屍萬段,也不足以化解曾國藩對的仇恨,他又命人把這團肉泥和火藥拌在一起,裝入炮彈,然後把一顆顆接炮彈連發射向天空——就是你死了,也要你灰飛煙滅,屍骨無存,陰魂無歸!

曾國藩與洪秀全是不共戴天的生死敵人,但如此突破人性底線的舉動,仍然讓人難以置信,曾國藩為什麼要對洪秀全如此慘無人道呢?我想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湘軍初期屢戰屢敗,讓曾國藩面子盡失,曾國藩在給皇帝上奏摺時,曾承認自己“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甚至幾次想跳江自殺,他把這些失敗當作對自己的侮辱,一旦取勝勢必大肆報復。

二是洪秀全曾大肆焚燒孔廟,讓曾國藩偶像受辱。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國,信奉上帝,見到孔廟不是砸就是燒,這無疑是狠狠打了信奉儒家的知識分子的臉。曾國藩是儒家傳統的堅定信仰者和維護者,洪秀全此舉相當於羞辱了他的信仰,勢必對洪秀全恨之入骨。

可以說,洪秀全在戰績上和信仰上都完爆曾國藩,讓曾國藩遭遇生平最大的羞辱,但曾國藩卻沒能在洪秀全生前完成報復,所以他即便在對方死後也要對洪秀全挫骨揚灰,讓他永世不得超生!

滿清粉和曾剃頭的粉絲,請不要拿太平天國的黑材料說事,以滿清王朝及其奴才的德性,若不把太平天國黑成史上最邪惡的邪教,那才真是鬧了鬼!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誠邀,如題。攻下南京後,曾國潘為何把洪秀全屍體轟上天?其實理由很簡單


說起洪秀全,這也是個能人,作為廣西金田的一個落第秀才,能以一己之力發動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絕後的農民起義,以至於最後奪取滿清半壁江山,雖然天國最後被清軍攻滅,但是亂世之中前後縱橫幾十年,也是非常難得了。

至於洪秀全之死,由於原始材料記載紛歧,加上曾國藩篡改史料,以假亂真,因而分歧許多。


一百多年來太平天國史的研究者,大多認為洪秀全是“服毒自殺”的,所據史料主要有三條:一是曾國藩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奏稱:“叛賊洪秀全實屬是本年五月間,官軍猛攻之時服毒身亡。”另一條是曾國藩同治三年七月初七日奏稿稱,洪秀全“四月二十七日,因官軍急攻,服毒而死。”還有一條就是曾國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記載:“天王這時很急,日日煩躁,最終在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死。”這三條史料出自其時清政府和太平天國雙方的知情主將之手,因此,被史學界的大部分人當成信史。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曾國潘為何把洪秀全屍體轟上天,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太平運動初期,新組建的湘軍戰鬥力不行,經常被太平軍打的落花流水,讓曾國藩常常在皇帝面前抬不起頭來,所以曾國藩對洪秀全可以說充滿了仇恨。

另一種說法,曾國藩是孔子的衛道者,而洪秀全在建立天平天國之後大舉在其所統轄的範圍內燒燬孔廟,為了捍衛孔孟之道,曾國藩才對死後的洪秀全下了狠手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1864年7月19日,疲憊的湘軍正式攻下了南京城。在曾國藩到達南京之前,洪秀全已經於當年6月因病去世,並沒有見到所謂天國的末日。一具普通人的屍體自然沒什麼用處,沒有人會對死人有興趣。但是對於清代朝廷來說,起義軍首領的屍體卻有政治價值。其實,在古代中國任何時期,對付叛亂分子,打贏後捉拿匪首,懲治元兇,安撫百姓都是必須的一個任務,也有戰勝後宣傳的實質性意義,大清威儀不可侵犯。

曾國藩等人找到洪秀全屍體後,在天王府象徵性凌辱火燒一番,上奏具體情況,表示洪秀全確實死了,屍骨腐爛,給了朝廷一個交代,吃了定心丸。但是至於炮轟粉碎,挫骨揚灰,則當然是野史家言了,倒沒有明證。在此之前,朝廷確實是屢次行文,要求必須找到洪秀全,逆魁必須授首,活要見人死要見屍。而且對於曾國藩本人而言,既需要給死去的湘軍兄弟們一個說法,同時也想挽回被洪秀全侮辱的名教尊嚴,找到洪秀全屍體是一個緊急的任務。

眾所周知,夏季的南京溫度非常之高,天氣炎熱。曾國藩接到了南京攻破的信息,立刻乘坐火輪船,到達南京時已經7月28號。風雲變幻,太平天國大勢已去,洪秀全屍體在7月31號最終找到,在天王府後林苑土山上被挖出。

我們根據常理可以想到,洪秀全屍體已經面目全非,腐爛發臭,“雖腿胯處皆裹以黃綾”。曾國藩只能根據下葬的服飾和宮女多次指認,才確定就是洪秀全,終於鬆了一口氣。

此時,在勝利情緒的驅動下,他們驗明洪秀全正身之後,就公開“驗畢戮屍,舉烈火而焚之”,正式宣示勝利,但是沒有看到炮轟屍體的正史記載,轟上天更是無稽之談,誇張表述。實際上,朝廷的一再追問有三層意思。第一,想要確認洪秀全是不是真的死了,以免留下後患。第二,如果可以,得砍下首級,進而廣傳四處,用以震懾那些天王餘部和不安定力量,消解他們的鬥爭意志。第三,由於清代將領虛報消息是常見的事,朝廷已經不太信任,因此必須慎重對待。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洪秀全之於曾國藩,應該是貴人。為什麼會這麼說,我們可以簡單的看一下曾國藩的官路歷程:

  1. 1838年,曾國藩參加會試,終於成功登第;
  2. 1840年,曾國藩任翰林院檢討;
  3. 1843年,曾國藩任四川鄉試正考考官,文淵閣校理;
  4. 1846年,曾國藩任文淵閣直事;
  5. 1849-1850年,曾國藩先後任禮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正兒八經的二品官;
  6. 1852年,曾國藩喪母,歸家守孝,並於同年年底奉命組建地方團練對抗湘軍。
  7. 1860年,曾國藩加兵部尚書銜,兩江總督,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江南軍務,正式成為封疆大吏;

  8. 1864年,曾國藩被封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並賞戴雙眼花翎。


1851年到1864年之間,正是太平天國存在的時間,而曾國藩奉命組建的湘軍,是剿滅太平天國頭號功臣。

從曾國藩的仕途經歷來看,曾國藩的崛起正是從1852年組建地方團練開始的。如果沒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曾國藩也許就是老老實實的做一個京官,並不會成為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所以在這個角度來看,洪秀全確實是曾國藩的貴人。



不過,曾國藩對待這個貴人,那倒是一點都不客氣。早在曾國藩攻破南京的前一個月,洪秀全早已見上帝去了。曾國藩直接命人將洪秀全的棺木掘出來,把洪的屍體剁成碎末,用大炮轟到天上去了,挫骨揚灰也不過如此。



曾國藩為什麼這麼做,他不是熟讀讀孔孟之道嗎,怎麼還會做出如此不齒的行為?我認為這就是戰爭,赤裸裸的把人性最暗黑的一面激發出來了。特別是曾國藩在前期對抗太平天國,屢戰屢敗,別提被打得有多慘了,曾國藩一度都想跳水自殺!

所以,一旦戰爭勝利,曾國藩那已經被扭曲的心靈就徹底激發內心的黑暗,不光將洪秀全挫骨揚灰,甚至還放縱士兵在南京城內少殺搶掠,南京城內的慘狀,如同地獄一般!

什麼孔孟知道,呆一邊去吧,此時曾國藩需要的就是發洩!僅此而已!


小鎮月明


洪秀全太平天國乾的是精神引導的工作,像這種精神領袖,具有很強的擴散性和留存性,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即使不見本人,就是本人使用過的東西以及本身的某樣物件,都可以最為本人精神的寄託,給人帶來力量。(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比如說佛教子弟供奉的高僧佛骨舍利子,即使高僧的肉身已不復存在,被一把火燒成了灰,但留下來的東西,仍然可以作為高僧德行的代表存在,見舍利子如見高僧,同樣會讓信眾頂禮膜拜。

同樣的情況就是美國的海軍陸戰隊對於恐怖頭目本·拉登遺體的處理方式,在未知海域進行海葬,讓後來膜拜的人連個影子都找不見,以此來阻斷本·拉登與信眾之間的精神聯繫。

因為僅憑空想,不找到某個精神寄託的支點(“聖人”遺留物),這種精神的力量不但會打折扣,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消逝於無形。


洪秀全的遺體被曾國藩派人剁成肉醬,摻進炸藥裡面做成炮彈,並連著被髮射出去,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挫骨揚灰了吧,因為當時洪秀全已死,本沒有為難他的必要。

但對待農民起義,一向有斬草除根、永絕後患傳統的封建傳統社會,向來不會對造反者心慈手軟,甚至心生憐憫,活著的人千刀萬剮,死了的人挫骨揚灰,這基本上都是標配手段。

因此,除了在懲罰的方式上有所區別,就洪秀全的下場來說,一點不讓人意外,轟個灰飛煙滅,也就把那些信眾、追隨者的精神支柱給連根拔起了,在進行下面的事情,那就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了!


歷史三日談


這可以算得上是毀屍滅跡的最高境界!

太平天國運動可以說的上是清朝歷史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公開造反的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甚至一度與清政府分庭抗禮,最近的一次居然都打到了天津城下,也正因為太平天國是清朝歷史中對清朝統治威脅最大的一次起義,也導致了清政府對太平天國的鎮壓是最為殘酷的!

在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的行動中,在戰鬥中被抓住的、或者被動投降的太平天國將領一般都是就地處決,甚至還有相當數量的太平天國將領在主動投降後也仍然遭到清政府殺害,至於戰後大規模的屠殺俘虜,甚至將主動投降的太平天國降兵成建制屠殺,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清政府對於鎮壓太平天國的態度,是清朝歷史中鎮壓所有農民起義中最殘忍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清兵對於洪秀全屍體的處理,當然也是毫不客氣!

在封建社會,對已經死去的敵人的屍體進行侮辱是經常發生的事,大家經常說的鞭屍挫骨揚灰指的就是這一類的行為!所以對於清政府而言,太平天國的首要領導洪秀全雖然已經提前去世,但對於他的屍體,自然也要選擇效仿前輩們的“文化”!也要毫不留情面的毀掉!

不過曾國藩的湘軍也發明了新的一招,用把洪秀全的骨灰裝到大炮裡發射的方法,來實現“揚灰”!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將洪秀全的骨灰徹底不留痕跡的毀掉。

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太平天國運動也算得上是一次宗教起義,洪秀全也是這次運動中的宗教領袖,當時湘軍雖然攻佔了南京,但在東南地域永遠有相當多的地盤仍在太平天國的控制範圍內,周邊至少還有幾十萬太平天國的軍隊正在作戰,也是為了從精神上摧垮太平天國將士們的鬥志和信心,徹底打垮洪秀全這個精神領袖!將洪秀全的屍身毀的一乾二淨是最合適的方法!

另外,雖然洪秀全是在天京被圍困時去世,下葬也存在一定的倉促性,但畢竟是太平天國的第一個皇帝,他的墳墓理論上應該也經過一定的佈置,至少應該還有一些數目客觀的陪葬品,但根據後來曾國藩的回報,聲稱洪秀全只是單純的被掩埋,周邊也並沒有發現其他物品,這段彙報內容未必屬實,不排除洪秀全的墓葬中也有一定財富,曾國藩藉著毀滅屍體和墳墓,將財富據為己有。

此外十幾年的征戰,作為一直把洪秀全當成仇敵的曾國藩來說,曾國藩對洪秀全的仇恨遠比其他人要高,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曾氏家族又有多位親戚戰死,因此在攻佔南京之後,對洪秀全的屍體進行毀屍洩恨也是完全可以理解!




遼寧資深球迷


講曾國藩把洪秀全屍體轟上天,完全是搞事情。目的很簡單,何為“挫骨揚灰”、”死無葬身之地”?不過如此而已。此事在《清史稿》和《清實錄》裡的記載,都是”戮而焚之”。什麼意思?就是把洪秀全的屍體剁了燒掉。效果其實一樣。然而用炮轟掉,實則用心險惡,炮乃現代之物,很容易讓人用現代標準去評判中古的惡行。從而得出曾國藩乃惡小之人。加之後人評判曾國藩為“半個聖人”,最終得出曾國藩為“偽君子”,惡毒之小人也!


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用現代的價值評判,無論曾國藩還是洪秀全都算不得什麼“好人”。但回到當時歷史情境,各有各的宿命。洪秀全靠一本洋盤的《勸世良言》,發揮了精神病人特有的天賦 ,硬是把自己變成了上帝的兒子,並利用底層群眾對清朝的不滿,終於讓自己實現了“天天吃肥肉,夜夜當新郎”的夙願。而勞苦大眾的理想與夙願,則丟到了雲裡霧裡。


而曾國藩仕途一般,和每一個通過科考出身的仕子一樣 ,滿懷匡扶天下,濟世利民的夙願,然而從國子監起步一層層地熬資歷,掛職各部委的時候,突然母喪要回家丁憂了。這也就意味著事業上升期,突然休克,等守孝27個月回來 ,黃花菜都涼了!

宋明理學之後的儒家禮教有問題嗎?是不是天下人都像曾國藩那樣熱愛忠貞,願意衛道儒教?顯然不是吧。畢竟近代史上,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魯迅就曾經說過“吃人的禮教”。所以當洪秀全拋棄了那個秩序,代之“平均主義”的”新秩序”時,那種被封建禮教壓迫的力量反彈起來,是不是至少讓很多依靠禮教來維持社會價值秩序的儒生們感到末日感?


但是實際上在整個天平天國時期,洪仁玕的“理想社會”其實一直無法實現,並且“孔子”雖然被”上帝”鞭撻,但最終”上帝”還是無奈地在身邊給“孔子”留了一個位置。這其實就是洪秀全對自己理論因現實處境不斷修改的結果。然而終究有個“命門”無法修改,也最終使得太平天國出現內訌,並陷於覆滅。

而曾國藩或許正是這種危機感和仇恨感,組織湘軍起家,“越敗越戰”,最終等到太平天國”內訌”,逐步擊破。而此時,更多“分一杯羹”的地主步曲也已經成長起來,譬如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太平天國前期的石達開,後期的李秀成,都曾讓曾國藩苦不堪言,幾次差點自殺。

此刻破“天京”,如此仇恨,人之常情。然而曾國藩再“殘忍”,再如何叫得“曾剃頭”,也不影響他成為儒家的“半個聖人”,所謂聖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因為擁軍未爭位,且主動裁軍,便是”立徳”;平太平天國,拯救“天下”危亡為“立功”;《曾子家書》道盡了做人之道,為“立言”。


至於戰場的殘忍,對平民無辜的戕害那些無非“亂世重典”,不損曾國藩私德。且“長毛”在曾國藩眼裡乃“髮匪”也,官軍對於匪則無人道可言。聖人還是那個聖人,屠夫也還是那個屠夫。是曾國藩錯了嗎?不是,因為曾國藩誓死衛道的就是那“吃人的禮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