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敗退”中國市場:傳統IT企業勢微的一個縮影

傳了一個多月後,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裁員大幕正式開啟。

5月7日起,有900多名甲骨文中國的員工被要求籤署裁員協議。雖然公司提供了N+6個月的工資補償,但是如此匆忙的裁員,還是激起了部分員工的牴觸情緒,拉起條幅進行公開抗議。

總部在美國的甲骨文公司,是全球排名僅次於微軟的第二大軟件公司。1989年,甲骨文正式進入中國市場,2002年在深圳設立第一家研發中心,隨後在北京、上海、蘇州、南京相繼成立研發中心。

本次大規模裁員,基本上宣告了甲骨文在中國市場的“敗退”。這背後的原因,有甲骨文在中國市場經營環境的重大變化,也有甲骨文向雲轉型上的反應遲鈍,更重要的是這是傳統IT廠商在雲時代沒落的必然。

敗退中國市場

幾年前,甲骨文的聯席CEO馬克·赫德曾來到中國,對著媒體表示,中國市場對於甲骨文太重要了,中國市場是甲骨文巨大的機會。彼時,他還表示大中華區在今後會得到甲骨文總部更多資源支持。

但是幾年之後,隨著甲骨文在華經營的低迷,甲骨文的高層們失去了耐心,不但大中華地區的高管頻頻換人,現在也開始將不滿轉向中國的普通員工。

5月7日,甲骨文開始對在中國的研發團隊進行裁員,將近千個崗位轉移至印度等地。雖然甲骨文對外表示,本次中國研發中心裁員是全球戰略調整的一部分,但是內部員工並不認可這樣的理由,情緒激動之下拉出了公開抗議的條幅。

自1989年進入中國市場,甲骨文在華耕耘已有30年。單從人力成本角度,30年前甲骨文來華時,中國人力資源相對成本較低,而近年隨著經濟發展,這一優勢正逐漸消失,部分外企投資開始向東南亞和印度轉移。

雖然成本是甲骨文本次裁員的考量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應該是該公司過去幾年在華經營遭遇重大挑戰。

甲骨文在中國的主要客戶分部在金融、電信、能源、政府等領域,以大型企業為主。但是2013年前後,因為信息安全問題,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開始加速,國內掀起了一股去IOE的浪潮。這對甲骨文傳統數據庫等核心產品造成了衝擊。

與此同時,企業上雲也對甲骨文造成了重大影響。過去幾年,雲計算發展迅速,很多企業都開始將自己的業務或者數據部署到雲上。

在這一背景下,雲計算廠商紛紛推出自研的雲原生數據庫,並將這些數據庫與甲骨文數據庫進行深度兼容,即大型企業可以便捷地將甲骨文數據庫中的數據遷移上雲,這給甲骨文帶來了巨大壓力。例如,亞馬遜AWS於2014年發佈業內首個雲原生數據庫Aurora,阿里雲於2017年9月發佈雲原生數據庫POLARDB。

對甲骨文來說,不僅當初最大的客戶們流失了,今天反過來還成為了甲骨文的最大對手,這讓甲骨文腹背受敵。

據德意志銀行分析報告,中國現在有84%的企業有意願要上雲,認為雲是未來。但是在這股企業上雲的浪潮中,甲骨文卻因為雲業務遲遲未能在中國落地,而錯失了很多機會。2015年,甲骨文曾跟騰訊雲當成合作關係,但是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

在原有業務停滯不前,雲計算等新業務在華進展緩慢的前提下,採取大規模的裁員實在是甲骨文刮骨療傷不得已而為之。

雲轉型太慢

裁撤中國研發中心,實際上是甲骨文為過去向雲轉型太慢而埋單。某種程度上,今天的裁員,在幾年前就已經註定。

作為硅谷最有技術實力的科技公司之一,甲骨文公司在做雲上確實慢了一拍。這種慢,某種程度上跟創始人拉里•埃裡森(Larry Ellison)最初的判斷有直接關係。

時間撥回2008年。當時,亞馬遜AWS推出S3雲存儲和EC2彈性計算服務沒有多久,但是很快俘獲了數十萬開發者的心。

可惜,技術出身的埃裡森當時非但沒有重視這個信號,反而還對雲計算嗤之以鼻。“我完全搞不懂那幫傢伙在說些什麼,簡直就是一派胡扯。雲計算到底是指什麼?省省這種愚蠢的概念吧。”

不過,很快他就食言了。在那番狂妄的言論2年之後,甲骨文不得不開始轉向,加大對雲計算的投入,因為它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上雲,並且不再使用甲骨文的數據庫軟件。

甲骨文靠著數據庫軟件起家,企業一旦選定將它的軟件應用在運營當中,基本上就很難再擺脫這家企業的控制。

但是雲計算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平衡。企業客戶發現,通過將業務遷移上雲,不但可以正常運營業務,還能省去購買費用高昂的軟件許可證,能夠低成本、靈活地使用最先進的基礎設施服務。

實際上,雲計算是一種全新的IT消費模式。通過雲訂閱的方式,企業客戶可以為數據庫服務按使用量付費。如今,在數據庫領域,增量市場基本都在用雲上的數據庫了,同時存量市場不斷在萎縮。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到2023年,全球3/4的數據庫都會在雲上運行。

Gartner發佈的2018年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報告顯示,亞馬遜AWS、微軟Azure以及阿里雲分列全球雲計算業務前三甲,而甲骨文的雲業務直接被歸入“其他”,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今年3月甲骨文最新一季財報顯示,雲服務和授權支持業務營收為66.6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65.87億美元相比增長僅1%。

IT舊世界坍塌

甲骨文今天的處境,也是傳統IT企業在產業變遷之下勢微的一個縮影。

過去20多年裡,甲骨文、IBM、EMC、惠普等老牌IT企業,靠著在服務器、數據庫、存儲等核心IT技術上的壟斷,享受著高額的經營利潤。

但在面對洶湧而來的雲計算,這些企業突然遇到了巨大挑戰。曾經這些企業還為爭奪客戶相互攻擊,但今天卻突然被劃入了同一個戰壕,共同站在雲計算的對面。

外圍的大環境對外它們而言都不太好。根據Gartner以及IDC的數據顯示,傳統IT市場的增長率正在逐年下降,而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增長率則非常高。從IT形態來看,傳統的IT架構正逐步被雲架構、微服務等模式取代。

在這個趨勢背後, AWS、阿里雲、谷歌雲等廠商的營收強勢增長,而IBM、甲骨文、惠普等傳統IT廠商的營收則陷入漫長停滯期。以IBM為例,該公司在錯失雲計算的機會之後,營收曾經連續23個季度下滑。

在數字化的大趨勢之下,一切都在重構。傳統基礎架構、中間件、及軟件應用的模式,正被IaaS、PaaS、以及SaaS所替代;傳統的開發、測試、運維等流程,被新興的DevOps的方式所替代;傳統的經營決策,正越來越多被數據、算法、人工智能等所替代……

如果不盡快調整,甲骨文等傳統IT廠商們最壞的時候可能還沒有來到。

100多年的科技發展史,是一部興衰史,每一次技術浪潮都會出現新舊勢力的較量。從操作系統層面Linux和Windows的生態之爭,到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在iPhone、Android的進攻下全面潰敗,新舊勢力的較量不曾停止。

未來會怎麼,還不得而知。但是在雲計算的第一個十年,AWS、阿里雲等新勢力快速崛起,甲骨文、IBM等企業加速衰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