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除了第二次龙场悟道外,第一次大彻大悟是什么?

张健文67


王阳明一共有三次大悟。

构成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也有三大块,既是阳明心学最重要的论述,也是阳明心学思想循序渐进完善的三大里程碑。

第一悟,龙场悟道。

阳明心学的完善,一般认为有三悟,青年时期的王阳明,修习讲学活动主要在绍兴的阳明洞,直到被贬贵州龙场,始有龙场悟道,即“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此为阳明第一大悟,核心观点为心即理。龙场悟道后的第二年,即1509年,王阳明在心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代表着阳明心学的体悟思想框架基本成形。

第二悟,通天体悟。

1520年,王阳明与学生们在江西赣州通天岩讲学时,正式提出了“致良知”的思想,专门把《大学》这篇经典里的“致”字放在了很高的位置,称为通天体悟,这是王阳明的第二次重要悟道。从此之后,王阳明把致良知视为心学的最核心思想。

第三悟,天泉证道

第三次大悟是在1527年,王阳明在出征广西平乱前,在绍兴的天泉桥上,对两位弟子提出的疑问进行了核心解答,提出了“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著名四句教,史称“天泉证道”。这也是对阳明心学三大核心观点的最终解说。而阳明心学的后代弟子,也是基于对四句教的不同理解,分化出各大派别,其中有名的就有“四有”“四无”等派,这也是王阳明所没想到的。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就认为,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完善,有三个变化阶段。

第一阶段是龙场悟道后的不动心,第二阶段是提出致良知论述,第三阶段是晚年趋于中道思想,特别是在曾子《大学》基础上,以问答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的解读体系《大学问》,从此,《大学问》成为了阳明心学的纲领性思想著作,被弟子们视为心学的入门级教科书。


咕咚学堂


王阳明的大彻大悟,龙场悟道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次,但这之前有吗?

有,但不是很多人说的写《蔽月山房》,而是阳明洞彻悟。

首先,什么叫大彻大悟?

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也就是说,至少包括两个阶段、一个时间点。

前一阶段沉迷、迷茫和挣扎,找不到方向,到了一个时间点,突然醒悟,然后进入一个新阶段。

比如曾国藩在极度困境当中读《道德经》,读完之后,整个人为之一变。

其次,第一次大彻大悟:阳明洞彻悟

时间:1502年

地点:绍兴余姚周围山中阳明洞

人物:31岁王阳明

王阳明向朝廷请病假回家,已经在山洞中打坐了一年时间,一心一意得道升仙。

这一次他确实进步不小。有一天他正在山洞打坐,突然对身边的仆人说:某君和某君来访,你们下山接去。

仆人到山下,刚好碰到来访者。大家一说,都惊讶不已。

他已经到了可以预知的境界,但也恰是阳明先生内心很苦闷的时候。

因为他一心学佛、老,想要得道升仙,心里却隐隐有什么东西割舍不下。在升仙路上越往前走,后面往回拉的力量越大。于是,在这种拉扯、撕裂当中,顿悟发生了。

他突然悟到了佛老的不足。原来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抛掉,就是至亲无论如何都放不下,对他来说,就是八十岁祖母和父亲,因为这是与生俱来的亲情,后天如何抛得开。如果抛开,岂不是断灭种性了?

这一点虽然简单,但却非常重要,它成为了阳明先生一生的重大转折之一。从此以后,他毅然从佛老中走出,一心一意归于儒家的圣贤之路,再也没有离开过。

因此也才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以及阳明心学的创立。

所以我说,阳明洞的彻悟,才是阳明先生的第一次大彻大悟。


欢迎您给我留言。 我是作者陈桥,坚持原创,传播传统文化。


作者陈桥


王阳明,曾剃头这俩国民国贼屠夫,都是只有学前班文明道德水平的倭狗汉奸蒋介石,毕生崇拜供奉的偶像!

孙大炮在被张作霖冷脸冷遇冷怼气挂后,无名之徒的蒋介石,利用自己控制的黄埔军校班底,通过无赖流氓手段在国民党卖国帮里左冲右杀,掘取了孙中山所有独裁权,继承了孙中山未竞事业,开始了对中国殖民屠杀,卖国割地当儿皇生涯。

在列强环顾,国弱眷贫,经过一次次战争蹂躏魔难,内忧外患危机国家民族危亡时间内,蒋介石挟洋血洗中国北洋政府,勇猛屠杀北洋抗外武装力量,但是,蒋介石一遇到他的新旧主子,外敌列强,他立马绕道,(北伐中济南)失声,(挑唆张学良侵犯苏联,张败又装聋作哑失声),逃跑,(他的松井石根日本爹,没到南京,他早逃的无踪无影)。

但在蒋介石对内屠杀中,总是冲锋在前先,异常英勇,对平民水漫中原,火烧长沙,对异已宁可错杀一千平民,不可放过一个异已。

支撑蒋介石这种不惜代价杀人,禽兽不如暴行的病态疯狂精神动力的根源,就是蒋介石以王阳明、曾剃头,这俩禽兽不如国贼,做为自已的亲祖宗供奉。

据蒋粉称,南京蒋介石的伪总统府办公室里,蒋介石供奉着屠杀中国平民总人口近二分之一曾剃头的像,而且,在曾剃头兽行之上,蒋介石除了尊守古代儒畜“攘外必须先安内"古训外,又发明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禽兽做人律条。

查查屠杀人类魔鬼希特勒的《我的奋斗》,查查日本屠华战犯命令文件,有蒋介石这种禽兽嗜血魔性变态心理行为吗?

落荒一岛的蒋介石,还在时时掂记供奉敬拜着屠杀民众反抗的王阳明,不忘对草民血腥屠杀的快感,把台湾草山,改名为阳明山,以示心志。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与月

若是有眼大与天

方知天高月更阔

十二岁的王阴明,已惊到了老师,也震惊了状元父亲王华,开始正视这个儿子了,并专程郑重的带这个少年出居庸关,到边关之外启豪雄心壮志


朱红杰490


王阳明的第一次大彻大悟应该是

《敝月山房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与月

若是有眼大与天

方知天高月更阔


我是吃草小菌菇


不要看他说什么,看他做到了什么,做不到,说的都是骗人鬼话。不值得浪费時间。不砌悟的人活百多岁的人有的是,砌悟了30多岁死啦,关心老小的事一样没办到,给三教丢人。


马振廷1


格竹失败,认识到求理于外、于事事物物的艰难,以为圣贤难做,非常人所能为。


国学传习


《蔽月山房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与月

若是有眼大与天

方知天高月更阔


Down阿道


格竹子,致使自己身心受伤。这也诠释人生的必然,可以理解为偏执在某一方面的求知。虽然没能让王阳明先生大彻大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为今后的龙场悟道奠定重要因素。


传统品读


王阳明写《蔽月山房》乃少儿诗,当然算不得彻悟。格竹子都格到吐血了,哪有吐血的彻悟呢?格竹子只不过是他怀疑朱熹理学的开始罢了。我认为王阳明的彻悟应从其立志开始,阳明11岁在京师读书时,尝问塾师曰:“何为第一等事?”塾师曰:“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却并不认同塾师的看法,认为“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王阳明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他的状元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从11岁立志到25岁的不改初衷再到37岁龙场悟道,完成彻悟。中间26年的过程就是从彻悟的开始到彻悟的完成。所以,如果一定要把这个算成两次彻悟的话,那么11岁的立志算是第一次彻悟,37岁的龙场悟道是第二次彻悟,实则就是一次彻悟,只不过时间是2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