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福建省地級市

三明市,地級市,隸屬福建省,位於福建省中部連接西北隅,地處北緯25°30′~27°07′、東經116°22′~118°39′之間,全市面積22965平方千米。東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鄰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龍巖市。

[1]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258萬人。

三明市是福建省區域性中心城市、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先進製造業基地、生態文化旅遊勝地和休閒養生基地。

三明市,福建省地級市

三明市,福建省地級市

三明市,福建省地級市

三明市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是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及中國優秀旅遊城市。[4]2016年9月,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5]

三明擁有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是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享有福建“綠色寶庫”的美譽,是全國四個活立木蓄積量超過1億立方米的設區市之一。截至2015年6月,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種79個,已探明儲量的礦種49種。

2018年12月21日,三明被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列入“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5.4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 60.2%,比上年末提高1.2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36.67%,比上年末提高0.39個百分點。全年常住出生人口3.6萬人,出生率為13.8‰;死亡人口1.8萬人,死亡率為6.8‰;自然增長率為7.0‰。[2]

民族

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49.5萬人,佔98.6%;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5萬人,佔1.4%,少數民族主要有畲族、回族、壯族、苗族、滿族、布依族、高山族、土家族、侗族、彝族等。[16]其中畲族人口數在各少數民族中為最多,佔全市總人口比重的1.1%。

201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53.72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3.98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1237.90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841.84億元,增長7.6%。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2.6%,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5.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1406元,比上年增長6.9%。

[2]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460.45億元,比上年增長4.1%。糧食種植面積239.26萬畝,比上年增加2.16萬畝,其中稻穀面積181.90萬畝,減少0.28萬畝;菸葉種植面積36.57萬畝,減少0.34萬畝;油料種植面積7.35萬畝,增加0.3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09.05萬畝,增加4.32萬畝。

2018年,全年糧食產量93.37萬噸,比上年增加3.37萬噸,增長3.7%。其中,稻穀產量78.28萬噸,增產2.58萬噸,增長3.4%。

2018年,全年肉蛋奶總產量21.93萬噸,比上年下降2.7%。肉類總產量18.10萬噸,下降3.8%。其中,豬肉產量12.80萬噸,下降8.6%;牛肉產量0.23萬噸,增長3.3%;羊肉產量0.38萬噸,增長6.8%。年末生豬存欄93.80萬頭,下降16.5%;生豬出欄158.86萬頭,下降8.1%。牛奶產量0.70萬噸,增長8.9%。

2018年,全年水產品產量10.68萬噸,比上年增長4.5%。

2018年,全年新增(恢復)有效灌溉面積2.85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40萬畝。

2018年,新增32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6074 家。促進和規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09萬畝,累計流轉面積達到81.5萬畝,佔承包耕地面積的34.3%。

[2]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012.09億元,比上年增長8.9%。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9%。在規模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長8.4%;國有企業下降0.5%,集體企業增長15.2%,股份制企業增長9.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4%;私營企業增長8.9%。分輕重看,輕工業增長10.2%,重工業增長8.2%。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11.4%,製造業增長8.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8%。工業產品銷售率98.95%,比上年下降0.09個百分點。

2018年,全市規模工業中四大傳統產業發展情況良好,增加值呈兩位數增長,比上年增長10.4%,增速高於規模工業1.5個百分點。

2018年,規模工業的38個行業大類中有37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97.4%,其中有20個行業實現兩位數較快增長,佔全市工業大類行業的52.6%。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8%,佔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0.1%。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0.7%,佔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3%。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4.7%,佔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6.3%。

2018年,全年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66.67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國有控股企業71.26億元,增長22.2%;國有企業0.12億元,增長3.6%,集體企業0.36億元,增長11.1%,股份制企業159.90億元,增長16.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4.19億元,增長37.6%。規模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90.89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2]

建築業

2018年,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25.81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 704.65億元,增長13.2%;房屋施工面積3688.90萬平方米,下降15.3%;房屋建築竣工面積640.77萬平方米,下降53.7%。[2]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1.7%,其中房地產投資增長11.2%。

2018年,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3.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4.5%,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2.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8%。從到位資金情況看,全年到位資金下降17.4%。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60.2%,國內貸款增長3.4%,自籌資金下降29.2%,其他資金下降70.0%。

2018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21.46億元,比上年增長11.2 %。其中,住宅投資86.54億元,增長19.3%;辦公樓投資3.29億元,下降41.2%;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1.31億元,下降17.1%。[2]

國內貿易

2018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8.5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限上企業零售額291.51億元,增長14.0%;限下企業和個體戶零售額296.99億元,增長7.0%。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網上零售額48.70億元,比上年增長18.8%。

2018年,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9.7%,汽車類增長15.5%,中西藥品類增長11.7%,日用品類增長10.2%,石油及製品類增長9.9%,糧油、食品類增長8.6%。[2]

對外經濟

2018年,全年進出口總額172.30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出口164.50億元,增長12.0%;進口7.80億元,下降18.9%。進出口順差156.70億元,比上年增加19.40億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54.27億元,下降1.5 %。

2018年,新設外商直接投資企業45家,比上年增長66.7%。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62億元。

2018年,核准備案對外直接投資項目1個,對外投資額50萬美元。[2]

旅遊

2018年,全年接待入境遊客9.5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0%。其中,接待外國人3.44萬人次,增長11.2%;臺灣同胞4.89萬人次,增長35.8%;港澳同胞1.23萬人次,增長14.2%。國際旅遊外匯收入0.97億美元,增長35.7%。全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3303.09萬人次,增長20.1%;國內旅遊收入323.90億元,增長34.3%。旅遊總收入330.33億元,增長34.3%。[2]

金融

2018年,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748.0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4%;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367.87億元,增長4.2%。

2018年,全年內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54.14億元,比上年增長9.8%;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6.85億元,增長1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