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医健大事——2019年5月7日

临床CRO润东医药完成新一轮亿元融资,深度服务医药研发市场

每日医健大事——2019年5月7日

润东医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润东医药”)于近日完成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由阳光融汇资本独家投资。此前,润东医药还曾获得深创投、弘晖资本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润东医药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上海,专注于为海内外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提供临床研究外包服务。经过15年的发展,润东医药已成为国内少数几家可提供一站式I到IV期临床试验服务的CRO公司,是中国本土CRO中的领军企业之一。成立至今,润东医药已高质量地完成了近700个临床试验项目,其中国际多中心项目20余个,公司的服务能力得到了辉瑞、诺华、大冢等一大批国内外药企客户的高度信任和众多研究者的充分肯定。

完成本轮融资后,润东医药将加快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开启美国分公司建设,加速日本业务发展,着力提升数据统计服务能力。在巩固跨国药企客户的同时,以国内创新药项目为战略重点,加快建设I期健康人和肿瘤临床试验基地,通过更加完善的服务帮助客户优化I期临床试验方案、提高研发效率。同时,润东医药将进一步打磨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实现更加高效、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以期大幅提高人均生产力和企业盈利能力。

润东医药总裁兼CEO徐列东先生表示:“随着中国医药研发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日趋成熟,市场对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临床CRO需求持续增强。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润东医药希望进一步巩固科学团队的建设、交付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加大在临床试验管理系统方面的投入,建立一体化、数字化、标准化的临床研发平台,为客户持续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一流服务。”

阳光融汇资本总经理黄升轩先生表示:“阳光融汇很高兴与润东医药达成战略合作。我们看好临床CRO行业的趋势性机会,中国鼓励创新药研发推动CRO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中国加入ICH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为国内CRO企业带来更多国际药企研发外包机会。润东医药既具有国内丰富的运营经验,也整合了国际头部CRO的先进运营理念,公司在服务品质、运营效率、管理能力等方面均在快速迭代升级。围绕保险赋能医疗的投资策略,我们希望推动阳光保险及阳光融和医院等产业资源与公司的协同,成为助力润东医药持续发展的长期合作。

Guardion Health Sciences完成500万美元IPO融资,持续开发眼部疾病治疗技术

每日医健大事——2019年5月7日

近日,生物技术公司Guardion Health Sciences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GHSI)宣布结束其首次公开发行。此次发行以每股4元公开发行了125万普通股,总销售收入为500万美元(未扣除承销佣金和其他发行费用)。此外,Guardion还授予承销商45天的期权,承诺它们以公开发行价格(扣除承销佣金)超额认购至多18.75万股普通股。此次发行由WallachBeth Capital领导,WestPark Capital也参与其中。

据悉,此前Guardion Health Sciences分别于2015年5月15日完成50万美元债务融资,2016年6月8日完成2.5万美元种子轮融资,2016年12月1日完成120万美元A轮融资,2017年8月3日完成310万美元B轮融资。

Guardion Health Sciences位于美国西部西海岸大圣地亚哥地区,是一家专注眼部健康科学和技术的公司,拥有早期诊断、干预和监测众多眼部疾病的多项行业领先专有技术和创新治疗方法。该公司研发了医疗食品Lumega-Z和GlaucoCetin,并且持有Mapcat测量技术、VectorVision测试标准化技术等。

Lumega-Z是首个解决黄斑保护色素缺乏问题(黄斑保护色素是保证正常视觉功能的重要物质,可能诱发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医疗食品,它拥有独一无二的微脂营养配方,旨在恢复和维持黄斑色素的状态,使用过程中确保了患者对物质进行高度吸收以及对治疗的快速反应。

Mapcat是一种测量MPOD(黄斑色素光学密度)的技术,其测量精度处于业内领先地位,已获得美国和欧洲专利认证。基于此,Guardion还开发了名为MapcatSF的医疗设备,它可以精确测量黄斑色素的密度,为黄斑保护色素的缺乏提供了基于临床证据的治疗方案。

VectorVision是Guardion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提供的临床对比敏感度测试已得到业界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

GlaucoCetin是首个调节视力的医疗食品,用于支撑和保护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细胞的线粒体功能。

生物技术公司PharmaSEAL International完成100万英镑A轮融资,创建B2B数字平台帮助医疗企业管理临床试验

每日医健大事——2019年5月7日

总部位于英国诺丁汉的生物技术公司PharmaSEAL International宣布完成100万英镑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Midlands Engine Investment Fund、现有投资人Mercia Fund Management 和Pitch@Palace投资。

PharmaSEAL International由首席执行官Daljit Cheema和董事长Neil Rotherham于2016年共同成立。该公司致力于创建一个B2B数字控制平台,帮助生物制药公司加强对临床试验流程的控制,以及加速药品开发。Engility CTMS(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平台是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本次融资所得将用于增强该平台的附加功能,并将其商业化。

Engility CTMS平台是一个以灵活性为核心的SaaS (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云平台,创造性地使用了基于敏捷流程的工程实践,克服了可用性差、应用程序遗留、实现周期较长和维护费用昂贵等传统挑战。Engility CTMS平台可以在数百个正在运行的试验中,为客户提供特定的临床试验采购模型。生物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可利用Engility CTMS平台进行统一的临床试验管理。

Engility CTMS平台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凭借其直观的界面和灵活的云架构,可适应各种规模的生物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的组织模式。Engility CTMS平台减少了培训负担,并支持数据驱动决策。此外,作为一个现代的基于云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客户通过在PharmaSEAL International管理平台上快速部署,可以集中精力控制和进行临床试验,进而受益。

PharmaSEAL International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Daljit Cheema表示:“借助Engility,我们可以让更多公司改善其管理和监督流程。PharmaSEAL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先进的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可以简化和整合复杂的试验管理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PharmaSEAL International于2018年1月完成了50万英镑的种子轮融资,由Mercia Fund Management和Pitch@Palace投资。

医疗保健运输公司Roundtrip完成510万美元A轮融资,显著提升患者履约就诊率

每日医健大事——2019年5月7日

近日,医疗保健运输公司Roundtrip宣布完成510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Motley Fool Ventures领投,Ben Franklin Technology Partners和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跟投。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该公司扩大技术和销售团队以及优化软件功能。

Roundtrip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医疗交通运输的数字平台公司,可以为患者、护理人员提供预订非紧急医疗运输服务。Roundtrip将患者与非紧急医疗运输(NEMT)工具直接连接起来,患者可随时按需预定医疗轿车、轮椅车、担架车和其他特种车辆,也可提前几周或几个月预订。

每天有一万名患者因交通障碍而错过或延误护理。“乘客的独特需求被忽视,医疗运输供应商的能力被低估,导致仅在美国就有30%以上的医疗预约被错过。”Roundtrip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Mark Switaj说道。

Roundtrip团队成员多来自医护行业,拥有丰富的医疗保健运输经验。该数字平台解决了数百万等待运输和护理的患者需求。据悉,使用Roundtrip的患者就医缺勤率低于4%,而全国平均缺勤率为20%。Roundtrip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驾驶员与患者之间的联系,保证出行就医顺利。

Motley Fool Ventures的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John Keeling表示:“Roundtrip的商业模式非常适合我们目前的投资理念。该公司的市场牵引力和管理团队的专业经验是我们决定领导该轮融资的关键因素。”

与Roundtrip、Hitch health、Lyft和其他医疗运输供应商合作的公司指出,这些医疗运输数字平台的出现使得提前预约的患者履约就诊率更高,因患者失约而浪费的时间和成本大大减少。其中Lyft最近宣布了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其服务扩展到Medicare Advantage计划中。而logistic去年9月收购了医疗运输公司Circulation,为其本已庞大的运输网络增添了新的力量。

北京市卫健委:将重点监测公共场所病菌源

北京市卫健委日前发布,今年北京市将在医院候诊室、候车室、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开展健康危害因素主动监测,并在重点场所开展冷却塔军团菌病风险评估。

今年,全市16个区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将覆盖住宿、美容美发、游泳池、洗浴、购物场所、影剧院、候车室和医院候诊室等场所,包括空气、游泳池(浴池)水质、公共用具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等方面内容。

在呼吸道疾病就诊高峰季节,加强对医院候诊室空气质量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监测调查,包括温湿度、空气质量、空调系统冷却(凝)水中的嗜肺军团菌等指标的监测。

集中空调冷却水系统将是军团菌病风险评估重点对象。据了解,军团菌病是由军团病杆菌引起的以肺部感染为主,可合并肺外多个系统受损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人工水环境尤其是集中空调冷却塔,是军团菌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有关统计显示,近年来,北京市公共建筑集中空调冷却塔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总体阳性率达27%至73%,成为预防控制军团菌病的关键。

药明康德宣布收购美国Pharmapace公司

每日医健大事——2019年5月7日

药明康德今日宣布成功收购美国临床研究服务公司Pharmapace。该公司为临床试验各阶段、注册申报及上市后支持提供高质量的数据统计分析服务。收购完成后,Pharmapace将成为药明康德旗下临床CRO公司康德弘翼的全资子公司,并将继续专注于拓展其核心的数据统计分析服务能力。未来,Pharmapace将与康德弘翼的相关临床研究服务业务进行整合。

Pharmapace成立于2013年,公司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为北美、欧洲和亚洲客户提供包括临床和统计筹划、数据管理、生物统计、临床数据整合和医学写作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收购Pharmapace以后,康德弘翼在中美两地将拥有超过850人的服务团队。随着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宣布接受海外临床试验数据,全球各地的创新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他们可以通过康德弘翼的平台,推动并整合区域性及全球性的临床研究进程。

“通过此次并购,我们将借助药明康德的平台能力和规模,为客户提供从临床前开发、临床研究到注册申报的全球一体化解决方案。”Pharmapac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沈在谦博士表示。

药明康德联席首席执行官胡正国表示,“此次收购进一步提升了康德弘翼全方位的数据统计分析服务能力,为我们创建全球一体化临床研究服务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细胞》:揭示NASH病理机制 有望带来创新疗法

每日医健大事——2019年5月7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由于在肝细胞中脂肪堆积而导致的慢性肝病。这一疾病影响到世界上25%的人口,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转变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产生。目前还没有获得批准治疗这一疾病的方法。日前,西班牙巴塞罗那科学技术学院(The Barcelo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研究团队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他们发现了一种能够缓解NASH症状的蛋白。这项研究有望为治疗NASH带来创新疗法。

NASH患者的肝脏不但出现脂肪堆积,而且产生炎症。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NASH患者肝脏样本的分析,发现这些患者肝细胞中一种名为mitofusin 2(Mfn2)的线粒体蛋白水平显着下降。而且他们在小鼠的NASH模型中同样发现Mfn2水平显着下降。那么Mfn2与NASH的疾病发生是不是有什么关系?

为了确认Mfn2蛋白的功能,研究人员在肝脏中敲除了Mfn2基因。他们发现敲除Mfn2能够在小鼠模型中促进炎症的发生,提高甘油三酯积累,促进肝纤维化和肝癌的发生。而当研究人员用AAV病毒载体在小鼠肝脏中提高Mfn2蛋白的表达后,他们发现小鼠NASH症状得到减轻。这表明,Mfn2蛋白有改善NASH症状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表明,Mfn2蛋白能够与磷脂酰丝氨酸(PS)结合,促进PS进入线粒体和帮助磷脂酰乙醇胺(PE)的合成。肝脏Mfn2蛋白缺失会导致PS运输和磷脂合成水平下降,引发内质网应激反应和与NASH相似的症状和肝癌。这一研究揭示了NASH发病的一条新机制。

“我们正在探索不同方法,让我们能够在提高Mfn2蛋白水平的同时,不产生副作用。这可能帮助开发治疗NASH的新疗法。”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巴塞罗那科学技术学院的博士后María Isabel Hernández-Alvarez说。

Nat Commun:靶向作用细菌“超强力胶水”蛋白有望开发出新型抗菌疗法

每日医健大事——2019年5月7日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拉筹伯大学和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细菌外膜(细菌的超强力胶水)中的特殊蛋白粘附在机体某些部位并不断繁殖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创新性疗法,同时也有望推动科学家们开发新型的抗菌策略。

文章中,研究者重点对一种名为UpaB的蛋白质进行研究,细菌拥有的这种超级胶水蛋白(UpaB)会使得5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出现尿路感染。研究者在引发感染的其它病原体外膜中也发现了相似的蛋白质,包括食物中毒、百日咳、脑膜炎、斑疹伤寒和衣原体感染等。研究者Begona Heras表示,本文研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抵御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新型解决策略。

对细菌蛋白质的研究也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方法,来有效阻断细菌粘附到机体特殊部位并引发感染。抗生素耐药性是目前全球人群所面对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研究结果或能为研究者提供机会开发新型抗菌疗法,而靶向作用细菌外膜蛋白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现代医学中并没有类似细菌蛋白那样的东西,而细菌却花费了数年前时间来演变开发这些粘附性的蛋白质,本文研究结果或为研究者提供了新机会来开发抗菌疗法,比如将靶向性疗法运输到人类机体的特殊部位,同时相关疗法也有望预防或抵御细菌引发癌症的风险。

Nat Sci Rev: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人类大脑基因插入到了猕猴基因组中

每日医健大事——2019年5月7日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将参与大脑生长的人类基因插入到猴子的基因组中,制造出了多个转基因猕猴,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如何在猕猴出生后对其进行相关的实验。

如今生物学家开始在人类机体中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旨在预防人类疾病的发生并深入研究人类的发育奥秘。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名为MCPH1的人类基因插入到了多个猕猴机体中,并以这种方法来研究人类大脑发育的机制;此前研究结果表明,MCPH1基因会参与大脑的生长发育,而不携带该基因的婴儿则会出现大脑变小的状况。

为了将基因整合到猴子基因组中,研究人员将携带该基因的病毒注射到猕猴胚胎中,并促进猕猴自然发育,最后11只携带修饰后基因组的猕猴出生了,但仅有5只存活了下来,研究人员对这5只猕猴进行了检测来阐明人类基因对其发育和机体能力会产生什么影响。研究者表示,没有一直猕猴的大脑比正常水平大,但在记忆测试和处理能力方面,所有猕猴都要比平均水平表现得更好。

这项在中国进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争议,因为相关研究并未获批在别的国家进行;目前科学家们已经达成共识,即将与人类大脑发育相关的基因插入到猴子基因组中去,这无疑跨越了一条道德底线;有些研究者则认为该研究会制造出像电影《人猿星球》中出现的猴子,如果这些猴子被修饰成为像人类一样思考的物种的话,那么其地位又该如何呢?

基于这一原因,大多数科学家都并不愿意参与这样的研究,实际上,参与这项研究且来自美国北卡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了他们的想法,他们认为,创造在某些方面具有人类大脑力量的猴子或许并不是一个好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但目前他们仅协助对基因组修饰后的猴子进行MRI的分析来评估其大脑的容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