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虛弱?可能是血虛在作祟!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中醫四種方法!

血虛是我們常見的一種身體虛弱的表現,尤其是女性朋友,其中有的人是貧血。但是貧血與血虛不是一個概念,那麼該如何區分血虛和貧血呢?血虛有哪些症狀呢?而血虛是應該通過什麼方法來調理呢?今天我們就從中醫的角度給大家分析一下。

身體虛弱?可能是血虛在作祟!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中醫四種方法!

一、 血虛證的特徵

血虛證,是指體內血液不足,肢體臟腑五官百脈失於濡養而出現的全身性衰弱的證候。但要注意,中醫講的血虛和西醫的貧血不是同一個概念,血虛未必貧血,但貧血一定存在血虛。

身體虛弱?可能是血虛在作祟!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中醫四種方法!

二、血虛證的致病原因

①失血過多

因外傷失血過多、月經過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虛證。由於出血過多,日久則導致瘀血內阻,脈絡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響新血的生成,繼而加重血虛。

②飲食不節

暴飲暴食,飢飽不調,嗜食偏食,營養不良等原因,均可導致脾胃損傷,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氣血來源不足,而導致血虛

③ 慢性消耗

勞作過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氣,或大汗、嘔吐下利等耗傷陽氣陰液;

勞力過度易耗傷氣血,久之則氣虛血虧;勞心太過,易使陰血暗耗,心血虧虛等,均可導致血虛。

身體虛弱?可能是血虛在作祟!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中醫四種方法!

三、血虛證的症狀表現

血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對全身各臟腑組織起著營養作用。如果由於各種原因引起氣血虧虛

則會出現一系列的病證。主要可歸納為臟腑失於濡養、血不載氣兩方面引起的病症。

①臟腑失於濡養

一般表現為面色蒼白、唇色爪甲淡白無華、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皮膚乾燥、頭髮枯焦,以及大便燥結,小便不利

②血不載氣

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氣賴血以附,血載氣以行。血虛,氣無以附,遂因之而虛,故血虛常伴隨氣虛,病人不僅有血虛的症狀,而且還有少氣懶言、語言低微、疲倦乏力、氣短自汗等氣虛症狀。

四、中醫生對此症的分析

本證以面色、口唇、爪甲失其血色及全身虛弱為辨證要點。人體臟腑組織,賴血液之濡養,血盛則肌膚紅潤,體壯身強,血虛則肌膚失養,面唇爪甲舌體皆呈淡白色。血虛腦髓失養,睛目失滋,所以

頭暈眼花。心主血脈而藏神,血虛心失所養則心悸,神失滋養而失眠。經絡失滋致手足發麻,脈道失充則脈細無力。女子以血為用,血液充盈,月經按期而至,血液不足,經血乏源,故經量減少,經色變淡,經期遷延,甚則閉經。年老、體弱、久病、失血、脾胃虛弱、思慮過度,心脾兩虛患者。

身體虛弱?可能是血虛在作祟!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中醫四種方法!

五、那麼中醫上該怎麼調理呢?

既然血虛,那就補血為主,所以中醫一般採用養血補虛、養血安神,益腎固精的方向,具體分以下幾種:

(1)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飲食有節,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斷。所以,補血必須先健脾胃,脾胃強健則生化之源不絕。

(2)益氣生血

血液的物質基礎是精,而促進精化為血,則以氣為動力。清代李中梓《醫宗必讀》說:“血氣俱要,而補氣在補血之先;陰陽並需,而養陽在滋陰之上。” 《溫病條辨》說:“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無形之氣。”《景嶽全書》則說:“有形之血難以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在臨床用藥時,依據“氣能生血”,常在補血藥中,配以益氣之品。

身體虛弱?可能是血虛在作祟!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中醫四種方法!

(3)祛瘀生血

無論脾胃所化之營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須通過經脈和髓道進行釋放和傳輸,並循環全身。精髓化血,稟於先天,而養於後天,後天水谷之精微,五臟六腑之精,亦賴經脈輸送,匯於衝脈——血海,與腎之大絡相會以滋腎,以營骨髓。如氣血瘀阻,脈道不通,就會造成骨髓乏養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無由。

(4)解毒生血

中醫認為,不管內傷七情或外感六淫,鬱久均可化火,火熱之氣最易耗血傷陰。再者,象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內陷,下及肝腎,可直接造成精髓虧乏,以致生血無源。內陷邪毒或七情鬱火,又可阻絡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熱解毒。

身體虛弱?可能是血虛在作祟!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中醫四種方法!

小結一下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青春永駐,而氣血就是保持容顏與健康的根本所在。只有氣盛血盈,才能使肌膚紅潤光澤、嬌顏如玉、精神旺盛,所以一定要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