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虛、血熱、血瘀、血寒證,有什麼區別?

血虛證

血虛證是指血液虧虛、臟腑百脈失養,所表現的全身虛弱性的證候。形成血虛證的原因很多,有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脾胃虛弱,生化乏源;或各種急性出血;或久病不愈,傷氣耗血;或思慮過度,暗耗陰血;或瘀血阻絡,新血不生;或腸道寄生蟲等等。

主要臨床表現:

面色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爪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婦女月經量少色淡,經期錯後或閉經,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血虛、血熱、血瘀、血寒證,有什麼區別?

病機分析:

本證以面部、口唇、爪甲失其血色及全身虛弱為特徵。人體臟腑組織皆依賴於血的儒養,血盛則機體得其儒養故肌膚紅潤,身體強壯,血虛則肌膚失養,故見面、唇、爪甲、舌皆呈淡白色。血虛則腦髓、目睛失養,故頭暈目眩,血虛心失所養則心悸,神失滋養而失眠,經脈、肌肉失其儒養則手足發麻,脈道失充則脈細無力。女子以血為用,血液不足,經血乏源,故經量少,經色淡,經期錯後甚至閉經不行。

血瘀症

凡離開經脈的血液不能及時排出和消散,而停留於體內,或血液運行不暢,瘀積於經脈或臟腑組織器官之內的均稱為瘀血。由瘀血內阻而引起的病證,稱為血瘀證。引起血瘀的原因有寒凝、氣滯、氣虛、外傷等。

主要臨床表現:

疼痛如針刺刀割,痛有定處而拒按,常在夜間加劇。腫塊在體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內者,堅硬按之不移,又稱之為疤積。出血反覆不止,色澤紫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膚甲錯,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肌膚微小血脈絲狀如縷,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脹痛。婦女常見經閉。舌質紫暗,或見瘀斑瘀點,脈象細澀,總之以痛、紫、瘀、塊、澀為特點。

血虛、血熱、血瘀、血寒證,有什麼區別?

病機分析:

血瘀證以刺痛不移,拒按,腫塊,出血,唇舌爪甲紫暗,脈澀等為辨證要點。瘀血停積,脈絡不通,氣機阻滯,不通則痛,故疼痛劇烈,如針刺刀割,部位固定不移;因按壓使氣機更加阻滯,疼痛加劇而拒按;夜間陰氣盛,陰血凝滯而更加疼痛,瘀血凝聚局部,日久不散,便成腫塊,腫塊在肌膚組織間,色呈青紫色;如果腫塊在腹腔內部者,可以觸及到堅硬有形的塊狀物,推之不動,按之疼痛,稱之為疤積。

瘀血阻塞絡脈,氣血運行受阻,以致血湧絡破而見出血。由於瘀血停聚體內不除,堵塞脈絡,或為再次出血的原因,故其出血特點是出出停停,反覆不已;瘀血內阻,氣血運行不暢,肌膚失養,因此面色黧黑,皮膚粗糙如鱗甲,甚至口唇爪甲紫暗。瘀血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也不一樣,例如瘀阻皮下,則皮下見瘀斑;瘀阻肌表絡脈,皮膚表面出現絲狀如縷;瘀阻肝脈,則見腹部青筋外露;瘀阻下肢,則見小腿青筋隆起、彎曲,甚至蜷曲成團;瘀血內阻,新血不生,婦女可見經閉。舌紫暗,脈細澀為瘀血常見之象。

血熱證

血熱證是指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多由外感火熱之邪,飲酒過度,過食辛辣,惱怒傷肝,房室過度等因素引起。

主要臨床表現:

咳血、吐血、尿血、衄血,兼見心煩,口乾不欲飲,身熱入夜尤甚,舌紅絳,脈數。婦女可見月經先期,量多。總之,以出血和伴見熱象為診斷要點。

血虛、血熱、血瘀、血寒證,有什麼區別?

病機分析:

臟腑火熱,內迫血分,血熱沸騰,以致絡傷血溢而出現各種出血證。由於所傷臟腑不同,出血部位也不同。如肺絡傷則見咳血;胃絡傷則見吐血;膀胱絡傷則見尿血。血熱熾盛內擾心神,故見心煩;陰血被耗故口乾,熱不在氣分,故口乾但不欲飲;

熱入血分,血屬陰,故身熱入夜尤甚;血熱妄行,故月經先期量多。舌質紅線,脈數皆為血熱之徵。

血寒證

血寒證是指寒邪客於血脈,阻礙氣機,血行不暢所引起的證候。多由感受寒邪或機體陽虛陰盛所致。

主要臨床表現:

手足或少腹疼痛,喜暖惡寒,得溫痛減。手足厥冷色青紫,婦女月經愆期,經色紫暗夾血塊。香紫暗苔白,脈沉遲澀。

血虛、血熱、血瘀、血寒證,有什麼區別?

病機分析:

血寒證以局部疼痛喜暖,膚色紫暗為診斷要點。寒為陰邪其性凝滯,寒邪侵襲血脈測使氣機凝滯,血行不暢,而見手足少腹冷痛,膚色紫暗。

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因此喜暖怕冷,得溫痛減。寒客血脈,宮寒血瘀,故見少腹冷痛,月經愆期,或經色紫暗夾有血塊。寒凝血脈,氣血運行受阻,不能上榮於香,故舌質紫暗苔白。脈沉遲澀為寒凝血瘀之象。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諮詢,請私信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