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桃业现状&对策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2018年山东省桃面积约11万hm2,产量约294万t,分别约占全国的1/8与1/4,面积与产量均占全国各省区首位,是山东省的优势水果产业,在省内栽培面积仅次于苹果。从生态条件与地理位置来看,山东省也是世界上最适合桃栽培的区域之一,主要栽培区域在临沂、潍坊、淄博、泰安、济南、济宁、枣庄、烟台、青岛等地市。其中仅临沂市桃面积4万多hm2,产量100多万t,面积与产量已超过排名世界第4位的美国,形成了鲁中南山区优势生产区域。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2018年山东省桃生产成本每666.7m2约为4000元,平均收入约8100元,净收益约4100元,部分种植水平高的农户效益达2万元以上。2018年由于早春晚霜危害,桃产量比预计约减产30%,市场价格总体比往年提高20%以上。近10年来,山东省乃至全国桃面积持续增加,丰产年份部分品种已经出现滞销与价格下跌问题,桃市场波动加大,桃产业风险加剧。笔者梳理了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种植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提出发展新思路、新举措。

山东省桃产业存在的问题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1、片面追求高产,优质果比例低

从目前的栽培面积与产量规模看:桃已经不是供不应求的果品,但大部分桃农首先关注的仍然是早结果与高产栽培问题,这与市场对优质果的需求不匹配。

从桃园立地条件看:90%以上的桃园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下,土壤瘠薄,缓冲能力差,不利于优质桃生产。

从栽培模式看:高密度主干形栽培由于其早期产量高,备受多数种植者青睐,但这种栽培模式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保证果实的内在品质。

从栽培技术方面看:灌水多,使用化肥多,喷洒农药多,留果多,导致好吃好看又安全的优质桃所占比例不足10%,而优质桃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高密度主干形早期丰产状

2、存在盲目跟风发展问题

如极晚熟品种映霜红在胶东丘陵山地通风透光好的立地条件下表现良好,而在菏泽市平原条件下多数桃园优质果率很低;

即使是优良品种,在全省如果一个品种超过2万hm2,市场销售也会有很大压力;

另外还存在盲目追逐新品种的问题,不明白新品种不一定是适合当地发展的好品种这个道理。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映霜红在部分地区裂果严重

3、新模式新技术推广难度大

目前无论是自然开心形栽培模式,还是高密度主干形栽培模式都存在果园郁闭问题,既影响通风透光,又影响机械化操作,难以实现省力化栽培;栽培管理方面树体控制依赖多效唑,地面管理依赖除草剂;苗木繁育商与农资经销商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但他们的技术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真正优质、生态、省工、高效的栽培模式在产业中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高密主干形栽培果园郁闭问题

4、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待探索

尚未充分挖掘桃的文化价值,肥城桃与青州蜜桃都是地方名产,在乡村振兴中结合这些名优特产扩大观光采摘规模,依托产业优势筹建田园综合体项目都有潜力可挖掘。采后分选设备应用率低,除罐头、桃汁外,亟待开发市场潜力大的新产品,例如桃泥、桃脆片等。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肥城桃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青州蜜桃

山东省桃产业未来发展之路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近年来中国选育出了几十个桃更新换代品种,并且桃的速生早果丰产栽培见效快,省力化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基本建立完善,物流业与网络销售平台逐渐建立完善,市场对优质果的需求不断增加,这都为桃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

同时机遇与风险并存,发展时首先应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园地,在供应饱和的情况下,只有在最适区域栽培才能生存。针对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思路和举措。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1、桃园面积与布局

全省桃园面积宜控制在12万hm2左右,重点支持鲁中南山区,面积可占全省的50%,胶东半岛为第二优势区,面积可占全省的30%,这两个产区为商品桃集中产地,外销比例可达80%以上。

其他地区为次适宜区,可以发展特色品种,结合观光休闲采摘,发挥产业融合效益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特色蟠桃品种

2、优化品种结构及品种推荐

桃原产中国,种质资源丰富,具有品种多、熟期长(露地栽培从5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都有品种成熟)的特点,在生产中切忌刻意炒作某1~2个品种,当然也不宜数十个品种平均用力,形成不了规模。从成熟期看,鲁中南山区应做到早中晚熟合理搭配胶东半岛则宜以中晚熟品种为主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黄金蜜

黄肉鲜食品种:普通黄肉毛桃锦春、金陵黄露、锦香、黄金蜜系列品种、金黄金等;黄肉毛蟠桃中蟠11、中蟠13、中蟠15、中蟠17、黄蟠101等;黄肉油桃鲁油2号、中油金铭、瑞光28号、中油8号等;黄肉油蟠桃金霞油蟠、中油蟠7号、风味皇后等。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毛蟠桃(下)白肉油蟠桃(中)黄肉油蟠桃(上)

白肉潜力品种:中熟白肉毛桃霞脆、晚熟的油桃瑞光39、毛蟠桃瑞蟠21、油蟠桃瑞油蟠2号等。

特色品种:红肉桃、小果型的离核油桃品种同样有发展空间。在发展上述新品种的同时,应保护利用好山东的地方特色品种肥城佛桃、青州蜜桃等。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红肉桃:红肉蜜脆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小果型油蟠桃:明月

3、转变栽培模式

走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的路子。

首先从建园开始就做到高标准,园林路渠统筹规划,做到全园深翻0.6m以上,每666.7m2保证施入3~5m3有机肥。

树形上变高密度主干形栽培为大行距(不小于5m),高干(不低于0.5m),主枝小角度半直立,无侧枝的两主枝或三主枝树形(以两主枝的高Y形最佳)。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起垄栽培的桃Y形树形

在土肥水管理方面,行间坚持自然生草,行内(树冠投影下)为肥水集中供应区,以缓释肥或灌溉施肥培养密集长寿型根系,每年秋季每666.7m2保证3m3以上有机肥,

树盘下覆盖有机物料或园艺地布,采用滴灌、微喷灌或沟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一般年份不超过4次,总灌水量控制在60~100m3。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宽行自然生草栽培

经多年试验表明,在保证有机肥施用、行间自然生草、节水灌溉条件下,利用袋控缓释肥可以把化肥用量控制在每666.7m214~28kg(氮磷钾与中微量元素折纯),是生产中化肥常规施用量的

1/3~1/2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施用袋控缓释肥与高定干(70cm)

袋控缓释肥可以保持土壤养分供应稳定,果树生长健壮一年只施一次肥,省工,节省投资,容易添加生理活性物质,发挥增铵营养效应,充分发挥根系的向肥特性,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产量与品质。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按照上述模式优质果率可以达到80%以上,其中总产量的20%达到高档果水平,通过电商销售、超市与水果专卖店渠道销售;其中60%要达到无公害桃标准,走传统果品批发市场渠道;目前还亟待研发20%残次果加工增值的技术与产品。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山东桃的面积与产量均已占据全国首位,对山东的桃友来说,未来拼的将不再是产量,拼的是成本是质量。

1、品种+技术+优质果需求+物流业与网络销售平台+观光休闲农业+老龄果园的更新=发展机遇

2、企业规模化生产拼成本:高效的现代栽培模式,省工、省力、省水、省肥、省药,规模化、机械化是必经之路。

3、家庭经营(15亩以下)拼质量:选适宜栽培的特色品种、追求绿色健康及独特外观、风味,走精致化高品质道路。

4、适地适树,事半功倍;品种、规模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山东桃产业的未来出路——省力化、精致化、生态化、优质化

本文作者: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彭福田,该文由落叶果树独家首发,摘自《落叶果树》2019年第2期专家论坛节选内容,详细内容请订阅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